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刚开年,上海就甩出王炸清单!
186个重磅工程全面开炸,科技狂飙+民生升级+基建狂魔三连暴击,规划总投资2400亿,这波操作直接把期待值拉满了。

最厉害的是,这些项目不是画大饼,而是持续推进落地。
我查了下近5年重大工程的建设进展,每一年都超额完成,上海的兑现力真的超群。

当别的城市还在制定年度计划的同时,上海已经在下三十年的大棋。
此刻的你,准备好见证历史了么?
01

地倾西南,浦东成为产业之王
未来的楼市“密码”究竟是什么?
不卖关子了。
是产业+轨交。
产业+轨交,既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也影响着楼市变局。
尤其是郊区,在前期积累不足、后期增量有限的大背景下,区域/板块内有更多优质资源导入,即意味着更能够把握未来。
上海市重大工程清单里面,就涉及到众多新近开工建设的重大产业项目。
我花了很长时间,把“十四五”期间(2021-2025年)重大工程清单里的科技产业类项目给“抠”了出来,并且“跟踪”了每年的建设进度。

一共119个项目。
接着,我找到了项目对应的位置,做成了全网第一张科技产业地图。
(因重大工程清单里没有标明所属区域,图中项目区域位置均为手工整理,供参考)
PS:可横屏放大查看,需要高清大图私信后台小助手领取

注意,这已不再是一纸产业的规划,而是活生生已经在落地生根,并投产投用的产业,直接带动就业,创造产值。
能够抓住这些产业的板块,无疑抓住了未来。
而仔细看这张产业地图,能看到什么趋势?
首先,上海仍旧“地倾西南”。
北上海除了点状的生物医药产业和宝武集团,就没有什么拿得出手了。
而西南片区,包括整个南上海直抵临港、奉贤海湾、金山,都分布着不少重磅产业。
没办法,有些大型的生产研发基地,需要大量的产房。
相较北上海,南上海还有着广大腹地,产业向南渗透,势在必然。
不妨再具体来看下5年来重磅产业的区域分布。

从上表可以看到,浦东以55个产业项目遥遥领先,占比全市近一半,成为产业之王。
浦东GDP能占据全市1/3,答案也就在这里:
浦东的产业,太牛了。
其中,张江和临港成为承接产业最多的地方。
而且从产业结构来看,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这三大先导性产业的占比非常高。
尤其是张江,发展更成熟,2023年数据显示,张江三大先导性产业持续增收。
最显著增长是生物医药领域,创收1600亿元,同比增长23%。(信息来自:张江发布)

新药研发也不断出成果了,之前的抗癌药呋喹替尼,现在的降糖药怡诺轻都成功打入国际市场。

有张江和临港打头阵,毫无疑问浦东在未来房价的走势上,还有更多筹码。
在郊区里面,闵行、松江、金山都是产业重地。
闵行不消多说,产业实力一直很牛,这些年华漕抢了“头功”。
正大天晴全球研发总部、信达生物全球研发中心、先声药业(中国)研发中心项目、东软上海科技中心项目都落地前湾。
这4个都和生物医药有关,显示了闵行进军生物医药的决心。

松江主要布局智能行业终端、智能机器人、信创终端、智能网联汽车关键零部件等行业。
形成了G60电子信息国际创新产业园、G60松江信创产业园、洞泾人工智能产业基地三大产业集聚区,汇聚了海尔卡萨帝、飞科等家电领域龙头企业。
包括生物医药也在发力,落地了修正生物制药、昊海生物、复宏汉霖等行业龙头的生产研发基地。
而在一众市区里面,拿到的基本都是总部办公类产业项目。
黄浦世博滨江有中国船舶集团总部上海科研基地。
静安分到了中国电气装备集团总部园区。
虹口北外滩核心区这些年进展加快,陆续像中粮北外滩项目都要启动入市了。
徐汇和杨浦都主打滨江,各自有2个项目。
徐汇滨江最牛,一个浦江实验室是搞人工智能的,国家非常重视。
去年还曾发起过AI年会,上海的人工智能母基金能够落地徐汇,看来都和它有关。

