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追悼会上,宋庆龄中途愤怒离去,扬言辞去全部职位,为何?

胥言看历史 2024-04-03 00:50:03

1976年1月,宋庆龄打开收音机准备听着当天播报新闻,然而,随着收音机的打开,哀乐声缓缓响起,宋庆龄心突然咯噔一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最敬爱的周恩来同志,因病于1月8号早上,于北京去世......”

播报话音还没结束,宋庆龄早已泪流满面,此时宋庆龄已经是83岁的高龄了,岁月的痕迹早已不容许她到处奔波。

但作为周总理的好友,宋庆龄怀着沉重的心情,不远万里从上海来到北京送周总理最后一程。

1月15日这天,宋庆龄在两个养女的搀扶下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向会场。

当看着挚友熟悉的脸庞,宋庆龄的泪水不自觉流出眼角,她将手中的鲜花轻轻放在周总理的遗体前。

就在她陷入悲痛中时,会场一阵细碎的议论声传入耳中,宋庆龄气从中来,她向周总理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不顾追悼会还没结束,就愤然离场。

回上海前,宋庆龄向中央提交了辞职信,要辞去所有职位。

在追悼会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宋庆龄为何要辞去所有职位?

结识周恩来,并肩战斗

两人的革命友谊开始于20年代,彼时孙中山与共产党合作创办了著名的黄埔军校,急需人才。

而周恩来从欧洲留学归来,望着这片土地,他有满腔抱负急需施展。

机缘巧合之下,周恩来听说了孙中山夫妇的革命活动,于是立马邀约详谈。

这次见面双方都对彼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年轻的周恩来侃侃而谈,聊到革命仿佛有说不完的话,他读到的见解深深打动了孙中山夫妇。

孙中山夸奖道“中国不能缺少恩来这样的有志青年啊!”

孙中山和宋庆龄

不久之后周总理就来到黄埔军校任职,在任职期间周恩来负责政治工作,多次邀请宋庆龄进行宣传演讲,一来二去就结成了深厚的友谊。

而在孙中山的带领下,国共两党展开了友好的交流合作。他们都以为会携手将革命进行到底,让中国尽快走出战乱。

然而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内部就出现了严重的分歧。蒋介石公然背叛孙中山先生,篡夺政权,明目张胆地打击、屠杀共产党员。

宋庆龄一时陷入两难的境地。按理说,妹妹宋美龄是蒋介石的夫人,和他也算是一家人,蒋介石多次请妹妹和母亲来说服宋庆龄,而她坚决地拒绝规劝,和共产党站在一起。

此时宋庆龄自身的处境十分困难,而她毫不惧怕,以自己的力量救出共产党员。

面对蒋介石一派的威胁和恐吓,她怒斥道:你背弃孙中山,曲解三民主义,你是革命的罪人!

宋庆龄以自己的力量对抗着国民党右派的“分共”政策,这让蒋介石十分不满,对她进行了严密的监视和迫害。

但她坚决不与反革命者同流合污,为中共地下党传输了很多情报,甘愿为正义和信仰做飞蛾扑火之事。

1927年南昌起义爆发后,宋庆龄更是公开表示支持,虽然如今的国民党是蒋介石一人说了算,但他无法阻止宋庆龄为周恩来仗义执言。

七七事变后,日军侵略者的铁蹄步步逼近,而蒋介石之流却肆意发动内战,虚伪地叫嚣着“攘外必先安内”的口号,将枪口对准了自己的同胞。

此时宋庆龄主动站了出来,表示:国共必须合作,我们要呼吁停止内战,解决外患。

蒋介石在社会各界的重重压力下,只能同意和共产党谈判,商讨共同抗日事宜。

这期间,周恩来代表我党前往谈判的路上要途经上海,想到老朋友宋庆龄,于是想前往探望。

宋庆龄听说这个消息后,格外激动,虽然为革命做着同样的事情,但是这十多年来,地处南北、天各一方,一直没有机会与周恩来相见,如今能再次相遇,她一定要好好招待。

于是她提前准备了很久,亲自做了一大桌子菜,等周恩来取车到达门口时,宋庆龄已经早早在门口迎接了。

她兴奋地握着周总理的手说“好久不见,老同志,欢迎你的到来!”

周总理对宋庆龄转达了毛主席的问候,并且仔细地向她介绍了抗日的革命主张,宋庆龄听完后,严肃地表示“放心吧,我坚定地拥护共产党的方针政策,如果有需要我帮忙的地方,尽管告诉我。”

这次见面更加坚定了宋庆龄抗日的决心,她前后奔走,游说那些曾经拥护孙中山的人,广泛地团结一切友好的力量,为战役筹集物资。

虽然宋庆龄并不是一位真正的共产党员,但她为我党的事业做出了不少贡献,她为国共第二次合作添柴加火,是个真正的女英雄。

因此1949年上海解放的时候,中央特意派周总理邀请她北上参与建设国家事业。

革命事业终于获取了成功,中国再也不会任人宰割了。来到北京后,宋庆龄和周恩来在为新中国的建设而奋斗的过程中,友情更加深厚了。

每次出席活动的时候,周总理对宋庆龄都照顾有加,这些宋庆龄都记在心里。在周总理和邓颖超银婚纪念日的时候,宋庆龄还特意为二人送上了祝福。

他们之间的感情已不仅仅是普通的战友情,更像是亲情的存在。

与周恩来患难见真情

就连特殊时期,也不曾影响两位革命家的友谊。

彼时,上海动乱严重,作为孙中山的夫人,宋庆龄受到了冲击,就连在家里也会收到骚扰,更严重的是,他们甚至将宋庆龄父母的墓掘开毁坏。

得知这一消息,宋庆龄气的双手发抖,中国历来讲究入土为安,如今自己父母的尸骨被毁,为人儿女哪里能忍受这种委屈?

