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总章三年(370年)八月,逻娑道行军大总管薛仁贵、副总管郭待封、副总管阿史那道真兵败大非川,十万唐军全军覆没。
白袍将军薛仁贵
薛仁贵、郭待封、阿史那道真万般无奈只好向吐蕃大将论钦陵请降求和。达成和议后,承认四镇(龟兹、疏勒、于阗、焉耆【今今新疆库车、喀什、和田、焉耆】)全丢,彻底退出吐谷浑,薛仁贵带着残兵发着牢骚班师回朝。
《旧唐书·本纪·卷五(高宗本纪)》:“薛仁贵、郭待封至大非川,为吐蕃大将论钦陵所袭,大败,仁贵等并坐除名。吐谷浑全国尽没。
唐高宗听闻大发雷霆,战败、丧师、私下议和每一个都让他大怒,于是下令御史大夫(大司宪)乐彦玮,立即军法从事,以战败罪押送长安。唐高宗并没有严厉惩罚他们,只是统统让他们卷铺盖走人,回家抱孙子了。搞定吐蕃,直到武则天时期才实现。
唐高宗与武则天剧照
《资治通鉴》仁贵、待封与阿史那道真并脱身免,与钦陵约和而还。敕大司宪乐彦玮即军中按其败状,械送京师,三人皆免死除名。
薛仁贵发的牢骚跟项羽、刘备有点像,项羽说自己被刘邦打败不是自己能力不行,而是上天不给力。刘备被陆逊打败,刘备更说是天意,明明是大意。而薛仁贵更消极,迷信的不要不要的。他说,今年是马年,(老黄历说)不宜打仗,邓就因为这个才(全家)死在四川,我都知道这次打仗一定会败的。
仁贵叹曰:“今年岁在庚午,军行逆岁,邓艾所以死于蜀,吾知所以败也。
您看看,这像一个东征西讨北战(就差南征)几乎全无败绩的常胜将军说的话吗?简直是又迷信,又灭自己威风,长敌人志气。
想当初,他东征高丽、契丹,在万军中一枪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耳;西讨九姓铁勒三箭杀三将,十万余精兵投降,当时有歌在军中传唱“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北战西突厥,智平阿史那贺鲁。
薛仁贵身披白袍,英姿飒爽,既是勇冠三军的勇将,又是运筹帷幄的智将,完全可以说是神将。
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对薛仁贵的评价很高:
朕旧将并老,不堪受阃外之寄,每欲抽擢骁雄,莫如卿者。朕不喜得辽东,喜得卿也。——《旧唐书·卷八十三·列传第三十三》
李二凤说,我得到辽东没那么开心,得到你才是最开心的。你比得到辽东还让我开心!李世民的话虽然有点言过其实的PUA薛仁贵,但也真实地反映了薛仁贵的牛!
可就是这么个牛将、勇将、神将,在大非川之战中一败涂地,丧师十万,弄得带枷丢官,还郁闷牢骚地喊,就不该来西边打仗!该不败来西边打仗,不是你说的算。
那么,神将为什么在大非川败得灰头土脸,几乎连自信都没有了呢!战争的惨败是偶然的悲剧,还是必然的惨剧?探究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否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复杂和不可思议呢?
探究大非川之战失败的原因,还要从大非川之战的爆发缘由说起,这要从我们熟悉的陌生人吐蕃的君主松赞干布说起。
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
松赞干布有点像中原版的秦始皇,他统一了吐蕃,看着河源郡王吐谷浑乌地野拔勤豆可汗慕容诺曷钵娶了唐太宗的女儿弘化公主,他也想娶公主。被拒绝后后,攻打唐朝,被侯君集打败,于是求和并成功与文成公主联姻。松赞干布的联姻想得是“师唐长技以制唐”,松赞干布去世后,他的孙子芒松芒赞继位。芒松芒赞一个孩子对大唐没什么威胁,可松赞干布为芒松芒赞留一下托孤大臣却非常的厉害,他就是禄东赞。
禄东赞原名噶尔·东赞,他成为吐蕃摄政王一样的大相就开启了称雄之路。等到他的长子噶尔·赞悉若多布为相——吐蕃大论,次子噶尔·钦陵赞卓为将,即著名的论钦陵。论钦陵后来接了哥哥赞悉若的班,成为吐蕃唯一打败唐朝的大论。
论钦陵野心很大,他一上台就提出了吐蕃规划,先扫平周边,再进犯大唐。663年,他趁着唐军打高句丽之机,先灭了唐朝属国吐谷浑。到了670年,又一举拿下大唐的安平四镇。
唐高宗勃然大怒,土谷浑的国君是唐高宗的姐夫,如今姐姐、姐夫逃到大唐境内。唐高宗没精力对付论钦陵,谁知论钦陵野心更大,一口气把安平四镇给吃了。
论钦陵
姐姐、姐夫落难,边疆又被染指,唐高宗决定拿出杀手锏,急调右威卫大将军兼检校安东都护,封平阳郡公薛礼、郭待封、阿史那道真率十万大唐精兵西征。
薛礼就是本文的主人翁薛仁贵,薛礼字仁贵,祖上很阔。在北魏,他的六世祖可是河东王薛安都,薛安都八子薛道龙是薛仁贵的高祖。从薛仁贵的曾祖开始可谓一代一朝,曾祖父是北魏新野、武关二郡太守、都督,封澄城县公薛荣,祖父是北周御伯中大夫薛衍、父亲为隋朝襄城郡赞治薛轨。看看,薛仁贵比官二代还牛气,人家可是官六代,可你知道吗?他的成功,跟他的祖先没有一毛钱的关系。
薛仁贵是一个强悍的存在,他的强悍让人瞠目结舌!四征高句丽,三剑定天山,在征高丽中,他让唐太宗开了眼,他真的能万军之中取敌人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白袍薛仁贵在驻跸山大战之战中,他勇猛异常,战功卓著,李世民激动地说,额滴神,额的旧将都老了,其他将领也都比不上你。额得辽东可以不高兴,得到你是额最大的高兴!
