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年贺子珍逝世前,托贺敏学向中央提一请求:我死后能不能去北京

胥言看历史 2024-04-03 00:50:02

1984年,晚年的贺子珍被病痛折磨,只能住进医院。这天她的体温突然连续升高,再一次陷入了昏迷之中,李敏和孔令华连忙赶到上海,守在她的病床上,半刻也不敢离开。

4月19日,贺子珍的烧退了,看着身旁眼睛红红的女儿李敏,她深知自己的身体已经是强弩之末了。

贺子珍强撑着最后一口气对贺敏学说:哥哥,我只有一个请求,我死后能不能去北京…

听到她的话,在场的人无一不泪流满面,尤其是李敏,哭的上气不接下气。贺子珍固执地看着他,只想要一句肯定的回答。

贺敏学强忍悲伤,安慰道:你放心吧,我一定给你争取。

闻言,贺子珍终于露出了微笑,一行清泪从她眼角滑落,紧接着她就闭上了眼睛,安详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贺子珍为什么执意想回到北京?她的遗愿能不能顺利实现?

一别数年,物是人非

1948年,一辆列车从北边的苏联缓缓进入中国的领土,贺子珍带着李敏和毛岸青乘坐在这趟回国的列车里。

望着窗外逐渐熟悉的景色,贺子珍难掩激动之情。曾因为自己的一时冲动,孤身前往苏联,在那里经历了丧子之痛和非人的待遇,阔别了数十年,能再次踏上中国的土地,她心中感慨万分。

回国后,他们就留在东北生活。不久在毛主席的授意下,李敏和毛岸青都回到了北京,能常常和主席见面。

而此时远在哈尔滨的贺子珍,却常常想起自己早年与毛泽东同为夫妻的那些日子。

毛主席和贺子珍在井冈山上结为夫妻,在革命时期,他们患难与共、相互扶持,共同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

毛主席和贺子珍

彼时贺子珍以为生活会这样幸福下去,可是再坚固的感情也有破灭的一天。

自从生过孩子后,贺子珍的脾气越发暴躁了,她和毛主席之间也充满了误会。偶然一次看到主席和一位美国女记者谈笑风生,想起自己渴望学习却没有机会,她心中一时生气,不顾怀着的身孕就赌气离开了。

面对主席的挽留,她也决绝地留下“从此诀别”四字。而她在苏联却受到了重重打击,此时对贺子珍来说,当年负气离开毛主席是她一生中做过最冲动最后悔的一件事。

如今主席身边也有别人陪伴,孩子也不在自己身边,贺子珍倍感孤独,于是她前往上海,回到哥哥贺敏学的身旁。毛主席得知后,亲自给上海市长打电话:一定要妥善安置贺子珍同志!

每次李敏放假的时候,主席也会同意她来到上海看望母亲,李敏充当起主席和贺子珍之间的信使。

很多曾经的革命战友也会来探望她,可她始终没能见到梦中的身影,从那时起,回北京去就成为了贺子珍的心病…

贺子珍和李敏

没能和主席见面这件事一直困扰着贺子珍,她每天准时坐在收音机旁收听毛主席的声音,只有这个时候,她才会露出满意的笑容。

贺子珍革命时期曾参加战争,不幸在身体里留下十几处弹壳,到了晚年,就连医生也摇头,这些弹壳已经长在她身体里了,无法取出。

贺子珍曾被折磨得躺在床上,不愿治疗,后来还是毛主席亲自给她写了一封信,让她好好治疗,这封信可以说是良药,贺子珍紧紧地攥着这封信,留下了一行行眼泪。

直到1959年,事情才出现了转机。

毛主席前往江西庐山出席会议,此时贺子珍已经从上海来到了南昌,她曾经的好友曾志有意替贺子珍完成心愿,于是就向主席汇报了贺子珍的情况。

想起这位曾经并肩战斗的妻子,主席最终决定见一见她。

贺子珍接到上级让她前往庐山的通知时,还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这天夜晚 她被工作人员领到一间紧闭的屋门外,她疑惑地推开门,里面竟然坐着一个人,那就是自己日思夜想的毛主席!

这是二人阔别二十多年后的初见,贺子珍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情绪,眼泪一下就夺眶而出,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昏黄的灯光下,毛主席细细打量着眼前的贺子珍,她也不到五十岁的年纪,却饱经沧桑,如今已经是一个老妇人的模样了,心中不免涌起一丝悲痛。

主席上前安慰道:好久不见了,聊聊天吧,以后可能就没机会了。

毛主席和贺子珍在延安

贺子珍擦了擦眼泪,滔滔不绝地讲起了家常琐事,毛主席询问了她的苏联的生活,两人还聊起了革命时期的诸多事情,陷入了回忆之中。

毛主席问她:你当时为什么执意要走啊?

贺子珍沉默了很久才开口说道:当时是我不懂事,太冲动了。

闻言,两人没有再继续伤感的话题。聊了一个多小时,主席就匆匆离开了,贺子珍此时还沉浸在喜悦中,没想到这次匆匆一见竟然是最后一面。

难以接受,前往吊唁

在往后的岁月里,她时常等待着再次见面的机会,也盼望着到北京去的那天,这是贺子珍心里隐隐的期待。

然而还没等她有机会回到北京,一则噩耗就传来了。

这天贺子珍像往常一样,坐在收音机前收听,突然一则广播传来:

“1976年9月9日,我们敬爱的毛主席,于北京逝世…”