这个实验室就在中海领邸旁边。
另一个是西岸传媒港+智慧谷,、阿里巴巴、华为鲲鹏、商汤、微软亚洲研究院(上海)、腾讯、网易,都在这里办公。
这些年徐汇滨江声誉日隆,和强势产业落地息息相关。
杨浦滨江则是美团和中交集团总部,B站竟然没有进入到重磅工程清单里面,有点奇怪~
普陀也争取到一个产业——普洛斯桃浦智慧冷链产业园,在桃浦。
楼市长期看人口,而高薪高知人口总是会跟着优质产业走。
毫无疑问,这些拥有优质产业的板块,未来大概率执楼市牛耳。
02

上海的空铁枢纽网络,呼之欲出
说完了产业,我们再细数轨交。
我梳理了一下近5年来的新建轨交布局,就是下面这张表。

有没有发现,5年来大部分新建的轨交都在哪?
——主要在浦东和上海南部片区。
当然这都是有原因的,因为中心城区和北上海的城市化更早,资源配置更为成熟,轨交相应也建得更早。
而浦东尤其是广大的南上海,诸如川沙、临港、金山、奉贤等,轨交覆盖率低,还有大量未被开发的土地空间。

要想富,先修路。
这是区域/板块开发的不二法门。
更多轨交进入广大的南部腹地,即意味着南上海,未来将迎来更多、更快的增量资源,城市化有望加速变迁。
而在近五年新建的轨交中,机场联络线无疑份量最重。
这条线路的施工进程也最快,抢在2024年底开通了(虹桥2号航站楼站—浦东1号2号航站楼站)。
如果摊开上海轨交网络地图仔细看,可以很清晰地看出这条线路正好处在上海的南北中轴,俨然一道城市化的“分水岭”:
线路以北,覆盖了当下上海最为成熟的轨交路网,当然也包括主城区绝大部分地段;
以南,则有着大量的轨交“荒漠”。
而机场联络线的到来,则把南上海的枢纽骨干拉伸起来了。

机场联络线的价值不止于此,还在于这条线路是国内首个同时连接2座机场还有3座火车站的轨交线,“海陆空”全面发力;
更长远的目标还在于,机场联络线正在为服务大上海都市圈而作准备。
一头连接着大虹桥,一头连接着东站,未来也将衔接上海南站,同时与嘉闵线、示范区线、南汇支线等市域线互联,让上海进一步坐稳长三角的龙头枢纽地位。
可以说,只有这条东西向大动脉动起来了,南上海才有机会彻底扭转房价洼地格局。
除了机场联络线,19号线的含金量也很高。
19号线作为一条纵贯城央活动区的南北向市区线,其北起宝山站,南至闵行虹建路站,全长约46.2公里,共设车站34座。
18号线和19号线一样,同样是北起宝山,经虹口贯通浦东的航头。
这两条线路开通后,将北四区的关系联系地更加紧密了,同时也可以高效触达北外滩、陆家嘴、徐汇滨江、前滩、张江等核心节点。
而讲到交通,就有必要提一下高铁。
近期上海有四大高铁站都开通了,包括松江站、练塘站,还有升级后的上海南站、莘庄站。
而当下还有宝山站、上海东站两大高铁站在建,沪渝蓉高铁上海段、沪通铁路(太仓-四团)、沪苏湖铁路上海段也在同时推进。

随着虹桥站与东西南北四大火车站,以及崇明站、金山站和五大新城交通枢纽的联袂运营,上海的空铁枢纽网络将真正实现全面贯通。
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加速推进的背景下,上海与国际接轨的步伐也显著加快了。

03

结语
上海的城市发展就像“摊大饼”一样,边界还在不断向外延伸。
有些板块逮着机遇飞黄腾达,有些板块则始终默默无闻。
其中起飞的关键,就看产业+轨交。
因此,买房紧跟“产业+轨交”走,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从这个角度来说,上海每年公布的“市重大工程清单”就给出了方向上的指引。
它提供了靶心,让我们看清未来,有的放矢。

本号发布的原创数据、图表、文章等信息的版权由公众号运营公司独立所有,并受法律保护。转载必须注明出处,否则构成侵权,我司有权依法追究侵权方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