唐太宗三征高丽不没达到预期,到了唐高宗就继续完成唐太宗未竟的事业,跟随李勣的薛仁贵在高丽又是一顿操作猛如虎,李勣一愣一愣汇报给李治。李治亲自给薛仁贵写信,你打仗真拼命,杀敌像切菜,加油吧,老弟!建功立业,流芳百世在此一局。
而当时跟李勣打仗的郭待封,却以作诗的方式向李勣透漏情报。李勣一开始没明白,很生气,哥们脑袋别在裤腰带上,你给我拽文吟诗,看我不砍了你,还好李勣部下看懂诗的内涵,郭待封这才不仅没错,还立了功。
铁勒九姓“回纥、仆固、同罗、拔野古、思结、契苾、浑、拔悉蜜、葛逻禄”的回纥新首领比粟反唐纠集九姓部公然挑衅,跟着郑仁泰的薛仁贵,直接在阵前突发三箭、死三人,九姓一下子被镇住了,无心恋战直接投降。
同时,薛仁贵还是唐高宗的救命恩人。653年五月唐高宗摆架万年宫,谁知闰五月初三夜,天降暴雨,诱发山洪,大水冲到万年宫门口,卫士们都是旱鸭子,也没有防汛救灾的观念和能力。他遭遇山洪爆发时,他们抛弃皇帝保命了,这让唐高宗失望的极点。还好薛仁贵一点斥责太监,一边向唐高宗报警,唐高宗很感动,薛仁贵的春天到了,他升官发财了。
大非川一战薛仁贵大败,唐高宗很生气,可并没有杀他,只是把他一撸到底成为了大唐布衣。薛仁贵就是一个传奇、一个传说、一个战无不胜的常胜将军怎么会输了呢?满心不服郭待封
很多人看史书,都认为薛仁贵之输全怪郭待封,都是他一意孤行不听话。大非川在今天的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境内,唐高宗派薛仁贵西征不仅要收回安西四镇,还“宜将剩勇追穷寇”像拿下高丽一样拿下吐蕃呢!
