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期,海关为何会交给外国人管理?是时候告诉大家真相了!

萨彦布特哈 2025-04-01 11:50:01

实际上,老百姓根本不清楚这份条约写了啥。条约里最关键的两条:一是允许鸦片买卖合法,二是把清朝的海关税权交给洋人管。

海关作为管理进出口贸易的核心部门,事务繁杂责任重大,关税收入更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这样的关键部门当然要由可靠的人来掌管。

晚清海关史上有个关键人物叫罗伯特·赫德,但大家更熟悉他的简称"赫德"。

1859年,英国人赫德进入中国海关任职,在广州海关担任副税务司。两年后,也就是1861年,他开始代理海关总税务司的工作。

当时清朝负责外交的大臣文祥跟英国大使商量时表示,不能派清朝官员去管海关,因为这些官员会瞒报税收数目。恭亲王也觉得清朝官员完全靠不住,根本担不起这个责任。

清朝为啥不敢用自己人管海关?因为那些官员早就烂透了,官官相护抱成团,把海关搞成了他们捞钱的小金库。

1.对于管理海关有着严格的惩处措施

这些人对海关的大小事务都管得很严。因为他们国家主要靠海关赚钱,所以在日常管理上特别较真,一点都不敢马虎。

外国人对海关人员贪污受贿这类事完全不能接受,他们的处理原则是"宁可抓错很多人,也绝不漏掉一个贪官"。

那时候想马上培养专业海关人员根本不可能。让外国人来管清朝海关,是最快最有效的解决办法。

比如组建北洋水师和后来重新打造舰队的钱,还有李鸿章搞的江南造船厂、左宗棠建的福州船厂这些项目的开销,用的都是海关收上来的税款。

1866年福州船政局正式创办,闽海关一次性拨付47万两白银作为开办资金。之后闽海关每年固定拨给船政局25万两白银,专门用于维持日常运转开支。

2.高薪养廉制度推行

说到高薪养廉这个制度,只要稍微了解点历史的人应该都听说过。

高薪养廉说白了就是给官员发很高的工资,让他们收入有保障,这样他们就不会贪污受贿,朝廷的税收也能保得住。

根据历史记载,清朝末年海关最基层的拣货员,每年能挣600多两银子,而职位高一些的官员,年收入甚至超过2000两白银。

年底时,海关工作人员根据全年工作表现,还能领到一笔丰厚的年终奖金。

此外,海关还采取了一系列新举措:把关税税率稳定在30%上下,加大力度查处走私,并开始采用国际通行的贸易规则。这些做法让海关收上来的钱变多了,国家的财政进账也跟着涨了不少。

这套先进的海关管理体系,从清朝一直延续使用到民国时代都没变过。

这套制度对清朝和外国商人都有好处,朝廷能收到更多关税,外商要交的钱反而变少了,尤其方便西方国家把大量商品卖到中国来。

那时候赫德掌管海关,不但让清政府赚到很多银子,而且收入一年比一年多,这种本事连清朝的官员都赶不上。

虽然这确实损害了国家主权,但不可否认的是,外国人在清朝海关的发展过程中也做出了一些有益的贡献。

0 阅读:0
萨彦布特哈

萨彦布特哈

阎子淳晨彩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