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缺乏持续学习的动力,提高这6种能力是突破口,家长要重视

敖爸聊教育 2020-02-02 23:13:17

引子

都说上帝是公平的,别的不敢说,至少在时间上体现了这一点,不管是谁,每个人的一天都是24小时。就孩子的学业来说,同样每天24小时,有的孩子学出了一番名堂,成为大家交口称赞的好孩子;而有的孩子却什么也没有学成,气坏了爸爸,愁死了妈妈。

除了极个别孩子之外,绝大部分孩子在智商上并没有多大的区别,但十几年过去,却在成长路上产生如此大的差异,并对今后的职业发展和人生走向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主要原因还在于学与不学的区别。

前段时间,在央视上看了一档《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擂台赛,在比赛中,有一位来自上海某小学四年级名叫雨曼的小选手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比赛中,小姑娘展示了自己饱读诗书的形象,其落落大方、自信的出色表现得到了场上两位名师和主持人的由衷赞赏。相信,假以时日,这位小姑娘一定会在中国传统文化领域上大放异彩。

现在一个扎心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这么优秀?我们可以想象,若没有长年累月的积累,雨曼小朋友是不可能做到对浩如烟海的古诗词信手拈来,这其中的奥秘除了学习兴趣之外,很大程度上是她对学习保持着一种持续学习的动力。当有了这种持续性的动力,孩子不管是学什么东西,都能学出一番名堂来,正所谓滴水石穿也!

龟兔赛跑的故事广为人知,乌龟能成为最后的赢家,不是因为它的脚长得比兔子的脚更长更多才跑得快,而是因为兔子中途停下了脚步休息,而乌龟却能坚持不懈地一路跑下去,才笑到了最后。

同理,“学霸”和“学渣”之间固然有着诸如智商等方面的差异,但真正决定他们之间的最大差异在于:学霸能几年如一日保持着一种旺盛的学习状态,而学渣“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常态。这就如同马拉松长跑,如果中途时不时地松懈,哪怕你再有跑步的天赋,也跑不过那些能够永不停息、一路向前跑的人。

当爹当妈的都知道,要让孩子去学习并不难做到,但难就难在让孩子持续保持学习动力。怎样让孩子对学习保持一种持续的动力,这是一个值得好好研究的教育课题。

但学习动力绝不是孤立存在的,它要建立在一系列相关的基础之上。在长期的教育实践研究中,我认为,家长要从孩子的认知力、探索力、内驱力、学习力、执行力及专注力等“六力”培养入手,这“六力”是促成孩子持续学习及成才的关键。

01 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

认知力是每个孩子与生俱来的基本能力之一,提升孩子的认知能力,能让孩子的学习变得更加高效。

近代最有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博士曾经提出了“儿童认知发展理论”,他把儿童认知分为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分别是如下:

0~2岁,感知运动阶段;

2~7岁,前运算阶段;

7~11岁,具体运算阶段;

11岁之后,形式运算阶段。

在不同的认知阶段,家长对孩子采取的教育方式也应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好的家庭教育,能够提高孩子的认知能力;而不恰当的家庭教育,可能降低孩子的认知能力。

匈牙利心理学家米哈里· 契克森曾提出了一个“心流”理论:“心流”是一种将个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心流产生时同时会伴随着高度的兴奋感及充实感等正向情绪。

因此,家长可以运用“心流”理论,给予孩子恰如其分的挑战。这种挑战要充分考虑孩子的心理需求,难度是适宜的,不会出现因为挑战过于容易而让孩子发出“太简单了,好无聊!”的感慨;当然也不会出现另一个极端,让孩子吐槽”挑战太难了,我要放弃!“只有给予孩子恰如其分的挑战,才能让孩子的学习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家长在为孩子设置和安排学习任务时,就要考虑到孩子自身的学习能力及接受程度,为孩子设置匹配的挑战,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孩子挑战过高的难度,或是为了面子上的好看和心理上的满足,给孩子过于简单的学习任务。

家长对孩子认知能力的了解对孩子的学习帮助非常的重要。在孩子四个阶段认知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家长要认真观察孩子的认知能力的变化,在孩子需要“扶持”一把的时候,及时伸出援手;在孩子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时候,家长要及时地放手。这样才能让孩子的认知能力保持着一种持续上升的水平。

02 培养孩子的探索能力

每个孩子都有探索世界的欲望,孩子的探索欲望能否得以延续下去,家长的态度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很多人没有想到的是,黄磊的女儿多多竟然曾经打耳洞染发,但这并不表明多多就是一个坏孩子,父亲黄磊把女儿的这种想法看成是她对美的世界的一种尝试,他并没有阻止孩子打耳洞染发。因此,在这样的宽松民主的家庭背景下,多多能够心无旁骛地开启自己的生命探索之旅:学画画、学英语、学钢琴.....