唐高宗拜薛仁贵为逻娑道行军大总管,郭待封、阿史那道真为副总管。逻娑就是今天的拉萨,在唐朝为吐蕃的政治中心,唐高宗在唐朝就想让吐蕃回家。以逻娑为名,也有直捣黄龙,天下一统的味道。
孙子兵法有语,兵贵神速,这里讲的就是进攻战。远道而来的薛仁贵尤其懂这一点,而且薛仁贵打仗最大的特征特别像卫青、霍去病作战勇猛、迅速,能有效地大规模歼灭敌方的有生力量。
围魏救赵
为此薛仁贵制定了“围魏救赵”的军事部署,吐蕃重兵在安西四镇,而且还不断继续征战。只要薛仁贵拿下兵力较少的土谷浑,然后顺势南下直插逻娑,吐蕃兵在回救的过程中,他们很容易做到疲敌、扰敌还有埋伏突击,而且拿下逻娑对吐蕃主力也有很强的心理挫伤,使其锐气不在。
要做到这些,第一步就需要薛仁贵轻装上阵,以出其不意的方式突袭吐蕃军,等到吐蕃军回过神要集结时,郭待封带着辎重粮草与薛仁贵会师,拿下土谷浑后再南下直扑逻娑,从而实现围魏救赵。
可薛仁贵万万没想到,郭待封两万在大非川的运送辎重粮草的部队,没有急行军如期到达。薛仁贵在乌海发动奇袭成功后,打的乌海的吐蕃兵一个措手不及,斩获颇多,杀敌颇多,在乌海苦苦等待,后来苦苦等待变成了傻傻等待。
薛仁贵说好的让郭待封快来快来,再兄弟南下并肩作战。可郭待封心里烦,你越叫我快,我就越慢,气死你!这郭待封是间谍吗?怎么违抗军令啊?其实间谍倒不至于,当他确确实实不服薛仁贵。
站在郭待封的角度来看,薛仁贵是战神是传说不假,可郭待封也不差,虽说吟诗差点被杀,但不是还是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赢得了战争啊。再说,薛仁贵打仗只是勇敢,而且无论是四征高丽还是三剑定天山,薛仁贵要么是小将要么是副将,从来没有当主将作战的,他只是个勇将而已。而且自己职位一直与薛仁贵相当,甚至偶尔还超过他,评什么这次作战,他是主将我是副将,我当副将我不服。
还有薛仁贵虽然祖上很阔,当那是他爷爷的爷爷的爸爸是王爷,其他的都是官职不大的官员,尤其是他父亲级别更低,官职更小,关键是去世的还早。以至于少年的薛仁贵陷入了生存危机,对,不是生活危机,是生存危机。他的处境不比乡下的穷人好到哪里去。看着他是官六代,其实他是拼一代。
郭孝恪
而郭待封祖上并不阔,当他老爸是郭孝恪。郭孝恪在唐朝可是宋州刺史、阳翟公、拜上柱国、安西道行军总管、赠安西都护,他最初跟着李密混,然后跟着徐世勣,最后投降唐朝,为唐朝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成为了名闻天下的一代名将。
郭待封心里会想,你爹没我爹强,你我又曾经级别一样,凭什么西征你做大我做小,你为正我为副。想什么也许不会说什么,但一定会做什么的。薛仁贵知道郭待封不服自己,说他也不服,杀他又不能,后来薛仁贵就给他两万让人负责辎重粮草,只要如期抵达乌海,保证后勤就好。
大非川之战地图
可当时说的好好的,郭待封也答应了,薛仁贵这边都大获全胜了,郭待封还在路上悠哉游哉地拖拉行军,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胜利,郭待封拖后腿让老郭首先遭受了强烈攻击。吐蕃相论钦陵派兵二十万,围堵老郭,老郭大败辎重粮草都给了论钦陵。薛仁贵八万唐兵这里急等辎重粮草而不得,薛仁贵无奈只能放弃乌海,退居大非川徐图良策。
论钦陵根本就不给他喘息的机会,用五倍的兵力猛攻薛仁贵、阿史那道真,最后打的只剩下薛仁贵、郭待封、阿史那道真等一少部分人,三人为求退兵,只得接受城下之盟。
《资治通鉴》卷二百一:郭待封先与薛仁贵并列,及征吐蕃,耻居其下,仁贵所言,待封多违之。军至大非川,将趣乌海,仁贵曰:"乌海险远,军行甚难,辎重自随,难以趋利;宜留二万人,为两栅于大非岭上,辎重悉置栅内,吾属帅轻锐,倍道兼行,掩其未备,破之必矣。"仁贵帅所部前行,击吐蕃于河口,大破之,斩获甚众,进屯乌海以俟待封。待封不用仁贵策,将辎重徐进,未至乌海,遇吐蕃二十余万,待封军大败,还走,悉弃辎重。仁贵退屯大非川,吐蕃相论钦陵将兵四十余万就击之,唐兵大败,死伤略尽。仁贵、待封与阿史那道真并脱身免,与钦陵约和而还。敕大司宪乐彦玮即军中按其败状,械送京师,三人皆免死除名。
敕大司宪乐彦玮非常生气,在军中以战败罪论处,直接押送京师听后皇帝发落,皇帝没杀他们,把他们三人都撵回家了。
仗打成这样,竟然还被皇帝高抬贵手,其中有什么原因吗?一、人和不和
