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7种错误养育方法最常见,将使孩子失去学习动力,父母要避免

敖爸聊教育 2020-08-21 20:54:40

现在有很多孩子上了初中之后就开始逐渐失去学习动力,甚至出现了厌学情绪,不仅给孩子也给很多父母带来了严重困扰。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孩子失去学习动力的数据甚至高达60%以上。

那么,这些问题是孩子上了初中之后才出现的吗?显然不是,如果追本溯源,大都和孩子从小接受的错误家庭教育方式有很大的关系。比如,以下这七种常见的错误养育方法就会使孩子失去学习动力。

01 对孩子唠叨不断

一个正常人都会对他人的不断唠叨心生厌烦心理,这是每个人体验之后的感受。但很奇怪的是,不少人当上父母之后,就把这种体验感完完全全给忘记了,喜欢对孩子唠叨,不管是大事小事,都要??那可是分分钟要把人逼疯的节奏。

可这样的唠叨就会有好的结果了吗?我们不否认有极少数父母的唠叨可能会对孩子产生作用,但在大多数情况下,父母越是唠叨,孩子越是被动才是现实中的常态。这是因为,父母所唠叨的事情原本属于孩子自己的事情,可因为不断唠叨,让孩子下意识地产生了这些事情是父母的事情的错觉,孩子没有感觉到自己的责任,因而他们往往选择了消极对待。这就和父母的期望值产生了巨大落差,为了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父母就愈加唠叨,又陷入到了一种恶性循环。

从父母的角度来说,对孩子唠叨不断,虽然出发点都是关心孩子,但唠叨的背后本质上是对孩子的不信任。当父母不停地对孩子唠叨的时候,其实等同于是在告诉孩子:“我不相信你、我对你不放心。”因为这种不信任和不放心,孩子就不愿意承担起责任,反映在学习上,就完全是一种被动式和应付式的,谈不上任何的主动性。这样孩子又岂能把学习搞好,孩子又怎么可能对学习产生动力呢?

02 忽视孩子的心理安全需求

每个人在其一生当中都需要有安全感。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其实在内心深处都有心理安全需求,只是比起大人,那些处于教育早期阶段的孩子,这种心理安全感需求显得更为紧迫和重要。

有关教育研究专家和心理学家发现,那些在学校课堂上总爱捣乱、不专注,不安静、不好好上课的孩子,大都是在0~6岁期间缺少父母的关注。这些孩子在早期没有获得足够的心理安全感,内心为了寻求父母更多的关注,就试图用叛逆和捣乱的方式来引起大人的注意。

而有不少父母并不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看到的都是孩子行为的表象,却看不到孩子心里的真实需求,通常都以为孩子是在无理取闹,是不讲道理,就把原本正想寻求得到父母关注的孩子当作问题孩子来看待,因此对孩子就愈加挑剔,因为挑剔,就总能找出孩子的不是,于是孩子的旧问题没能得到有效解决,又陷入到了新的问题当中。孩子的心理安全需求得不到满足,就难以在课堂上能好好听老师讲课,更逞论对学习产生如饥似渴的欲望。发展到最后,原本正常的孩子在父母的错误教育下,就真的变成了大家心目当中的问题孩子。

要改变这一切,需要父母好好研究一下孩子的成长规律,深入了解孩子的包括安全感等心理需求,深度思考如何培养孩子才会更优秀等问题,这样才能把孩子真正培养成人成才。

03 拿自家孩子和别人家孩子做比较

“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再看看你自己……”这是不少父母的口头禅,也是大多数孩子心中最讨厌的话。父母这样的话如果说多了,这将使得孩子不仅恨死了那个给自己带来压力的别人家的孩子,还非常不接受父母拿自己和别人来比较的做法。

相信父母比较的目的绝不是为了打击孩子,不过是希望自家孩子向优秀孩子看齐,然而结果却和父母所希望的大相径庭,孩子不仅没有就此振作起来,相反还更加消沉,距离父母所期待的“优秀”越来越远。

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比较”所隐藏的潜台词,是父母对孩子自身的否定。在这种情况下,当孩子面对父母拿自己和别人做比较时,不是意图去改变自己,而更多的是抵触和抗拒。

因此,父母不要拿自家孩子和别人家孩子做比较,在这一点上,只要让孩子和过去的自己做比较、努力超越过去的自己就可以了。

04 打骂孩子

和几十年前父母普遍存在打骂孩子的情况相比,现在很多年轻父母有着更高的学历、甚至还有着更为成熟的教育观,但或许是因为受到教育大环境压力的影响,当下还是有不少父母习惯于用“打骂”这招来教育孩子,这在家庭教育体系中是一个很不和谐的画面。无论何种目的、何种形式的打骂孩子的举动,都将给孩子的内心带来永远的伤痛。