听到这里,贺子珍全身上下的血液仿佛凝固了,她呆呆地坐在椅子上,不可置信地盯着远方,眼泪不禁流了下来。

贺子珍和主席分别数十年,上次匆匆一别,她一直在等待着主席,这让她怎么承受的了?悲痛过度的贺子珍一下子病倒了,李敏又赶忙从北京回到上海。

贺子珍紧紧抓着李敏的手,一会儿问主席是怎么病倒的?一会儿又问李敏有没有见到主席最后一面。

贺子珍和女儿

她无法接受这个事实,一边哭一边诉说着心里的情绪:你们是不是没有照顾好他…我太后悔了,我应该早日去北京看望他…

贺子珍很想到北京去吊唁,没能见主席最后一面她非常遗憾,但是党中央没有邀请她,所以只能在家里对着主席的画像聊表思念。

1979年,贺子珍被任命为政协委员,她心里那簇火苗终于又燃烧起来了,或许可以尝试询问中央,自己是否能到北京瞻仰毛主席的遗容。

自从她回国后,一直没有去过北京,没能吊唁毛主席让贺子珍心里十分难受。

收到请求后,党中央终于批准了她的请求,在北京做好了接待贺子珍的准备。

当时贺子珍的身体状况也不是很好,到了北京后却提出尽快去看望毛主席,李敏第一个不同意,让她先在医院静养,有的是时间能去瞻仰主席。

贺子珍和女儿李敏

贺子珍当然不愿意,她回到北京主要就是为了瞻仰毛主席,一番争执之下,李敏只能时刻陪伴她身边,以防止贺子珍悲伤过度。

1979年9月9日,在李敏的陪伴下,贺子珍来到纪念堂,光明正大地悼念主席,她等这一天已经等了三年了。

望着主席安详的面容,贺子珍轻轻抬起手,想抚摸一下主席的面容,却被水晶棺阻挡这。

她将准备好的花圈放在前面,只见挽联上写着“战友贺子珍和女儿李敏敬献…”

曾经两人那么亲密,如今只能以“战友”的名义看望,回想起岁月往事,贺子珍心中的痛苦再也压制不住,失声痛哭起来,

她开口说道:自从上次分别后,我一直盼着和你再见面的一天,没想到那竟成了永别…

吊唁结束后,工作人员扶着贺子珍离开的时候,贺子珍频频回头,想多看主席一眼,她心里也明白,这有可能是最后一次吊唁毛主席了。

唯一遗愿,葬于北京

自从吊唁过主席后,贺子珍的心头十几年的阴霾一扫而光,然而她的身体却越来越差。

其实之前的时候贺子珍的身体状况还不算太差,甚至还亲自去了一趟福建,看望哥哥贺敏学一家。

回忆起那些革命的日子,兄妹俩还像之前一样吵架拌嘴。从哥哥家离开之后,贺子珍暂时鼓足了精神。

就在她准备干点什么工作,为新中国的事业出一份力时,不幸降临了,她的身体和精神状况就越来越差了。

1976年,贺子珍因身体不适被送往华东医院,而最终的检查结果显示为中风,左半身无法行动,从此以后只能躺在病榻中。

好不容易坚强起来,贺子珍却被病情击倒了,她万念俱灰,对生活失去了希望,李敏只能经常往返于北京和上海之间,宽慰母亲的心情。

毕竟贺子珍已经强撑了很久,尽管有医生的精心照料,但她的病情还是急转直下。

1984年4月中旬,这天,贺子珍突发高烧,整个人陷入昏迷之中,医生立刻进行了抢救。

病床上的贺子珍

与此同时,远在北京的李敏家中突然响起了一道电话铃声,急促的铃声给李敏带来一丝不安。

当她接通电话,听清电话里的内容时,整个人呆在原地,不知作何反应,空气好像凝固了一般。

电话中她得知母亲病重,情况不佳,让李敏一家赶快前去探望。

李敏的眼泪瞬间掉了下来,手足无措地开始收拾行李,丈夫孔令华不停地安慰她不要慌,李敏强忍着悲伤,全程小声地喃喃到:妈妈,您一定要坚持住…

李敏夫妇

等李敏终于落地上海,来到病房的时候,贺子珍正陷入昏迷中,她趴在母亲床头,泪水沾湿了床单…

没一会儿,贺子珍醒了,她睁开眼看见女儿后,苍白的脸上终于浮上了一丝笑容。

“你们都来啦,是不是知道我坚持不了太久了…”

李敏轻轻说道:别这么说,妈妈,会好起来的。

贺子珍没说话,发呆地望着窗外,就在大家以为她要睡过去的时候,贺子珍突然开口,看着哥哥贺敏学说道:

“哥哥,我恐怕坚持不住了,我有个请求…我死后,能不能葬到北京,不一定非要去什么地方,只要在北京就行…这样离他近…”

这个“他”是谁不言而喻,贺子珍心里对主席的思念一日也不曾停歇,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记挂着主席。

贺敏学不忍看着妹妹遗憾而去,于是一边流泪一边点头:你放心吧,我一定给你争取…

听到肯定的回答后,贺子珍终于满意地闭上了眼睛。

4月19日下午5时,随着心电图的一声长鸣,贺子珍永久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逝者已逝,为了完成贺子珍的遗愿,贺敏学前后奔波,向中央提出了妹妹的请求。

而李敏在处理贺子珍的身后事时,发现了一个红本本,那是贺子珍和主席的结婚证,她竟然珍藏了多年!

贺子珍和女儿李敏、女婿孔令华在毛主席纪念堂前的合影

结语

考虑到贺子珍为革命做出的贡献和她特殊的身份,邓小平同志拍板下令,将贺子珍的骨灰安置在八宝山,并在报纸上刊登贺子珍离世的消息。

贺子珍和主席共同生活十余年,经历了革命的种种困难,她不仅是毛主席曾经的妻子,更是一个红军战士,邓小平同志的命令无疑是对贺子珍极高的肯定。

如今她终于如愿葬到北京,想必贺子珍同志也能泉下有知了…

0 阅读:0

胥言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