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皇帝梳头时叹惜没儿子,太监突然下跪:您的儿子就在冷宫,快6岁了

律令9章 2024-09-19 19:22:40

华夏上下五千年,历代昏君庸帝多见,明君圣主凤毛麟角,曾国藩曾列出他认为的五代明君:汉武帝、唐太宗、宋仁宗,元世祖,明孝宗。

当然,今天另有皇帝排序,这里说曾国藩,不过是借用一下他“半个圣人”的名头,准不准确另有一说。

要说“汉武、唐宗”,前几位皇帝的出身哪个不是传奇?唯独明孝宗,他的一生更为玄幻,谁能想到,堂堂一代中兴明主,出身竟然是老皇帝的一时性起?

要说明孝宗,得先讲讲他的老爹明宪宗,朱见深的荒唐之举太多,这里就不细讲了;总之,长期酒色促使这位年仅30岁的皇帝未老先衰,两鬓斑白之相,似乎已经预示了他的最终结局。

朱见深也知道自己活不长久,可他又不甘心:自己那么好色,到了30岁却没有儿子,以后谁来继承他的江山?

明成化十一年的一天,朱见深起床后由宫女、太监们伺候着洗漱,看着镜子里一副衰败相,他不由得感叹“朕已老衰,可惜没有儿子呀!”

说者本无心,听者却有意,正在给朱见深梳头的太监忽然身体一颤,梳头的动作也停了下来。

朱见深察觉不对,回头正要询问,梳头太监忽然“咚”的跪倒在地,浑身颤抖似乎犯了弥天大罪一样说“陛下,其实您有儿子,现在都快6岁了!”

这都哪跟哪,皇帝有没有儿子,他自己不清楚吗,怎么还要由一个梳头太监来提醒?这就引出了明宪宗的一桩荒唐事。

成化五年时,明宪宗正值青春年少,也不知是酒劲仰或色心,总之一时性起,把身边伺候的一位宫女临幸了。

放在今天,朱见深此举叫强奸,放在古代就是皇帝恩典,但也不合后宫规矩:皇帝只能对正统嫔妃起意,对身份低微的宫娥下手,这是皇帝自贱身份。

真要计较起来,明宪宗干这种“下贱事”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但毕竟是皇帝身份,因此朱见深清醒后,提起裤子就走,压根没有对那宫女负责的意思。

再说那位“被皇帝强奸”的宫女,即便心中不情愿,她又告状无门,只能哑巴吃黄连,这就出事了?

按理说,被皇帝临幸应该是后宫女子梦寐以求的事,如果幸运怀上了“龙种”,是能瞬间乌鸦变凤凰的,但那名宫女却高兴不起来。

当时的人都知道,后宫里有个杀人不眨眼的女恶魔,皇帝宠妃“万贞儿”。

说来也怪,万贞儿的年龄比明宪宗大得多,朱见深却偏偏爱搞“姐弟恋”,名为万贵妃,实为后宫之主。

或是年龄大了,万贞儿再如何得宠,终究没给明宪宗生出儿子来,嫉妒心由此而生。

为了独得宠爱,万贞儿在后宫掀起腥风血雨,朱见深临幸过的嫔妃,没有一个能怀孕的,那怕明宪宗正眼看过的貌美宫女,女魔头也会举起屠刀。

因为万贞儿,那名宫女即使被“皇帝性起临幸”也不感到高兴,为避免祸事,她甚至不敢将此事声张出去,但祸事还是追来了?

不久后,宫女发现自己的身体异样,小腹逐渐隆起,“被皇帝临幸”的事,再也瞒不住了!

这种事怎能瞒过万贞儿,更何况是身份低贱的宫女,这样的贱婢被“皇帝临幸”,传出去有辱明宪宗的名声,她肚子里的孩子更不能留!

万贞儿吩咐身边侍女,带着堕胎药去解决那名宫女,命运的齿轮在这一刻开始转动。

或是女性骨子里生来就有母性的温柔,被万贞儿派去的侍女见了那名可怜无助的宫女后,恻隐之心骤起,最终不忍下手,这就结束了?哪有那么简单。

几个月后,那名宫女竟然把孩子生了下来,婴儿的啼哭声响彻后宫,万贞儿这才知道派出的人并没有完成任务,她彻底恼羞成怒了。

可怜那位被万贞儿派去的侍女,因为一时心软引来杀身之祸;万贞儿不肯罢休,又派出第二拨人处理那对宫女母子,这次换成了“心更狠”的太监。

着重讲一下这名太监,名叫张敏,不仅伺候万贵妃,在明宪宗身边也很得宠;万贞儿本以为,派张敏去处理宫女母子会万无一失!

哪知,张敏虽是身器不全的太监,但他心理很正直,早对万贞儿的暴虐不满。

这次奉万贞儿的命令去处理宫女母子,张敏本不情愿,当看到宫女母子的悲情后,他更加不忍下手了,这可怎么办?

幸好张敏在宫中有些手段,他说服几个知情人,导演了一出“狸猫换太子”,将宫女母子悄悄隐藏在几乎无人踏足的冷宫破屋里,这才算暂时躲过了万贞儿的毒手。

时间悄然而逝,五年多后的一天,明宪宗忽然感叹“自己没儿子”,正在为朱见深梳头的张敏心有触动,终于说出了实情。

按律法讲,张敏犯下了欺君之罪,但对于明宪宗来说,忽然冒出来一个6岁皇子,这可是整个明王朝的“天下幸事”,张敏非但无过,反而立了大功,这就完啦?