在一些人的眼里,“打骂孩子”这四个字是如此的刺眼,以致于大家都很难相信在文明如此进步、科学教育观念如此普及的当下还会出现这种现象,但我们千万不要误以为父母用简单粗暴打骂孩子的方式在现在已销声匿迹,实际上,父母因教育问题而打骂孩子的现象还时有所闻。

无数事实已经证明,光靠简单粗暴地打骂孩子,是不可能让孩子真正进步和爱上学习的,只会让孩子越来越害怕学习,越来越裹足不前。作为父母,想要彻底改变这一现象,至少要学会蹲下来和孩子说话,懂得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注重孩子的健康心理建设等等,这样才有可能谈得上增进亲子关系,而良好的亲子关系,才是一切家庭教育的根基。

05 总是怀疑孩子

不少父母有可能是研读了不少教育书籍,知道要多对孩子进行鼓励和表扬,在现实中也确实这样做了。但让人惊讶的是,有不少父母的鼓励和表扬并没有使孩子感受到一种信任,成为激励他们前行的力量,年龄越大的孩子这种情况就越是明显。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就在于信息量只有7%是通过语言完成的,其余的93%是通过表情和肢体语言来传递的。如果父母话说得漂亮好听,但在肢体语言上却没有同步跟上,比如没能给孩子一个坚定的眼神,没能给孩子一个有力的拥抱等等,那么,孩子尤其是较大年龄的孩子是不会感受到一种被父母绝对信任之感。相反,在孩子看来,父母的鼓励和表扬似乎是言不由衷,有搪塞敷衍之嫌,他们从父母的肢体语言中得到的是一种被怀疑和被否定的感受。

以上情况还算是比较好的,现实中更多的情况是有些父母总是怀疑孩子,认为孩子这做不到那做不到的,这种对孩子的不信任之感,很容易使孩子产生自信心不足的问题。反映在学习上,只要稍微遇到一点点的困难,就会打退堂鼓。

06 对孩子冷嘲热讽

冷嘲热讽就如同寒冬里的一道凛冽的风,让人顿生寒意,只想躲得远远的。所以,在成人与成人之间,一般不会轻易使出冷嘲热讽这招,除非他自己也做好了被对方还击的心理准备。

然而,在我们生活中,却有一些父母特别爱用冷嘲热讽这招,只不过对象是自己那犯错误的孩子。父母的想法是,孩子犯错,用冷嘲热讽给狠狠刺激一下,或许能让孩子记住一辈子,下次不再犯错。

因此,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常见的情景就是一些父母对孩子进行各种花式的讽刺和挖苦,让孩子的内心感到痛苦不堪。父母的教育目的达到了吗?其实在大多数情况下是达不到的,不仅教育目的达不到,还严重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使得孩子产生了很强的抵触和逆反心理,变得更加倔强,变得更不愿意改正毛病,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父母的正确做法是,给孩子以宽容之心,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这样将会赢得孩子的尊重,赢得了孩子的尊重,也就赢得了孩子的心,赢得了孩子的心,父母在引领孩子学习的路上将更加地轻松!

07 无原则地溺爱孩子

没有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但这种爱显然是有一定原则的。孩子需要什么,父母就想尽一切办法去满足的做法不可取。“巨婴”和“熊孩子”们通常是在这种无原则溺爱下滋生出来的产物。

我们知道,孩子在将来必须要独自面对他自己的人生,必须独自承担起他自己的包括家庭、社会等在内的责任。父母无原则地溺爱孩子的做法显然会让孩子对父母形成严重的依赖,毫无生活自主能力和学习自主能力。

父母对孩子学会放手,或许是更理性、更正确、更有远见的选择,这样将让孩子有能力独自面对未来人生中的各种挑战!

结语:

当好父母确实不易,在养育孩子的道路上,有可能会遇到很多诸如以上所讲的7种错误养育方法的“大坑”。

如何避免这样的问题,一是要学会尽量绕过这些“大坑”;二是在不幸掉进了“大坑”时,不急不躁,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跳出“大坑”,力求把对孩子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如果我们能够把握好这两点,相信孩子的未来一定可期!

0 阅读:1

敖爸聊教育

简介:专注0-15岁亲子教育,有效解决父母教育困惑和养育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