听闻宋庆龄遭遇,尚在病中的周总理立刻替她发声:

宋庆龄夫人曾营救过我们党的同志,战争时期与我们多次合作,更何况,毛主席也肯定过孙中山的功绩,并记在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对于这对夫妇,我们应该给予充分的尊重!

获悉这个消息后,宋庆龄宽解自己道:总算对得起祖宗了!

对于周总理在极为困难的时期还全力保护自己的行为,宋庆龄非常感激,时刻铭记在心。

1975年,周恩来被繁忙的工作压倒,患病在床,听说周总理此时已经吃不下东西,每日卧倒在床,宋庆龄得知后非常地担忧,但是又无法探望,只能干着急。

在宋庆龄心中,鸽子象征着和平,所以她十分喜爱鸽子,家里也养了很多,平常等鸽子下蛋的时候就会攒起来,送给亲朋好友。

她看着家中的鸽子,突然想到曾听人说鸽子蛋含有大量营养价值,最适合给病人补充营养。

但是此时不是适合鸽子产蛋的最佳季节,翻遍了鸽笼也只找到了5只,她小心翼翼地将鸽子蛋装好,交代身边的人一定要好好送到周总理的病房。

这五只来之不易的鸽子蛋,饱含着宋庆龄对挚友的关心和祝愿。自从得知周总理病后,宋庆龄就非常关心他的病情。

有一天,宋庆龄身边的工作人员捕捉了一条大鱼,打算做成烧鱼给宋庆龄补充营养。

她听说后立马说道:不不不,谢谢你们的好意,不过这条鱼还是留着吧!周总理身体一直不好,我要留着给他补养!

这些鸽子蛋和鱼不仅仅对故友的担忧之情,亦是对周总理多年关心帮助的道谢。

“搞特殊”纯属冤枉

即使宋庆龄记挂着周总理的身体状况,但他们迟迟没有见到最后一面,就连养女去送东西也没有见到周恩来夫妇,当时,她的心中就产生了一种不详的预感。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最终没有熬过病痛的折磨,与世长辞。

远在上海的宋庆龄听说这个噩耗后,痛心不已,她望着北京的方向,嘴里喃喃到:恩来同志,在国家的关键时刻你怎么就…

此时的宋庆龄也被病魔缠绕,她执意要去北京看周总理最后一眼。她的养女劝道:医生让您静养,去北京的路途又遥远…

宋庆龄打断了她说:不行,我与恩来同志一起革命,他对我有恩,我是一定要去送他最后一程的。

考虑到宋庆龄的身体状况,两个养女特地陪同她前去。

周总理和宋庆龄在漫长的岁月里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她不仅将周总理当做老朋友,还十分敬重他,自然不能允许听到别人议论周总理。

在悼念仪式前几天,宋庆龄在休息处听到了很多议论,有些人不解她为什么要参加周总理遗体的告别仪式,还带着不相关的人员。

宋庆龄最初听到这些风言风语,并没有放在心上,她只挂念着老朋友的追悼会。

1月15日,周总理的追悼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年老的宋庆龄迈着蹒跚的步伐,在养女的搀扶下,颤颤巍巍地向周恩来的遗体走去。

昔日谈笑风生的好友如今却一动不动地躺在冷冰冰的棺椁里,想到曾经并肩作战的场景,宋庆龄的心里受到了不小的冲击。

她眼含热泪地望着周总理,说:老朋友,我来见你最后一面了…说着便深深地鞠了一躬。

正当她沉浸在丧失老友的悲痛里,却听到身后传来阵阵议论,说她和周总理是“一派”。还带着不相关的人过来耍官威,搞特殊。

这些细碎的议论声传入宋庆龄耳中,她顿时悲愤交加,周总理一生殚精竭虑,在这个庄严的场合,居然有人以所谓的派别区分他

联想到前几日听到的议论,她当场大喊:我一把年纪了,有个人扶着有什么错?不应该吗?

宋庆龄一生高傲,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听到这样的议论,气的直接离开追悼会现场。

回到家后,她气愤地说:诋毁我也就算了,恩来同志为国为民,他是什么样的为人,我最清楚不过了,我实在听不得他们说这样的话。看来我是时候辞职了,在这个位置上不知道要遭受多少误解,我还是回家安心养病吧!

心灰意冷之下,她立马向中央提交了辞呈,次日便离开了北京。

回想宋庆龄和周总理的友谊、和共产党的交情,宋庆龄更不可能在周总理的追悼会上“耍官威”“搞特殊”,这些议论明显是无中生有、无稽之谈。

晚年宋庆龄除了一直记挂着入党的事情外,已经没有别的牵挂的事情了。自从挚友周总理离世后,她备受打击,一直呆在自己的院子里深居简出。

后来朱德等同志去世的消息接二连三传来,她更是心灰意冷,带着满心的愤懑在上海生活。

直到1976年,中国政界取得了新的胜利,重新燃起了希望,这令宋庆龄非常欣慰,中央甚至派人请她回北京参加会议,纷纷扰扰的辞职风波也终于告一段落。

晚年宋庆龄曾写下《怀念周总理》一文,她将心中对周总理敬佩流露于笔端,言辞恳切地表达了对周总理的怀念。

回顾那样一个时局动荡的年代,宋庆龄和周恩来能拥有这样一份深厚真挚的友谊实在不容易,而宋庆龄从容的品格和坚强的意志也是非常值得我们敬佩的,历史终将会证明一切,这些流言最终会被淡忘,但宋庆龄和周总理所做出的贡献将永远被人铭记!

0 阅读:0

胥言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