所以,9岁的多多为动画电影《小王子》配过音;12岁的多多为自己设计了礼服;13岁的多多与伙伴一举拿下钢琴比赛五个一等奖……获得这些成就固然有孩子背后好的教育资源背景,但和父亲当初很好地保护了女儿的探索欲望有着很大关系。

可是,在我们身边,又有多少家长能够做到这样呢?当孩子在研究大自然中的昆虫的时候,不少家长会斥之为不务正业;当孩子对音乐特别感兴趣而去钻研的时候,不少家长常以不能耽误学习为理由而出手干预。凡此种种,反映了家长教育理念的滞后和局限性。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有独立人格和思想的人,父母与孩子之间是彼此独立的个体。作为父母,应该要把探索世界的主动权还给孩子,充分满足孩子的探索欲望,培养孩子的探索能力。

03 培养孩子的内驱能力

所谓学习内驱力,就是孩子在没有外力督促的情况下,出于自我提升的需要,愿意去学习,而且是那种发自内心地想去学习,如果不学就过不了心里的那道坎。

学习内驱力问题,是一个教育难题。如果解决了这个难题,那么孩子身上大半的教育问题和学习问题也就得到了解决。

不少不爱学习的孩子,尽管父母为其报了很多补习班,请了很多一对一补课的老师,但收效并不理想,原因就在于孩子缺少内驱力,仅靠外力作用,是难以支撑起孩子的学习。

心理学家奥苏贝尔对于内驱力提出了三种分类,包括:认知内驱力;自我提升内驱力;附属内驱力等等。

1、认知内驱力

这是一种自然存在的内驱力,是直接的学习动机,不需要家长刻意去培养,只要好好保护、别去破坏就行。

在认知领域上,孩子最认可家长的以下这几种行为:

一是家长经常鼓励孩子的探索行为,满足孩子的好奇心;

二是家长不强迫孩子进行无意义的重复性学习,比如重复抄写作业;

三是家长不给孩子提过高的学习要求,学习难度是循序渐进的。

2、自我提升内驱力

与前一种相比,自我提升内驱力是一种间接但更持久的学习动机,和马斯洛需求层次模型的最高一级“自我价值实现需求”基本对应。家长如果能够做到强化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积极的、正向的心理体验,将有助于孩子自我提升内驱力。

家长要把孩子的“自我提升内驱力”和“认知内驱力”结合起来,使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一起发挥作用,这是推动孩子努力学习的一个重要动力来源。

3、附属内驱力

简单来说,附属内驱力是指孩子为了赢得家长和教师的赞许和认可而努力学习。

以上这三种内驱力之间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孩子的学习内驱力。

04 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

我们经常会看到一种现象:一个班级里所有同学都接受同一个老师的教育,也都很认真听课,但最终反馈的学习效果就是不一样,有学得很好的,也有学得一塌糊涂的。这就是“学习力”不同的外在表现。

通俗点说,“学习力”是一个人能够快速获取知识、并让它产生价值的能力。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具备学习力,主要看他是否具备如下这三个关键因素:

学习动力——在没有家长或老师的催促下,孩子是否愿意主动花费时间去学习?

学习毅力——面对各种挑战和不确定性,孩子是否能够克服困难、坚持不懈地学下去?

学习能力——主要包括“感知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等等。

那么,问题来了,家长该如何做才能提升孩子的“学习力”呢?