再说冷宫里藏着的那对母子,真计较起来,那宫女并非一般人,她本是昔日南疆的纪姓名门,论身份、姿色、文化修养等,都配得上明宪宗。

遗憾的是,明军平定南疆,纪姓望族被连根拔起,因为有几分姿色,她这才被免了死罪,送进宫后当了一名寂寂无声的小宫女。

毕竟,纪姓宫女出身名门,被明宪宗“性起临幸”后生下一个男孩,她开始自己教娃古今圣贤的各种道理。

纪姓宫女本来不对未来抱有希望,儿子能活就行,哪知忽然有一天,明宪宗居然跑来要孩子认祖归宗,这算好事吗?

纪姓宫女很明白,孩子认祖归宗的同时,她的死期也就到了,万贞儿不会放过她的。

纪姓宫女生下的孩子,后世人称“明孝宗”朱佑樘,但那时这小娃不到6岁,万贞儿怎会放过他呢?

某种角度看,那时的朱佑樘是明宪宗的唯一血脉,皇帝又是一时兴起,将朱佑樘封为“太子”,这可恼了万贞儿。

万贞儿处理掉纪姓宫女和张敏太监后,又想对朱佑樘下手时,事态再次出现了变化。

万贞儿刚想对“太子”下手,朱佑樘却被真正的后宫之主,明宪宗的亲娘“周太后”接走了。

真计较起来,“周太后”的身份比万贞儿高多了,就连明孝宗见了她也要毕恭毕敬,万贞儿在后宫如何作威作福,唯独不敢碰太后的势力范围。

“周太后”看得很明白,自己的儿子明宪宗虽然荒淫无道,但年纪轻轻绝不至于没有后代,全都是他宠爱的万贞儿在捣鬼。

周太后怕万贞儿再使坏,干脆将朱佑樘接到自己身边,用身体将孙子保护了起来,这样能行吗?

万贞儿恃宠而骄,虽然不敢轻动,但也不怕周太后,她一定要除掉朱佑樘。

万贞儿哄着明宪宗下旨,要“太子”到自己的寝宫与父母聚欢。

按理说,明宪宗是太子的亲爹,万贞儿可不是朱佑樘的亲娘,但她是皇帝的宠妃,理论上也算父母关系。

周太后听说儿子(明宪宗)要见孙子(朱佑樘),这本是父子亲情,没有理由横加阻拦。

但当听说万贞儿也在后,周太后起了戒心,在朱佑樘面前反复叮嘱“千万不要吃万贞儿宫里的任何东西,一滴水都不要喝!”

好一番叮嘱后,朱佑樘这才去见亲爹明宪宗,此时万贞儿表现的十分慈爱,不仅连连劝说“太子多吃菜”,她还好心的亲自夹菜,作势要喂给朱佑樘吃。

有了周太后的提前嘱咐,朱佑樘死活不肯吃喝,明宪宗生气以为“太子不尊敬母亲”,实则是孩子躲过了一劫!

有明宪宗在场,万贞儿不好强行加害朱佑樘,气得她连连在皇帝面前说太子的坏话,这还没完。

一计不成,万贞儿又出一计,从此开始放开明宪宗,任由朱见深在后宫里胡闹,很快多出了很多皇子皇孙。

万贞儿开始向明宪宗连吹枕边风,大意是:废掉朱佑樘,另立太子!

不知怎的,明宪宗就听这个比他大上许多的女人话,任凭太后、大臣们怎么劝说,他一定要废掉朱佑樘。

就在这关键时刻,神奇的事情又发生了!

今天看,那时的泰山地区应该发生了地震,但在古代可是极其严重的事件;历朝历代,东岳泰山都是皇家神山,泰山崩坏预示着江山不稳,难道明朝要完了?

明宪宗听说后震惊不已,连忙问计与众大臣,有人分析说“泰山为东岳,对应皇室东宫,泰山崩坏是上天示警,陛下切不可轻动东宫!”

这一说合情入理,吓的明宪宗再不敢提“废太子”之事了,朱佑樘再次神奇的躲过一劫。

经过这么多磨难,成化二十三年,明宪宗终于死了,朱佑樘正式登基九五,但他并未第一时间诛杀万贞儿,就因为他的亲娘(纪姓宫女)曾教导他“与人为善”。

奇怪的不仅这一点,当年害过自己的那些人,明孝宗一个都没杀,反而开始替父亲平反冤案。

当年,明宪宗冤杀于谦,大明王朝一度暗淡无光,朱佑樘上台后,首先为于谦恢复了名誉。

说来,明朝的皇帝们似乎都有点毛病,朱佑樘在位的前半段,已经内忧外患的政局大有改观,对内任用贤良,对外扫女真、败蒙古,中兴之光若隐若现。

明明一切各归其位,朱佑樘却突发奇想,在东厂、锦衣卫的基础上,又设立了更加残忍的西厂,并起用汪直以害贤臣、用万安为首辅,造就了只有在明朝才出现的“在位无事”奇观。

至于求长生、信术士、宠宦官等,这类奇葩事反倒显得正常了。

总之,明孝宗执政的前半段还是好的,后世赞为“弘治中兴”;但也奇怪,朱佑樘的后半段,比明朝其他昏君更加荒唐。

也有好的,朱佑樘虽然胡闹,却没有学他老爹明宪宗,其一生只娶了一个妻子;仅凭这些,曾国藩就将他评进“五大贤君”?儿戏了吧。

0 阅读:84

律令9章

简介:惊堂木一拍,“上下五千年”张口咱就来,对错您自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