说起这李师师,应该是无人不知的,喜欢历史的知道她同徽宗有染;喜欢野史的知道她同梁山上的燕青有一腿;喜欢文学的知道她同大词人周邦彦惺惺相惜。可以说她是横跨宋时几大领域的传奇女子。
正史是不见叙述的,但野史对此却热火朝天,张端义的《贵耳集》和《宣和遗事》等很多书箱中均有记载。更有那《李师师外传》及明代梅鼎祚《青泥莲花记》相佐,再加上《水浒传》,好不热闹。
作为北宋末年的青楼歌姬,其才情美貌当是一流无疑,自是文人雅士、公子王孙竞相睹芳的对象。早年看电视剧《水浒》,把她的结局描绘成同燕青一起,一叶小舟消失在云雾波涛间,从而使这燕青成为梁山中结果最好的人时,心中除了羡慕外还有点小小的酸,想那燕青不过是个摔跤高手,会吹几首小曲儿而已,何以能配得上这当时天下第一美人儿,所以是满满地不信。
同皇帝老儿有染应该是确有其事的,不仅各野史中都言之凿凿,叙述详细,且有周邦彦的《少年游》中“并水如刀,吴盐胜雪”为证。只是因皇帝光顾,其他人再大胆也是不敢再光顾了,反而弄成“门前冷落车马稀”了。不过,想必她也不稀罕去挣那几个散碎银子的。
根据现有的资料看,这李师师同当时著名的文人交往当属真实。她最擅长的是“小唱”,所唱多“长短句”,也是就宋词。张先特作新词牌《师师令》以赠,内有“香钿宝珥,拂菱花如水,学妆皆道称时宜”句;秦观曾作《生查子》对她的容貌描述为:“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妆罢立春风,一笑千金少”,另外其它还有晏几道等人的不少词曲,都是写给她的。由此看来,她在当时文人中还是很有市场的。
佳人喜欢的自是才子,普通过日子的人怕她是看不上的哈。在她铅华渐失,退意萌生之时,想嫁个好人当是很自然的事了。但上述几个早已是水过三秋了,算只有后期这周邦彦对她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
周是大词人,词句绮丽,京城歌伎都以传唱他的词为荣,虽然曾经身边女人甚多,但对这师师小姐也还是相见恨晚,一往情深。“彼此知名,虽然初见,情分先熟”,《洛阳春》中“清润玉箫闲久,知音稀有。欲知日日依栏愁,但问取亭前柳”。道出了对她的身世是深深地同情,可惜后来也是无果而终。
对于后来她的结果说法多多,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种,一是以死殉国。靖康后,金主久闻其名,在张邦昌的帮助下最终找到了她,但她誓死不从,吞金簪自杀。后世大都沿袭这一说法,将其称为殉国妓女第一人。其实这是没有什么依据的,不过是小说家借古喻今罢了;再有就是说她是老死江湖,也有说她后来是为商人所得,宋人刘子翚有诗云:“缕金檀板今无色,一曲当年动帝王”,说的就是这个情况。还有一说是被俘虏北上,被迫嫁给一个病残的金兵为妻,屈辱地了结了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