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不语,只是一味地建“新古镇”

上海老林的房论 2025-02-24 11:58:33

最近,上海的召稼楼古镇改造项目吸引了许多人的关注。

作为继蟠龙天地之后的瑞安接手又一“古镇”改造项目,召稼楼有望成为第二个“江南新天地”。

该项目如果成功,不仅将标志着古镇改造进入2.0模式,还将成为“沪派江南”城中村改造的首个成功范例。

01

文旅化的古镇

已经够多了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江浙一带的古镇纷纷效仿周庄、西塘等成功案例,提出“旅游兴镇”的发展模式。

乌镇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小镇,一跃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级的观光小镇,掀起了全国古镇开发的热潮。

图源网络

朱家角古镇作为上海古镇改造的“开山之作”。

2006年启动改造后,年客流量从80万人次激增至2023年的62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15亿元。

朱家角十年客流量增长675%的商业神话,印证了"文旅兴镇"战略的阶段性成功。

图源网络

这种模式不仅让古镇重新焕发生机,还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同时也与乡村振兴、文化复兴等政策方向高度契合,实现了多方共赢。

过去十几年间,进行了轰轰烈烈以文旅为中心的古城镇建设,但量变终致质变,同质化危机悄然浮现。

随着古镇不再稀缺,游客们开始发现一个令人困惑的现象,好像不管去哪一个古镇,无论是看到的还是吃到的,好像都差不多。

中国旅游研究院的数据显示,51.3% 的受访者觉得全国各处的古镇有些相似,38.5% 的受访者认为古镇非常相似 。

江南水乡古镇大多以古建筑、石桥、小巷为特色,但随着开发的推进,建筑“撞脸”现象愈发严重。

小吃种类更是同质化的重灾区,几乎清一色都是粽子、汤包、臭豆腐等常见品种。

千篇一律的建筑风格,高度雷同的美食和纪念品,让游客对不少古镇逐渐失去兴趣。

图源网络

除了同质化的“不特”问题外,许多古镇还面临不古、不富、不便。

一些古镇的历史文化过于冷门,缺乏足以吸引游客的知名IP;

而另一些古镇则项目单一、深度开发不足,仅依靠门票、租金等收益,难以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

公共配套设施也存在明显不足,采光、通风、消防、卫生设备等与现代化生活脱节,无法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

古镇1.0开发陷入困境,宣告着传统改造模式已触天花板。

图源网络

02

古镇2.0

"游客目的地"转向"生活共同体"

以朱家角为例,其规划将古镇划分为“古镇区、老镇区、新镇区”三大区域,明确了功能定位。

虽然有住宅的存在,但依然是文旅产业为主,对周边居民居住改善不明显,居住配套“远、少、旧”等现状是常态。

从《建筑时报》发出的问卷结果来看,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认为,整体环境的提升最为明显。

然而,居住条件的改善相对较弱,仅有22%的受访者认为有明显提升。

相比之下,蟠龙古镇改造则提供了新的破局思路。

蟠龙天地通过将社区生活配套融入古镇商业开发,彻底打破了古镇1.0千篇一律的商业模式,实现了从“游客目的地”到“生活共同体”的转变。

图源网络

整个项目由庵市、南市、北市及十字街构成,与区域城市功能紧密结合,形成了与周边共生的关系。

例如,紧邻蟠龙庵的庵市以文化活动和户外体验为主,主要面向外部游客;

南市则以滨水餐饮空间为特色,为市民和游客带来别具一格的人文社交体验;

北部靠近社区的北市则以生活配套为主,集合了超市、亲子中心、华为体验店、健身等业态。

图源网络

在规划上,蟠龙天地保留了蟠龙完整的水系、桥文化以及十字街区域的空间肌理。

70%的屋面采用收集来的旧小青瓦,实现了新旧城区间的规划统一。

通过将“一栋建筑”定义为几所小房子的组合,并按防火分区概念划分建筑组团,蟠龙天地在保证消防安全的同时,也保留了原有的建筑肌理。

图源网络

项目开业一周年,蟠龙天地汇聚了180家特色品牌,累计接待游客超过2500万人次,其中非本地消费客群占比达20%。

合理的业态配比、充足的自然元素搭配以及丰富的文化基因,使得蟠龙天地在财务平衡能力和客群吸引能力方面具备了成功条件。

相比全部重建的蟠龙镇,召稼楼的二次蜕变更具标本意义。

图源网络

召稼楼曾经历过古镇1.0模式的改造:

2005年,修缮了奚氏“仁善堂”遗址,发展旅游业态;

2008年,老街启动修复改造,并于2010年6月完成。

然而,首次改造后的召稼楼更像是带有历史底蕴的城中村。

据当地媒体彼时报道,该景区内外基础设施滞后,商户与民宅混杂。

为进一步发展召稼楼古镇多元业态,才有了如今的二次改造,同样是由瑞安操刀的召稼楼改造,也是更加注重改善周边的居住属性。

图源网络

根据规划,召稼楼改造项目占地71公顷,改造范围包括轻度假区、古镇核心区、耕学健康社区三项功能区,总建筑量约42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建筑量18.8万平米,容积率仅1.2、商办建筑量约16.4万平米、公益性建筑量约6.9万平米。

2025年“召稼楼城中村改造”项目将迈出重要一步,完成首块住宅地块瑞安召稼楼项目出让,启动首批四条道路和一期水系的建设。

不过,召稼楼内的住宅建设可能还需要一些时间。好在不远处有象屿·天宸雅颂,建面约89-230㎡高层&联排叠加即将入市!

图源网络

召稼楼古镇虽然本次不是由瑞安集团全部操刀(瑞安持股60%,南虹桥集团持股30%、浦江镇持有10%股权),但六三一这个创新模式更加合理,这个体量的开发引入国资保证了项目的稳定性。

如果召稼楼古镇能够成功焕发出新的活力,它将彻底标志着古镇改造进入2.0模式,为未来的古镇开发提供新的范例。

03

20个全新的“沪派江南”改造

上海市计划到2027年底形成20个特色村落风貌保护传承示范样本,浦江镇召稼楼便是其中之一。

2024年3月27日,上海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上海市特色村落风貌保护传承专项规划》(以下简称“专项规划”)。

该规划的亮点在于首次提出了“沪派江南”的概念,将特色村落风貌保护从单纯的建筑个体层面,扩展到更为广阔的自然基底、悠久的历史脉络以及深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潘垫试点单元首发项目区域|图源网络

这一理念的转变,标志着上海在古镇改造中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建筑修复,而是将文化、生态和人居环境相结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在空间规划上,上海通过叠加调查筛选出196个特色村落,并按照10至20平方公里的规模,划定了148个乡村风貌单元。

江海试点单元首发项目区域|图源网络

根据专项规划,上海乡村风貌空间结构被分为“六域、八脉、十二意象”,形成了一个层次分明、特色鲜明的乡村风貌体系。

这些形态片区不仅丰富了乡村风貌的多样性,也为未来的改造和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召稼楼古镇的改造以人居环境提升为核心,将居住属性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

如果成功,召稼楼将为全国古镇活化提供一个可复制的“上海方案”。

本号发布的原创数据、图表、文章等信息的版权由公众号运营公司独立所有,并受法律保护。转载必须注明出处,否则构成侵权,我司有权依法追究侵权方的法律责任。

0 阅读:21
上海老林的房论

上海老林的房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