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文武双全才能出众,为何李承乾敢在李世民眼皮底下造反?

一国之君中国历史 2024-07-08 09:25:18

都是李世民逼的。

李世民一当上皇帝,就立李承乾为太子,把李承乾当成继承人培养,请了很多名师教育李承乾。

但是,李世民又干了一件很矛盾的事,就是特别宠爱魏王李泰,超过了对太子李承乾的宠爱。

李世民一度想让李承乾居住在武德殿,这是当年李世民继位之后听政的地方,因为李渊还居住在太极宫中。

李世民想让李泰居住在武德殿,这是什么意思?难道是想让李泰跟他一样吗?

《册府元龟 宗室部 褒宠》:魏王泰,太宗第四子也。贞观十四年,太宗幸泰延康坊宅,因曲赦雍州及长安大辟罪已下,免延康坊百姓无出今年租赋,又赐泰府官僚帛有差。泰好士,爱文学,特令就府别置文学馆,任自引召学士。又以泰腰腹洪大,趋拜稍难,复令乘小舆至於朝所,其宠异如此。

李世民

李世民对李泰百般宠爱,经常带着他四处游玩,对李泰的赏赐也特别丰厚,李泰喜欢文学,李世民允许他自建文学馆,招揽学士,李泰长得胖,李世民特别允许他可以乘坐小轿子直到上朝的地方。

李世民当秦王时,也自建了秦王府十八学士,这批人是李世民政变成功的中坚力量,现在李泰也可以自建文学馆,这是在暗示什么吗?

李泰仅仅因为长得胖,李世民就特别允许他可以坐着轿子上朝,而李承乾都有足疾,也不见有这种待遇,皇子的待遇超过了太子意味着什么?

史官对李世民宠爱李泰的评价是:其宠爱真是前所未闻。

李世民三个儿子

李泰与人共同编撰《括地志》完成后,李世民赏赐给李泰的钱财也超过了太子李承乾,李世民宠爱李泰的很多行为越了界。

以李世民的才智,难道他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而且前朝还有例子,三国时期的孙权的做法跟李世民是一模一样的。

《三国志 吴志 顾谭传》:是时鲁王霸有盛宠,与太子和齐衡。

孙权立自己的三子孙和为太子,但是又宠爱四子孙霸,孙权对孙霸的宠爱与太子孙和一样。

即使这样,都导致孙霸私下招揽官员和将领,企图与孙和夺嫡。

而李世民对李泰的宠爱都超过了太子李承乾,想想看,李泰和李承乾会怎么样?

李泰想夺嫡

李泰想的是:企图借父亲的宠爱夺嫡。

李承乾想的是:父亲宠爱弟弟李泰,是不是有可能废除我的太子之位?

我不认为李世民不明白这事的严重性,况且魏征、褚遂良等人都已经直白地劝谏过李世民不要这样,但李世民仍然要一意孤行。

如果不是李世民糊涂,就是他有意而为之。

李世民糊涂吗?一点也不糊涂。

但是李世民在对待李承乾的态度上又表现得过于完美,丝毫没有废太子之意。

哪怕是李承乾因为足疾开始胡闹,李世民也没有废除太子之位,反而让魏征当太子的老师,魏征可是李世民手下的重臣,李世民企图借此稳定李承乾的内心。

李承乾担心被废

但越是完美,李世民就越让人怀疑。

李世民对李承乾的教育同样出了问题,他发现李承乾有些荒诞的行为之外,派出直臣在李承乾身边,专门劝谏李承乾。

于志宁、 李百药、杜正伦、孔颖达、张玄素、房玄龄、魏征等人先后成为太子的老师,尤其是于志宁、孔颖达、张玄素等人,发现太子李承乾的不法行为,往往是直言劝谏,不给太子留一点面子。

看看这些人对太子劝谏的内容,如果没有宽广的胸怀,根本受不了这种劝谏的,李承乾和宦官游玩,于志宁把李承乾比作秦二世。

李承乾游玩不学习,张玄素就上书劝谏,李承乾不听,继续游玩,张玄素就不断上书劝谏,李承乾就是不听,弄到最后,李承乾不胜其烦,还派人暗杀张玄素。

李世民偏爱李泰

孔颖达对于李承乾的行为,每次都是直言进谏,不留一点面子给太子,太子的乳母对孔颖达说:太子长大了,哪适合你这样让他没面子?

孔颖达回答道:蒙国厚恩,死无所恨。劝谏更加卖力,但李承乾从来就不接受。

李承乾不是李世民,李世民能够允许这些直臣在他面前劝谏,但李承乾不能容忍,这些人对李承乾的规劝不仅毫无用途,反而起了反作用,导致李承乾越来越叛逆,最终走上谋反之路。

李承乾的悲剧其实就是李世民一手制造的,李世民是靠玄武门政变上台的,这给了唐朝后世皇子一个夺取政权的不良影响与方式。

如果他能在对待儿子的态度上公正严明,一切以太子为重,相信李承乾也不会谋反。

李世民作为智商较高、能力超强的帝王,他不可能不明白自己在做什么?但李世民还是做了,他必须要用此事负责任。

李承乾被逼谋反

有理由相信,李世民似乎是故意这么做的,尽管他不承认自己要废除太子,但他所做的一切就是逼着太子李承乾谋反。

作为已经成年的太子,整天面对父亲派来的那一批谏臣,不断在耳边各种规劝,相信换了你是太子,也会受不了。

如果说李世民不是故意的,那就只有一种可能,教育出了问题,父亲对于儿子的教育往往会出问题,父亲认为对的教育,未必就适用于儿子,这种事古往今来都有。

2 阅读:131
评论列表
  • 2024-07-08 10:22

    杨勇、李建成故事太惨,李承乾是被逼的,但他有一定实力,机会还是存在的。

一国之君中国历史

简介:历史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