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0月14日,正是二人结婚一周年纪念日的前一天。当时的刘思齐因病住院,在她住院的半个月时间里,只在入院的时候见过毛岸英一面。
14日晚上,毛岸英突然找到妻子,二人紧紧相拥,刘思齐怪他这么多天也不来看看自己,毛岸英只是一个劲地说忙,自己马上又要出差了,估计很长时间不能回来了,让她照顾好自己。
刘思齐不知道的是,毛岸英在她住院的这段时间,已经加入了志愿军,即将赶往朝鲜,参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行动了。
毛岸英知道此行凶多吉少,便在出发前来见妻子最后一面。
毛岸英搂着妻子,有一句没一句地搭着话,心思不知道飘到了哪里,无数次话到嘴边,却又咽回肚里。
只是郑重地向妻子交待了三件事:“第一,一定要好好学习,完成你的学业,第二,每周六都要去看看父亲,第三,好好照顾岸青,他还小,很多事情不能自己处理。”
刘思齐被他这样的态度吓了一跳,紧张地问他到底要去哪里出差。毛岸英只是笑着摇了摇头,劝她别多想。
交代完事情后二人分别,刘思齐送丈夫到医院门口,毛岸英不让她再送了,说:“外边风大,赶紧回去吧,别冻着了。”说完便向大门外走去。
刘思齐目送毛岸英走到一半,突然停下脚步,转过身子,向着妻子深深鞠了一躬,然后大步离开......
历经磨练,不改初心毛岸英是毛泽东和妻子杨开慧的长子,独特的身份反而使他在童年时期就饱尝颠沛流离之苦。
毛岸英五岁的时候,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他便与父亲分开。在他八岁的时候,就和母亲杨开慧一起被湖南军阀抓进监狱,不久后杨开慧被迫害致死,毛岸英被保释出狱,由地下党组织送到上海。
可是上海党组织经过顾顺章背叛等一系列事件后被毁,毛岸英和毛岸青兄弟两个人一度在上海靠给人拖地板,卖报纸,捡破烂勉强生存。
最终党组织终于将兄弟二人找回,毛岸英也恢复了与毛泽东的书信联系,在书信中,他逐渐由不理解变为中国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而那段艰苦的日子,既是他的磨难,也成为他的历练。
后来毛泽东将他送到苏联留学,参加了苏联卫国战争,受到了斯大林的嘉奖。他学成归来后已经二十三岁,终于在延安见到了从五岁起就没再相见的父亲。
他刚从苏联回来的时候,性子还没有收敛,行事也不拘一格。毛主席知道后,语重心长地教导他:“中国的革命者,从不是为了自己的私欲,你是我的儿子,就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
他深受父亲影响,谨记毛主席的教诲,立刻投身于革命事业中,并且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不摆架子,不搞特权,没人因为他是毛泽东的儿子而捧高他,都是因为他出色的能力和认真负责的态度而佩服他。
在建国后不久,他的舅舅杨开智托人写信给他,信的主要意思就是说,我们这些老一辈革命者抛头颅洒热血,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而你的父亲已经成为了人民的领袖,希望你能在你父亲面前,帮我在长沙求个厅长职位。
毛岸英读过信后,面对这位当初把他从牢里救出来的亲舅舅,他为这位舅舅的感到惭愧,没有犹豫,当即回信拒绝,信中言辞激烈,有些不近人情,他在信中写到:“皇亲国戚仗势发财,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了,靠着自己的劳动和才能吃饭的时代已经来临!”
从这封信中可以看出,毛岸英的思想觉悟非常之高,他始终把自己放在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之中,始终坚守着自己心中的道德准绳。
可是有一件事,却让他罕见地破例,甚至去求毛主席。这件事就是他和刘思齐的婚事。
刘思齐的父亲是革命烈士刘谦初,母亲是张文秋。在刘思齐刚出生,刘谦初就已经为革命事业牺牲了。一直跟着母亲,也是饱受流离之苦。后来到了延安,才算是安定下来。
刘思齐从小就聪明伶俐,毛主席对这个小丫头也是十分地怜惜与疼爱。有一次在和张文秋聊天时还开玩笑地说:“思齐这个姑娘真是善解人意,我看啊,以后就让她嫁到我们家,咱俩做亲家。”可是就这样一句玩笑似的话,却在日后成了真。
1946年,毛岸英从苏联留学归来,见到了十六岁的刘思齐,二人互生情愫。可是后来因工作原因不得不分开,直到一年多以后,两人再次在西柏坡重逢。二人自然是欣喜万分,毛岸英便拉着刘思齐去见他的父亲毛泽东。
毛泽东听到儿子回来的消息,也是十分激动,赶忙出去迎接。只见儿子身后还跟着一位女同志,毛主席只觉得这位女同志十分面熟,仔细看后高兴道:“这不是张文秋的女儿么!”
毛主席对刘思齐的印象还停留在当初在延安上演的一出名叫《弃儿》的话剧,剧中刘思齐扮演的角色在寒风中呼唤亲人的场面令在场所有人动容,一转眼这么多年,刘思齐已经长成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
刘思齐也是亲切地喊了一声:“毛伯伯。”毛主席大笑,向小女儿李讷介绍这位女同志:“思齐啊,戏唱得可好了,连我都直掉眼泪呢!”
紧接着毛主席又说道:“思齐的爸爸,是我的好战友,也是在革命中......”
听见这话,刘思齐眼眶也变红,泫然欲泣,毛主席见状,赶快转移话题,问道:“思齐啊,家里边都还好啊?”
