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曹叡,我就想起刘备,人家奋斗了一辈子,就不能享受享受?
刘备再回过头说曹叡,曹叡这个人命比较苦。
他的母亲甄氏是袁绍儿子袁熙的前妻,曹操拿下邺城后,曹丕看中了甄氏,纳为妾,此时甄氏还比曹丕大4岁。
曹丕看中了甄氏的唯一原因是长得漂亮,但是漂亮这个东西不能当饭吃,时间长了,便腻了,曹丕赐死了甄氏,还废除了曹叡的王爵。
曹丕一度不想立曹叡为太子,曹叡也是忍辱负重,小心谨慎,终于获取了曹丕的支持,成为太子,并过继给郭女王。
甄氏与曹叡曹丕去世后,23岁的曹叡继位为帝,面临一系列内外压力。
两个多月后,孙权趁曹魏新君初立,立足未稳之际,发兵攻打江夏、襄阳,曹叡一一派兵破解。
一年之后,西平郡麴英反叛,随后不久就被平定。
两年之后,孟达反叛,不到一个月就被司马懿平定,还是先斩后奏。
紧接着,诸葛亮开始了北伐,持续6年,历经5次北伐,先有曹真顶住,后有司马懿顶住。
这还没完,诸葛亮北伐期间,孙权也在北伐,228年5月,石亭之战爆发,陆逊大败曹休,当年曹休就去世了。
曹丕并不喜欢曹叡曹叡登基的第三年,孙权称帝,然后时不时北上骚扰一下曹魏,以配合诸葛亮北伐。
直到234年,诸葛亮病逝,曹叡心中最大的敌人才平息下来。
曹叡从继位为帝开始,一直到诸葛亮去世之间,就没过过安稳日子。
曹魏是三国政权中最强的,历任皇帝无一不想统一天下,曹丕继位时三征孙权无功而返,同样放弃了统一天下的理想。
曹叡继位时只有23岁,年轻气盛,同样想励精图治统一天下,但几年的战争打起来后,曹叡才明白,统一天下在当前是不可能的,时机不成熟,蜀汉与东吴还没有到灭亡的边缘。
曹叡继位只有23岁但是,曹叡除了蜀汉与东吴之外,还有其它敌人,比如辽东的公孙渊、鲜卑的轲比能和步度根,还有乌桓人、匈奴人,都在边上虎视眈眈。
作为年轻的皇帝,曹叡一刻也不敢掉以轻心,诸葛亮北伐时期,曹叡还一度坐镇长安,以最为靠近边境的行为,来稳定军心,处理政权,显示出对诸葛亮北伐的重视。
皇帝用心,将领就更用心了。
虽然周边敌人众多,但从曹叡来看,最大的敌人非诸葛亮莫属,所以曹叡也对诸葛亮最为重视。
曹叡还面临一个问题,就是曹魏的老一辈人才凋零,曹休、曹真相继去世,只有一个司马懿四处救火,这些问题都让年轻的皇帝坐立不安。
曹魏的敌人着实不少压力就是动力,年轻的曹叡在压力之下大权独揽,他父亲给他留下的四大辅臣(曹休、曹真、陈群、司马懿),他几乎没有依靠这些人辅政,就能独断乾纲。
然后这一切随着诸葛亮的去世,而发生改变。
诸葛亮是曹叡励精图治最大的动力,诸葛亮一死,曹叡身上没了压力。
你能理解这种感觉吗?
诸葛亮活着,让曹叡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小心应付,诸葛亮一死,那种压力瞬间消失。
你要知道此时的曹叡也不过是30岁出头的年轻人,为了对付诸葛亮,牺牲了很多,没有沉迷酒色,没有大兴宫殿,只有勤勤恳恳。
曹叡身上的人性另一面被激发出来,这就是惰性。
当诸葛亮去世,司马懿上书请求追击之时,曹叡拒绝了。
诸葛亮北伐给曹叡的压力最大因为他对灭蜀没有把握,而诸葛亮的去世发泄了曹叡心中自登基以来积压的压力。
就连弹簧被压久了,也有可能回不到当初,更不用说人了。
人性都是有惰性的,包括刘备也一样,刘备奋斗了一辈子,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只获取了一次成功,当他拿下益州时,身体中的惰性同样出来了一部分,也想享受享受。
还有唐玄宗也是这样,前半生英明神武,后半生昏庸糊涂,同样是身体中的惰性出来了,想享受享受。
人性如此,没有压力的人更是如此,都想放松一下。
诸葛亮一死,曹叡的压力就没了曹叡也是如此,他只是想放松一下而已。
《三国志 明帝纪》:是时,大治洛阳宫,起昭阳、太极殿,筑总章观。 《魏略》:自贵人以下至尚保,及给掖庭洒扫,习伎歌者,各有千数。”
曹叡只是建了一些宫殿,多纳了一些妃子而已,历代皇帝哪个不是这样?
据说曹叡后宫的妃子有上万人,确实有点多了,不过他是皇帝,多一点也无所谓。
但这也许是曹叡36岁就去世的原因了,沉迷酒色让很多皇帝英年早逝,但同样很多皇帝能够活得较长,这是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