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明心见性?慧能告诉神会:时时觉知当下,就是明心见性

青云塾点墨人 2024-05-11 05:10:27

上接《禅宗人物志:六祖慧能大鉴禅师(十五)慧能法嗣——永嘉玄觉》

神会,禅宗六祖慧能晚期的弟子,菏泽宗的创始者,在禅宗的“南北之争”中为南宗的正名贡献极大,甚至是因为他,慧能六祖的地位才得以被正式确立。

因此,神会与南岳怀让、青原行思、南阳慧忠、永嘉玄觉一起,被看作是慧能法嗣中最有能力、影响最大的弟子之一。

关于神会的生卒年月,历史上存在多种记录,本文暂采用《景德传灯录》中所载。毕竟本文并非历史研究,也非传记,而是以禅门公案的解读为主,就当作看故事吧!

1

神会俗姓高,湖北襄阳人。少年时曾研习五经,继而研究老、庄,在儒、道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后来读《后汉书》才知道有佛教,便倾心于佛法,于是就到国昌寺出家。

神会对于经、论以及老庄的理解远在一般僧人之上,这为他最后创立荷泽宗、成为一代宗师不无关系。但在去曹溪拜偈慧能之前,神会在荆州当阳玉泉寺跟从神秀学习禅法达三年之久。

公元700年左右,武则天召神秀入京说法,神秀便劝弟子们到岭南从慧能学习,于是神会就来到韶州曹溪礼拜慧能。

严格说来神会既是神秀的弟子又是慧能的弟子,在禅学方面,他是“学贯南北”的。从神会的口中得知,神秀推荐弟子们到慧能处学习,是真诚的,神秀也从来没有以“六祖”自居过。

因此,神会自始至终都是尊敬神秀的,哪怕他最后奉南宗为正宗,也并不影响神秀在他心中的地位。也可以说,神会在参学中,深受神秀、慧能两位导师的影响,为他开创荷泽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话说神会离开玉泉寺不远千里来到曹溪宝林寺参偈慧能,礼拜之后慧能问他:

“你千里跋涉而来,是否知道自己的本心在哪里呢?如果见到本心,自然识得本性。就这个问题,且说说你的体会。”

慧能这是在问神会:如何是明心见性?如果你觉得自己已经明心见性了,那说来给我听听。

神会回答道:“以无住为本,见即是主。”意思就是:不执着一物的心就是本心,在这种状态下的所见就是事物的本来面目。

慧能听罢,说道:“你这小和尚,只知道学别人说口头禅,这不是你的真实感受,不要给我背经文,说点真实体会。”

神会的这句话听起来和《金刚经》中所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差不多,“应无所住”而生清净心,不就是不执着一物就能见到事物的本来面目吗?

慧能就是听到这句经文而开悟的,可为什么这里却不认可神会所说呢?

其一,正如慧能所说,你这是在背经文,不是自己的真实体悟。

其二,如果真是自己的体悟,就不会这么说了。因为“不执着于一物的心”还是“心有所住”,就是住在这个“空”上、“无”上了。

“本心”可不是什么也没有,什么也不住,而是“该怎么住就怎么住”,这才能体现“应”字。“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关键不是“无住”,而是“应”,在应对外境时不再另外生起一个什么东西,当下即是。

神会不服气,原本就是“无一物”啊!那你说说看,坐禅时,你想到了什么,或者说想还是不想?

慧能听神会这么一问,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拿起拄杖用力打了神会三下,问道:“那我现在打了你,你感没感觉到痛呢?”

神会说:“痛,也不痛。痛不痛都是我自己的感受,我认为痛就痛,认为不痛就不痛。”

禅师常常用“打”来让人回到现实中来,以此体悟本心的存在。打就知道痛,不打就知道不痛,那么是谁在“知道”呢?还要到哪里去找本心,它时时刻刻都在这里,正在觉知当下一切。

痛与不痛是和外境相连的,打则痛,不打则不痛。那么神会所说“痛,也不痛”是与现实相悖的,纯粹是唯心的意识问题,不是禅,不是真实体会。

慧能打神会,正是令其领悟当下本心;可惜神会,执意在这个“痛与不痛的感觉上”。慧能也用行动证明神会先前所说就是“口头禅”了。

其实,禅师们的修行都是要让自己时时刻刻住在当下之境上,才不至于生起这样那样的“想”,除了当下之境叫做念以外,其余的都是妄想。

所谓正念,就在这个念字上:“今心”才是“念”,其他脱离当下的都只是“想”,心生的相而已,当然不是真相,也叫妄想。

所以,慧能问神会的第一句话:“知识远来艰辛,还将得本来否?若有本,则合识主。”

