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国是周代的一个小诸侯国,其史不见于《春秋》《史记》等书,甚至诸子典籍中也没有,它是一个应该存在但无史记载的诸侯国。不过,进入新世纪后,随着养国的青铜器不断出现,尤其是在河南桐柏县的月河镇先后发现大批春秋时代养国墓葬 ,并出土了有铭文的青铜器,它使养国进入众人的视野中。
养国源头养国姓嬴,与秦国同姓,属于东夷族。
因1970年江陵岳山一座楚墓中出土一件青铜器——“养伯簠”,其上有铭文“羕阝伯受用其吉金,作其元妹叔嬴为心媵食卉本(左食右上卉下本)簠,子子孙孙其永用之。”
羕阝为养,嬴是姓,心是人名。总体来看,这是一件媵器,养伯为其大妹为心出嫁时所做的媵器。
只是不知,这件媵器是楚国抢过来的,还是养楚联姻,养国将女子嫁给楚国的。
《养子铎》,1993年11月在桐柏县月河镇出土的一件青铜器,其上铭文有六字——“养子白受止铎。”
养国青铜器铭文中一个称“伯”,一个称“子”。当然,诸侯国称”伯“不一定指爵位,还可能指兄弟排行,至于称”子“,大概率就是异姓诸侯国。
还有养国历史最早的青铜器——西周时期的《养史尊》,其上铭文五字,“养史作旅彝”。
这件青铜器表明养国有“史”官,史官来自巫职人员,会记录国君的言行,再上报给在天上的祖先,所以青铜器包括甲骨文都是很严肃的,内容与称呼都不会造假的。
养国在西周时期有“史”一职,则说明养国在西周时期已经成为诸侯国。
“牙璋”仅参考
另外,考古学家在养国墓地中发现很多玉石器,其中有一件牙璋。
牙璋起始期为龙山文化时代,发展期为二里头文化期和商早期。是一种原始社会祭祀的礼器,是以其特殊功能作用于礼制王权性质的古代中国的奴隶社会。
专家们比对养国出土的月河牙璋,得出的结论,引用如下;
“从总体考察,我们认为月河牙璋具有始发期神木牙璋的文化因素,又有发展期牙璋的某些特点,与两者联系是紧密的,与两者区别也是明显的……所以,我们认为月河牙璋属于始发期到发展期之间的一种过渡形态……月河牙璋的时代应晚于大汶口二期,早于二里头三期……月河墓中留有夏代的遗物,这是早期器物在晚期墓葬中出现的又一例子。”
简单来说,月河牙璋具有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的双重特点。从这一点可大概推论,养人在夏、商 、周时期的迁移路线:先居于山东,后西移至中原(河南),再南迁至淮河流域。月河牙璋就是养人移至中原时期的玉制品,由此也可以证明养人早在夏商时期便已进入了中原地区。
养国后裔至春秋时期,楚人北进,公元前706年楚武王入侵养国南境的姬姓随国,楚文王时又先后灭掉南阳境内的申国、吕国、邓国和淮河上游的息国。
位于河南南阳桐柏县的养国可能就此投降了楚国,养人归楚之后,有养国贵族入楚为官,最著名者便是养由基。
养由基,楚国著名的神射手,《战国策》载:“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
史书记载养由基是今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人,活动时期大约在公元前五世纪。
楚共王十六年(公元前575年),晋楚鄢陵之战,养由基射杀晋将吕锜,一战成名。
楚共王三十一年(公元前560年),楚共王去世,其子楚康王继位,楚吴庸浦(今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县)交战,养由基俘虏吴军将领公子党。
事后,楚康王任命养由基为宫厩尹。宫厩尹为楚国朝廷层面的官员,如下;
楚公子午为令尹,公子罢戎为右尹,蒍子冯为大司马,公子櫜师为右司马,公子成为左司马,屈到为莫敖,公子追舒为箴尹,屈荡为连尹,养由基为宫厩尹,以靖国人。
楚康王任命的这九人,前面八人都可能确认是楚国的公族,只有养由基不好确认。
所以关于养由基的姓,有二种说法;
其一,是芈姓。楚文王时期“灭亡”养国,将养国设置为楚县——养县,由楚国派公族成员管理,这一支楚人贵族就是养氏。至于原有的养国贵族会迁往他地,根据楚国的习惯,应该会向南迁移。
其二,嬴姓。楚国与养国联姻,上文所说的“养伯簠”,就是养楚联姻的证据。养国贵族得以在楚国任职,成为楚国贵族的一员。
但楚国历来只重视本族人才,异姓人任职楚国高官的例子极少。目前任楚国令尹可确定的异姓人士有三位——彭仲爽,吴起与李园。
吴起,是卫国,从魏国跑到楚国,战国时期楚悼王时任令尹。李园,赵人,战国后期为楚国令尹。
彭仲爽,春秋时期楚国令尹,本为申国人。公元前688年,楚文王伐申国(今河南南阳),授彭仲爽为令尹。在彭仲爽的帮助下,楚国相继灭申国,息国,后征服陈国、蔡国。因相楚有功,楚文王赐彭仲爽广地,其家世为楚大夫。
比较巧和的是养国大概也是楚文王时期“灭亡”的。楚文王之前是楚武王,楚武王是楚国“灭国为县”的探索者,经历过“权县”叛乱,所以楚文王在对待异姓小国贵族时的态度较柔和,只要小国主动投靠,大概不会过激的方式对付小国。
养国养氏由此可得挤身楚国贵族之列。
再就是《左传 ·昭公三十年》载 :“吴子使徐人执掩余 ,使钟吾人执烛庸 ,二公子奔楚 ,楚子大封 ,而定其徙。使监马尹大心逆吴公子,使居养。莠尹然、左司马沈尹戌城之,取于城父与胡田以与之,将以害吴也 。”
吴国的二位公子掩余与烛庸因吴国政变,投靠楚国,楚国就将其封到“养邑”,以防范吴国。此养邑大概就是今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一带,此地为楚国迁移养氏贵族的地方,主管养地的最高行政长官当即在楚庄王、楚共王时期战功显赫的养氏家族中的养由基。封赏时间当在楚共王时期,用来加强对吴人的防范。
所以《左传 ·襄公十三年》载 :“楚共王卒 ……吴侵楚 ,养由基奔命 。”说明当时养 由基便率兵驻防在吴、楚边境,此地称为养邑也不奇怪。
关于养氏的灭亡,由在鲁昭公十四年(前528年)“楚令尹子旗有德于王 ,不知度。与养氏比,而求无厌。王患之。九月甲午 ,楚子杀斗成然,而灭养氏之族 ” 。
斗成然,为若敖氏,“若敖氏”在楚庄王九年(前605年)发动叛乱,被楚庄王灭族,全族只剩下斗克黄一支,到些若敖氏失去世袭令尹之位。
到斗成然时,全力支持公子弃疾为王,公子弃疾登上王位后,让斗成然为令尹。然斗成然贪得无厌被楚平王所杀,与斗成然相关连的养氏一族也被“族”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