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的日常工作变得极为繁忙。作为一国总理,周恩来深知保持整洁形象的重要性。每逢出席重要场合,他总会确保自己仪容整洁,因此理发成了他日常生活中一项不可或缺的活动。在这过程中,周总理认识了一位技艺精湛的理发师——朱殿华。这段缘分起始于一次偶然的机会。
早年间,中央政府为领导人们安排了一位老理发师陈师傅,虽然技艺出众,因年纪较大,理发速度偏慢。周总理希望找到一位既能理发又能节省时间的理发师。正巧有一次,他听说北京饭店有位叫朱殿华的师傅,不仅理发技术好,还会推拿按摩。于是,周总理决定亲自去北京饭店体验朱师傅的手艺。
朱殿华13岁开始学习理发,16岁时还拜师学会了正骨推拿,凭借着这一手艺,他在理发界的名气渐长。初次为周总理理发时,朱殿华内心十分紧张,毕竟面前的是一国之重,但随着一声轻微的咳嗽,朱殿华一时手抖,刀锋划破了总理的下巴,留下了一个小小的伤口。朱殿华惊恐万分,连忙道歉。周总理微笑着安慰他:“没事,是我不小心。”周总理的平易近人和体贴让朱殿华紧张的心情顿时放松下来,也拉近了两人的距离。
自此,周总理习惯了朱殿华的理发手法,每当要出席重要会议或会见外国来宾时,他都会请朱殿华来为自己整理仪容。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的关系也从工作伙伴发展为好朋友。每次理发完毕,朱殿华都会为周总理按摩,帮助他缓解工作带来的疲劳。周总理曾经说过:“老朱的手艺好,不光是理发,还有那一手推拿术,总能让我放松下来。”
1971年,新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周总理的工作更加繁忙。尽管如此,他还是保持着每次会见外宾前理发的习惯。朱殿华早已摸清了周总理的生活节奏,如果有段时间没见到总理,他会主动打电话提醒。周总理和夫人邓颖超也视朱殿华为朋友,每次朱殿华到中南海西花厅理发,总会被留下一起用餐。
周总理一生节俭,不喜搞特殊待遇。有一次,他到北京饭店理发时,前面排队的人很多。朱殿华看到后,提议让周总理先理发。但周总理摆摆手说:“没关系,我可以等。”他的谦逊和一视同仁的态度赢得了众人的尊敬。
周总理不仅对自己严格要求,也对家人如此。邓颖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但周总理曾公开表示:“只要我当一天总理,邓颖超就不能进入政府工作。”邓颖超理解并支持周总理的决定,从不利用特殊身份谋取私利,这也正是他们为国家无私奉献的写照。
新中国成立初期,周总理的亲朋好友曾试图通过他谋取职位,但周总理召开家庭会议明确表示:“这是新社会,我是人民的总理,不能徇私。”这一席话杜绝了家人谋职的企图,彰显了他的无私和高风亮节。
然而,周总理的身体状况却在日复一日的辛勤工作中逐渐恶化。1951年,因长期超负荷工作,他病倒了。毛泽东主席建议他休息两个月,周总理便前往大连休养。在大连期间,他曾为避免被认出而留胡须,但三天后便剃去,因为他认为:“革命胜利了,我们应该相信群众。”
1974年,周总理的健康状况急剧恶化,不得不住进医院。这段时间,都是周总理的秘书通知朱殿华去医院为总理理发。看着日益消瘦的总理,朱殿华心里满是酸楚。
1975年9月,周总理最后一次前往北京饭店理发,结束后,他提议和理发师们合影,朱殿华因为一些师傅未到齐婉拒了他的请求。谁也没想到,这竟是他们最后一次见面。随着周总理病情加重,朱殿华多次请求前去为总理理发,但都未得到回复。终于,他得知总理病情严重,不愿让老朋友见到自己虚弱的模样。
1976年1月8日,周总理病逝。当晚,朱殿华被通知去医院为总理最后一次理发。面对周总理的遗体,朱殿华强忍泪水,小心翼翼地为他整理仪容。理发结束后,他悄悄将一缕白发收入囊中,以作纪念。
周总理的遗体被医生解剖,发现癌细胞已经扩散到全身各处。朱殿华最后一次为周总理理发时,内心充满了不舍与敬意。当周总理穿上平日最喜欢的旧衣服时,邓颖超含泪对工作人员说:“谢谢你们为恩来做的一切,我想他会满意的。”
听到这话,现场的人无不潸然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