就是在表达:能体会当下的那个就是“本”,这就是人的主人,也谓之佛性。

时时觉知当下,就是明心见性。明心见性不是得到了什么东西,不是说获得了某种结果或能力,而是在说一个过程,随时随地在发生的过程。既然是过程,无有始,也无有终,不能说那是什么,也不能说不是什么。

神会所说的却“不是”,因为他连“痛与不痛”都还要去想,去思虑、去抉择!一切思维、一切学问都不是禅。当然,慧能知道神会还在迷中了。

2

暂时放下禅、佛学,从哲学角度来理解慧能所说的这个“本”,这个“佛性”,或许能有更真切的体悟。

通常,人们都是以“我”的视角来审视一切的,这个时候的“本”就是“我”,世界被人为的划分为两个部分:我及非我。

从这个视角出发,“我”就是观察者,“非我”就是“我”所观察的对象和结果。人人都有一个“我”在,大家对外界都有自己的认知,所以真相就是“我见”,“外界在我的认知下的投影”。我的主观世界是绝对的,这就是真相。

这个时候,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绝对正确的,得到的真相就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如果有一个第三 者作为观察者,“我”和“非我”都成为了观察的对象会怎么样呢?

就如同诗中描述的景象: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在这个观察者的眼中,你也是“风景”、也是“装饰”而已,哪里还有一个绝对的“真相”,一个独立的“我”在呢?有什么可执着、烦恼的!

这个第三 者它就这样看着“我”和“非我”的缘起缘灭,只看,不参与、不干扰!因为是第三 者嘛,就像“楼上看风景的他”与“桥上看风景的我”,互不干扰。他主导不了“我”,也支配不了“我”,只是这么静静的看着而已。

从第三 者的角度看世界,就“应无所住”了,还原了世界本来该有的样子!这个第三者就是“佛性”,就是那个“本”。当然, 从他的角度来说,“则合识主”了。

他看见的与“我”看见的有所不一样,其中少了“我见”,当然知道一切都不是所谓的真相,这就是“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了。

但是,要知道:“我”虽“自私”,“佛性”又何尝不是“无中生有”?执于“我”这个第一人称视角和执于“佛性”这个第三者的上帝视角来看世界都是有所执的,都是“有所住”。

那可不可以这样,既是观察者也是被观察者呢?让佛性回归到人,“得个休歇处”!佛性并不是独立于人而存在的什么东西,本来就与人是一回事,二者不是“二”,而是“一”。

仅仅把自己作为观察者,就是常人;如果把自己作为观察者的同时又作为被观察的对象,这就是明心见性的“佛”了。

具有“双重身份”的人不再执于“有”,也不至于“空”,唯有当下才是现实的存在,才可以“安”在休歇处。如此,当然“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了。这个“只”字就表示:当下即是。

3

回到故事中来,对于神会的反问:“和尚坐禅,还见不见?”

慧能说:“亦见亦不见。”

神会问:“如何是亦见亦不见?”

慧能说:“见,内在的觉知;不见,外在的分别。”

看神会没有领会,慧能继续说道:

“我所说的见,并不是向外求而得到某种感受、见解,而是时刻保持内在的觉知状态,时时知道自己所想、所作。我所说的不见,并不是没有觉知,而是不把外在一切感受作有所分别的看待。”

“见与不见并不是分割独立的对立说法,而是假立而说,二者本无差别。”

“而你所说的痛与不痛,不管什么如何说,则都是不成立的。我打你,如果你真的感觉不到痛,那么你与草木砖瓦无异,可你明明是人,在这里说、这里问,显然是不成立的。

“如果你感觉到了痛,就是有别的感受了,什么是痛?你能说清楚吗!这些都是自己感受而已。如果你觉得我把你打痛了,你是不是还会迁怒于我?”

“说不痛,是你没人性;说痛,是你没佛性,两边都不是!”

人性是什么?有觉知。

佛性是什么?知道觉知仅仅是觉知。

慧能继续说道:“你前面所问的见与不见是对立的认知,痛与不痛是有为的生灭。而你的本心本性,却不落两边,不坠生灭。”

“汝若心迷不见,问善知识觅路。汝若心悟,即自见性,依法修行。汝自迷不见自心,却来问吾见与不见。吾见自知,岂代汝迷?汝若自见,亦不代吾迷,何不自知自见,乃问吾见与不见?”