对不谙世事的孩子来说,学习是一件非常困难且相对枯燥的事情,而且不是在短期内就能结束的,往往要经历漫长的时光才能学有所成。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家长们常常想尽各种办法来敦促孩子好好学习,但在很多时候,采取的方式未必管用,尤其是打骂或用金钱“奖励”孩子等极端做法更是不管用,也不可取。

我们知道,所有成功的关键,都是有目标的学习和实践。但这个学习目标应该符合孩子的实际。因此,家长在给孩子制定学习目标时,一开始不要把目标定得太高,恰到好处最为理想,等到孩子适应和习惯了之后,再逐级增加。包括采用打卡、番茄钟等做法,其实都是在帮助孩子让习惯成为自然。当孩子从实现的学习目标中,发现和感受到自己的进步,自然就会有更多的动力去坚持了。

驱动力的程度越高,我们孩子的主动学习的欲望就越强烈。激发孩子内心深处的学习动力,这是我们在教育孩子中的一个行动方向,仅靠外在的压制和金钱诱导等方式终究是不能让孩子在学习路上走得长久。

当孩子具备了学习动力和学习毅力,即便没有人催促,他也会自动自发地专注去完成学习目标。

05 培养孩子的计划执行能力

在现实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种现象:学习好的孩子大多都有明确的学习计划,并且有着很强的计划执行力,这或许是学霸们手中的一项“秘密武器”。

教育专家认为,引导孩子制定明确、可行的学习计划,等同于帮助孩子找到努力的方向,当孩子有了努力的方向,就能最大程度地调动起学习积极性。

由此可见,制定学习计划对孩子学习态度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当然,学习计划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它是动态的、是与时俱进发展的,家长要根据孩子学习的具体效果和反馈不断地优化学习计划。

不过,有了学习计划,只是一个蓝图,要把蓝图变为美好现实,这就需要有强大的执行力了。在职场的人士都知道,领导或老板看重的不仅是你制作的完美计划,更看重的是你的计划执行力。

执行力是学习计划得以落实的重要保证。很多孩子在学习路上之所以没能走向成功,主要还是缺乏执行力,以致很多计划最后都不了了之,成为一纸空文。

因此,要让孩子的学习计划变成现实,或者说是实实在在成为能看得见的东西,就需要高度的执行力,而这种执行力的实现,单靠孩子自身是很难做到的,需要家长的加持,包括引导和督导在内。

要让孩子的执行力得以实现,最重要的是要得到家长的及时反馈。比如,在孩子陷入懈怠时,家长就要提醒和打气;在孩子做得出色时,家长则要给予鼓励和点赞。及时的反馈,可以大大提高孩子的计划执行力。

06 培养孩子的专注能力

儿童教育专家蒙台梭利曾说过,“给孩子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让孩子聚精会神的去学习。”

专注力的高低拉开了不同孩子之间的差距,要知道,那些真正厉害的孩子,都能长时间专注于学习之上。

如果专注力不足,花上十小时学习的效果可能还不如只专注学上一个小时的效果。

学霸们之所以能成为学霸,就是因为他们更能抗拒各种外在的诱惑,对学习保持高度的专注力。

有人认为,专注力是一种天赋,是一种自发行为。在我看来,孩子的专注力完全可以通过后期的培养和训练而达成。

譬如,培养孩子阅读习惯是提高专注力的有效方法,当孩子能沉浸于阅读中,就表明其已具备了专注的可能。我曾经通过培养女儿的阅读习惯,实现了她的高专注力,一个二年级的孩子可以在学习上保持好几个小时的专注力,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那么,对家长来说,如何来引导孩子增强专注力呢?最简单有效的做法就是以下几点:

为孩子打造有利于专注的环境;

努力激发孩子专注力的心流;

把孩子大的学习任务进行分解和细化;

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

经常运动和保证良好的睡眠。

结语

总的来说,当孩子缺乏持续学习动力的时候,家长要从提高孩子以上这6种能力入手,这样才能让孩子在学习方面的成长更加的均衡和健康。

现代神经科学之父拉蒙·卡哈尔说:“先天的不足,可以靠后天的勤勉和专注弥补,可以说,努力可以弥补欠缺的天赋,甚至创造天才。”

或许我们感到自家孩子在“认知力、探索力、内驱力、学习力、执行力及专注力”等方面都不是那么的完美,但我们只要看准方向,付出不懈努力,最终这“六力”会化成一种持续学习的动力,这种学习动力,将犹如浩浩长江,流淌在孩子的内心深处,奔流不息。

因此,作为家长,要放下所有的焦虑,站在更高的平台上去看待孩子的成长。我们无需让孩子去和别人对比,只要每天能超越自己,哪怕每天只是一点点的进步,但集腋成裘、聚沙成塔,总有那么一天,孩子会成为最好的自己。

0 阅读:3

敖爸聊教育

简介:专注0-15岁亲子教育,有效解决父母教育困惑和养育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