薛仁贵领导班子不和,兵力太少1:6,吐蕃60万,薛仁贵10万,这是薛仁贵第一次独立指挥战争。何况薛仁贵一直以来是副将,没有独当一面的指挥经历。薛仁贵如果计划成功,也能保住土谷浑等地,但要吃掉吐蕃是根本不可能的。
大唐军队
而唐高宗只给了他们10万唐兵,就是加上当地的藩属国的兵力,也不过十万多一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呀!在这种情况下,薛仁贵制定出了冒险的围魏救赵计划,以长击短打吐蕃一个措手不及。
而郭待封对他多有掣肘,这个冒险计划还因郭待封消极拖拉而遭到吐蕃全面围攻。
孙子兵法说,进攻战争除了速战速决外,最重要就是要庙算,确保能先胜再去打仗。薛仁贵等人根本就没做到先胜而后求战,顶着一个空头的逻娑道行军大总管就去干吐蕃了。
二、地利不利
薛仁贵长途奔袭,抵达边境军队已是疲惫,又做出了急行军突袭,加剧了行军疲惫甚至厌战。更何况平原的唐将唐兵,不要说不擅长高原作战,不要说不熟悉地理环境,就连适应都适应环境。
中国地形图
这个很正常,一个出来没去过高原地带的人,就是啥都不干,也会有高原反应。更何况疲惫的唐兵,还要拼死拼活作战呢?还有就是因为水土不服,一小部分唐兵出现生病情况。
三、天时不时
农历八月,一路向西作战,青海的天气,明显要比中原的天气凉得多,还有一点就青海的温差很大,这一点就让唐兵受不了。这就严重影响了将士们的战斗力。薛仁贵才吐槽,这日子不好,根本就不适合打仗,就像邓艾一样,我都知道他必死无疑。
薛仁贵
薛仁贵为何吐槽日子而不埋怨郭待封?唐军之败败在何人?唐军之败,郭待封责任固然不小,可您想过没有,薛仁贵的冒险计划本身就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天子给的兵少,还派了个刺头做副将,将士们行军疲惫有突袭,又是自己第一次独当一面,什么事都赶上了。还有就是自己的行军布阵,论钦陵好像都知道一般,一打一个准。仗打成这样,这是先败而后侥幸啊!
可以说,唐军失败败在唐高宗,但他“咱也不敢问,咱也不敢说”还有一肚子气,只好怪老天爷了,怪出门没看老皇历了。你让他埋怨郭待封,他又惹不起他,如果惹得起郭待封又怎么会败的如此彻底。他也不敢擅自杀掉郭待封,只能恶心地作战,侥幸地冒险了。所以他才会说,我都知道今年不适合打仗!
大非川之战后续唐高宗剧照
三人被无罪释放回到家后,还不到一年,薛仁贵就复出了,担任鸡林道总管,又去自己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战斗平叛了。谁曾想,战神薛仁贵又败了,唐高宗这次没让他回家抱孙子,只能流放发配到象州。十年后,唐高宗见到薛仁贵,感慨万千,当初要是没有你,我都喂鱼了,你南征北战东讨西伐,战功卓著。你虽有过错,我怎么能忘掉你的好啊!我最痛心的事,就是有人说你在大非川之战中,躲进乌海城不杀敌,才导致大非川之败!现在西边不平静,爱卿就别在家抱孙子了,上阵报效大唐吧!
《旧唐书》:高宗思其功,开耀元年,复召见,谓曰:“往九成宫遭水,无卿已为鱼矣。卿又北伐九姓,东击高丽,汉北、辽东咸遵声教者,并卿之力也。卿虽有过,岂可相忘?有人云卿乌海城下自不击贼,致使失利,朕所恨者,唯此事耳。今西边不静,瓜、沙路绝,卿岂可高枕乡邑,不为朕指挥耶?”
682年,阿史德元珍叛逃并攻击并州(太原),云州(大同),薛仁贵平叛。突厥人以为薛仁贵死到了象州,结果听说还活着很惊恐,薛仁贵打赢了云州大捷。一年后薛仁贵去世,享年70岁。
把大非川失败推给薛仁贵,很有可能就是郭待封干的,但郭待封的所作所为,唐高宗更明了,郭待封这次失败后,再也没有被启用,历史上没了他的消息,他会不会被唐高宗杀掉呢?
阿史那道真是突厥人,其祖父是大汗,其母亲是唐太宗的姐妹,这次战争失败,也是再也没有复出。
结语从三人的结局来看,唐高宗的宽宏大量是建立了对自己失误的基础之上,尤其是薛仁贵他心里是有亏欠,所以才一而再再而三地启用他。多年后,唐高宗提到一是救他,一是大非川之败,是唐高宗既是在鼓励他,也是在敲打他,更是甩锅。薛仁贵失败两次,但在他69岁高龄仍冲锋在前,为大唐尽忠平叛,称之为神将不亦宜乎?
没有常胜将军,但有知战不知战将军,胜败是兵家常是,我们不能以一眚掩大德,更不能以二败批神将!更何况,大非川之败败在唐高宗李治呢!
论钦陵是那个时代的第一战神呗,在高原主场谁来了也不行,要是论钦陵打到长江打到海边打到丛林可能会水土不服战败,但在高原主场,就是第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