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龙为什么以没文化、大老粗为荣?

萧武弹史 2024-07-04 13:07:31

教员有云: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

只有四方面军干部以没文化、大老粗为荣,对知识分子干部有点看不起,中央红军一直没有这个风气。

四方面军是因为张主席搞过头了,把有文化、有知识的干部杀完了,只能提拔没什么文化的人。

红军从在井冈山开始,就一直很重视让干部战士学文化,行军的时候都会背个木牌子,上面写着字,让后面的人学。

教员工作之余,也会教身边的战士读书写字,还给他们布置作业,检查作业啥的。

干部更不用说了,一直有各种学校,教军事,教政治,也教文化。

而且,中央红军也一直都是有文化的干部升迁更快一些,因为可以先从连部文书开始,直接进入快车道。

比如吴法宪,邱会作,都是在参军之前上过一点私塾,认识一点字,所以都是从文书起步。

这种干部也普遍都很爱学习,很珍惜、很重视各种学习机会。

干部战士看到那种四个口袋,还别着钢笔的干部,都是很尊敬的,知道人家是有知识有文化的,并没有像前些年的影视剧里那么歧视。

那时候有个中学生都不得了了,都是知识分子,更不用说罗荣桓这种大学生了,都是提拔非常快的。

因为中学生一般就都参加过各种学生运动了,比其他战士要更容易理解当时的政治教育,理解什么叫革命,革命是要干什么的。

革命要打仗,但不只是打仗,战争是当时革命的主要形式,但取得战争胜利并不等于革命胜利,战争需要不怕死,但更需要懂政治、懂革命。

参加过学生运动,接受组织安排,参加革命,职务晋升就快很多,很多人二十岁还不到,就当县委书记等等。

这些人因为有文化基础,所以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的能力也比一般没有文化的普通战士要快,有需要的时候还可以派出去搞根据地建设。

比如舒同当时在八路军总部政治部,就经常写书法,别人都很惊讶。李志民上将是师范生,也会书法,在朝鲜也经常写书法,都很有名。

吴法宪在回忆录里说,他在延安时期学习,上哲学课,他就觉得特别有意思,想多学一点,但是因为前线需要,就被发送到前线去了。

即使在建国之后,各种抽调干部去学习的机会,干部也都很珍惜,那种“学习?学个屁”的情况其实很少。

军事学院确实出现过高级干部吐槽背书把嘴都背歪了的情况,但那是吐槽当时的教学方式比较强调死记硬背,而且都是直接照搬苏联军队的条例条令,一些干部比较反感而已。

这些人都是百战余生,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个顶个的都是人精,学习能力都超级强。

比如刘华清,就是在军事学院学习,完了被派去苏联学习海军,海军更强调技术,他从学俄语开始,还要学各种技术,付出的学习时间比别人多很多,也没有怨言。

看开国将领回忆录,提到建国前延安时期的学习,或者是建国后的学习,都是很珍惜的,因为过去战争岁月很难得有这样的机会。

尤其是建国后的学习,都是非常系统的教育,无论是文化知识,还是一些技术兵种,都是很多干部以前没有接触过的,都要从头学习,也都很刻苦。

就算是四方面军有些人早些年确实没什么文化,到抗战时期以后,也通过抽调去延安学习,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教育和培训,到解放战争的时候很少有还反对去学习的情况了。

是因为《亮剑》这个小说的基调的原因,才故意把李云龙、丁伟、孔捷他们塑造成不识字、没文化的大老粗形象,并不是历史本来如此。

如果历史真的是这样,团级干部都是这么无知,就知道耍小聪明,革命也不可能胜利。

0 阅读:42

萧武弹史

简介:读懂了历史,也就读懂了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