说一千道一万,自性是不可外求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神会听后,向慧能顶礼,求忏过错,勤学精进。

4

神会在公元700年左右第一次参偈慧能,上述公案应该就是说的这次见面的大致内容。而后,神会到江西青原山参行思,西京神秀处受戒,游学四方。

景龙年中(707—709)神会又回到曹溪,从此侍奉在慧能左右,直至公元713年,慧能圆寂。

慧能寂灭后,神会又在曹溪住了几年,直到公元720年,敕配住南阳龙兴寺(今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这时,他已名声远扬,南阳太守王弼和著名诗人、画家王维等都曾来向他问法。

开元十二年(724)正月十五日,神会在滑台(今河南滑县)大云寺设无遮大会,摆下擂台,与当时北宗传人一辩高下,从此确立南宗宗旨。

天宝四年(745)神会应请入住东都荷泽寺。

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爆发,第二年神会在洛阳临时创立寺院,所有度僧的收入全部作为军费,对于代宗、郭子仪收复两京起了相当的作用。

收复洛阳后,神会作为功臣,被唐肃宗诏入宫内供养。并敕建在他曾住过的荷泽寺中建造禅宇给他居住,所以时人称他所弘的禅学为“荷泽宗”。

神会在当时的禅林具有崇高地位,不输以前贵为国师的神秀。他入住菏泽寺时为南宗地位的确立做了两件大事:

一是,由郭子仪出面申请,为菩提达摩作为禅宗初祖立谥。

二是,由广州节度使韦利见启奏,请六祖慧能袈裟入内供养。从此,确立了慧能及南宗在中国禅宗历史上的地位。

公元760年,神会圆寂,年七十五。

唐德宗贞元十二年(796年),下诏令皇太子召集僧众议定禅门宗旨,判定禅宗正派,经过僧众辩论考证,报德宗皇帝御批,确立神会为禅宗第七祖。

《禅宗人物志:六祖慧能大鉴禅师(十六)慧能法嗣——菏泽神会》

未完待续......

23 阅读:1582
评论列表
  • 2024-05-26 03:34

    妄想即是真语,凡人才分是非

  • 2024-06-04 18:28

    我的体会,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不知道对不对。

  • 2024-06-19 00:28

    让一切杂念,都平静的存在你心里

  • 2024-06-09 21:55

    能认知事物的本质或真相就是明心见性。明心见性也叫觉悟或开悟。

  • 2024-06-06 01:52

    不是"当下即是",而是时时觉知当下的不昧觉性。

  • 2024-07-17 20:46

    人能长清静,天地悉皆归。。这里都是佛秃一片啊,一句道经,即可

  • 2024-06-10 19:55

    所以真的大彻大悟者,对众生亦常不轻,因众生本是未来佛,法尔如是!众生觉悟的时机一到,皆会大彻大悟!故而法供养众生,实亦自性,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故而如是渡无量众生成佛,实无一众生可渡,阿弥陀佛![呲牙笑][点赞]

  • 2024-05-11 20:30

    "当下即是",这是一极大错误见解!佛说三心不可得,若有"当下",佛即妄语!

  • 2024-05-11 20:39

    当下即是",这是一极大错误见解!佛说三心不可得,若有"当下",佛即妄语

    不悟不修 回复:
    佛还说他未曾讲过一法,哈哈哈哈哈,他讲过法没?
  • 2024-05-13 16:48

    想一想?众生是怎么来的?妄想、分别、执着![笑着哭]

  • 2024-06-10 19:57

    眼所见的所谓众生,金刚经众生非众生,名众生!众生即汝自性显的幻象,见相即性,性相一如,寂照不二!

  • 2024-06-19 10:45

    我很笨,我就想我一句,真能修行成佛吗

    天道囚徒 回复:
    可以,只是成佛太简单,一般人做不到。复杂的人不愿做简单的佛![祈祷]
  • 2024-06-10 19:54

    敲钟听见声响,不敲钟听见没有声响,这个听的闻性是不动不变,问听见了吗?这个听实即自性,有没有声音是闻性随缘显的相!故而自性于佛不增,众生不减,方便言悟,实即本具!但众生迷则不觉,但不觉自性不失,开悟自性不增,平等大法!

  • 2024-06-10 19:58

    所以大彻大悟,无法可说,无法可得,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因妙明真心自性之清净平等圆满大法,众生本具!南无阿弥陀佛!

  • 2024-07-11 13:33

    知道自己以坑蒙拐骗偷为手段,以成为杀人如麻的阿育王佛为目的,这就是明心见性

青云塾点墨人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