“我母亲在部队过得很好,大家都很照顾她,她知道我要来西柏坡,还让我代她向您问好呢!”
几人闲话家常,气氛十分和谐。毛主席早就看出儿子毛岸英和刘思齐之间的关系,他也有意促成二人的缘分,便对刘思齐说道:“当年在延安,我还认你作干女儿呢,现在还叫毛伯伯,是不是太生分了。”
刘思齐听见这话,也是知道毛泽东认可了她和毛岸英的关系,可是毛主席是人民的领袖,而自己只是一个再平凡不过的小姑娘。但是面对着这样一位伟大的人物,她说道:“毛伯伯,您是多么令人敬仰的人物,可我只是......”
毛主席语重心长地对刘思齐说:“要说起令人敬仰,你的父亲,岸英的母亲,那些所有为革命付出生命的人,他们更值得人们敬仰。你和岸英都是苦命的孩子,你以后就叫我爸爸,不要再改口了。”
“爸爸!”
听到刘思齐这声饱含感情的称呼,毛主席的心中乐开了花,有着儿女在他的身边,没有比这更令一个父亲欣慰的了。
结为连理,同舟共济二人的感情在朝夕相处之中逐渐升温,便想着尽快完婚。
这一天,主席正在书房工作,毛岸英和刘思齐走了进来,满心欢喜地告诉父亲他们准备尽早结婚。主席笑了笑,心中感到十分欣慰。但是转念一想,刘思齐今年还不到18岁,便想以影响学业为由婉拒二人。
但是刘思齐却说道:“只要能合理规划,并不会耽误学习的。”
毛主席语重心长的说道“思齐啊,你还太小了,今年还不满十八岁,不到结婚的年龄。”原来在华北解放区对男女的结婚年龄有了规定,必须男满20周岁,女满18周岁才能结婚。
刘思齐向来善解人意,便拉着毛岸英离开了。毛岸英想自己从小就听父亲安排,一辈子没向父亲提出过什么要求,就这一次还被拒绝了,心中越想越委屈,便回头找父亲理论。
他告诉父亲,自己是想早点结婚,之后不再操心这事,就可以把精力放在工作和学习中了。再加上当时虽然颁布了相关条例,但是人们的思想还没有完全转变过来,很多年轻人不到规定的岁数就结婚了,也没什么影响。
毛主席听后勃然大怒,训斥毛岸英道:“解放军制定的婚姻法,你不遵守谁遵守,你是我的儿子,就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遵守纪律。必须要等到思齐满十八岁才能结婚,少一天都不行。”
毛岸英见到父亲如此坚决,心中更加委屈,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不肯出来。这件事被警卫员看到,也来劝说毛主席:“在事理上您肯定没错,但是岸英这孩子从小受苦,跟在您身边又从来没要过什么特权。”
天下没有父母不疼爱自己孩子的,毛主席心中也不是滋味,他说道:“我是个不称职的父亲,可我不能做一个不称职的主席啊!”
第二天,主席在外散步,正巧碰上了毛岸英,毛岸英心中有疙瘩,扭头就走。毛主席快步上前叫住他,语重心长地教育他:“共产党以全天下为己任,决不能在小事上就放松自己坚持的原则!”
毛岸英也想通了其中的道理,向毛主席承认了错误。
1949年10月15日,毛岸英终于如愿以偿,和刘思齐结为夫妻。婚礼在毛主席的要求下办得十分简单,只邀请了三桌人。毛主席拿出自己参加重庆谈判时的大衣赠与这对新人,让二人晚上一块盖着睡觉,其实就是祝愿两位新人能够同舟共济,共同面对接下来的生活。
二人自婚后就过着平静而幸福的生活,直到那一天的到来。
天人永隔,再难相见1950年11月25日,在朝鲜战场上,四架装载汽油弹的敌机突然对我军指挥部发动袭击,毛岸英来不及撤离,最终壮烈牺牲。
司令员彭德怀心中也十分愧疚,他恨自己当初没能劝住毛岸英,可是事已至此,只能将毛岸英就地掩埋。
彭德怀思来想去,最终没把毛岸英去世的消息直接传达给毛主席,而是先告诉了周恩来总理。直到一个月后,毛主席才得知了儿子去世的消息。
毛主席心中悲痛万分,悲痛之余他想到毛岸英的妻子刘思齐,此时的刘思齐已经知道了丈夫不是所谓的出差,而是前往了抗美援朝的前线。毛主席决定将毛岸英战死的消息瞒着刘思齐,而这一瞒就是三年。
朝鲜战争胜利后,志愿军陆续回到国内和亲人团聚。而刘思齐左等右等也没看到日夜期盼的毛岸英,心中不禁一阵恐慌。
她找到毛主席,向他询问毛岸英的消息。此时的主席才把事情的真相告诉了刘思齐。刘思齐不能接受自己丈夫去世的消息,悲痛欲绝,整日以泪洗面。
二人从相识到结婚,再到生离死别,只有短短的四年,可是就是这四年,却要刘思齐用一生的时间去怀念。
为了帮助刘思齐走出阴影,毛主席送她去苏联留学深造。留学期间,主席也多次写信鼓励她,她也逐渐从失去丈夫的悲痛中走了出来,但是对丈夫的感情一直没变。她也凭借自己的毅力,顺利毕业,学成归来。
在毛主席的多次劝说下,1962年,刘思齐嫁给杨茂之同志为妻。
刘思齐曾多次到朝鲜祭拜毛岸英,面对着丈夫的墓碑,每次都是泣不成声。她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取名叫小英,用以纪念她那最亲的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