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铸金史蘼记,古今钱币不一传:探西汉自由铸币问题

维京晋州梦 2023-11-11 10:14:59
引言

货币在人类发展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货币发展的历史就是经济发展的历史。因货币的发展关系到国家经济实力与国家财政,故在古代许多统治者往往使用强权控制货币的发行,也就是对货币的铸造权进行垄断。

在秦朝秦始皇统一了货币的铸造权,国家对货币铸造进行垄断,这种行为也符合秦朝的中央集权制。而到了西汉前期,汉朝政府却两次打破了对货币的垄断,政府对货币发行的限制较小,在民间,私人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拥有自由铸币的权利,这从侧面映射出西汉社会的不同发展情况。

一、循进有序,西汉初年的放铸与禁铸

《盐铁论·错币》有言:“弊币与世易‚夏后以玄贝”,货币历史开始时间较早,在夏朝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国家没有自主铸币的能力,贝壳就被用来充当人们交换的媒介,贝币是中国最早的货币形态。至周朝时,商品经济有所发展,贝币被铜铸币所取代。

由此,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升国家拥有了铸币能力,铸币的现象逐渐在社会盛行。根据相关史料证明,铸币权早已被君王所掌握,君王可以根据需要来改变市面流通货币的大小,但此时的铸币权并未被垄断,私人仍然有铸币自由。

汉初实行自由铸币的时间大致在汉高帝统治时期,汉承秦制是汉朝统治的一个时代特征,那么汉朝统治者为何在货币方面没有直接继承秦朝的制度呢,其原因就在秦朝的货币难以适用于汉代社会经济发展。

汉初所流通的秦钱是中型秦半两或小型钱半两。经过秦末战争的破坏,汉初物资匮乏、通货膨胀严重,社会上货币供应不足,而秦半两钱购买力较高、重量过重,不便于百姓日常的小额交易,故汉初需要对货币形态进行改制。

除此之外,汉初实行自由铸币还有另一个原因。刘邦实行自由铸币政策的背景是楚汉战争的开始,当时整个国家处于战争状态,所有的政策都服务于战时需要,采购军队物资需要花费大力钱财,汉朝政府急需大量货币支持,而货币官方铸造成本过高故实行自由铸币,让私人帮忙铸钱以便战争需要。

汉朝政府制定了货币制造的相关律法《钱律》,其中详细记载了政府对于民间盗铸的处罚措施,可见汉朝政府对于盗铸采取了严厉的打击措施,个人盗铸以及帮助他人盗铸者,都要被判处死刑,已有盗铸动机但尚未实施者也要被判处刑罚。

在颁布《钱律》后,汉朝政府就实行了禁止私人造币的政策,为了加强财权、推行抑商政策及限制民间非法铸币等原因,在刘邦实行自由铸币后,汉文帝前五年之前,西汉政府又颁布了禁铸政策。而汉朝的自由铸币政策并未从此消失,根据国情的不同汉朝统治者对货币政策也有所调整。

二、通古达变,文帝时期的自由铸币政策

在汉高祖刘邦实行禁铸政策后,汉文帝再次放开铸造的原因有二,其中首要原因是统治者的个人疏忽。汉文帝并未把货币政策看得如此之重也未采纳大臣的相关建议。

其次实行自由铸币政策与当时社会盛行思想有关,黄老思想在西汉前期较为兴盛,强调国家减少对社会发展的干预,从而放任其自足发展,恢复经济,与此同时,在民间也有不少人呼吁国家采取放任经济自由的措施,这种思潮由此反映到货币政策上,故汉文帝实行自由铸币政策也就有迹可循。

汉文帝时期实行的铸币政策持续了三十年之久,对西汉社会的政治、经济多个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由铸币政策实行后,私人铸币的形式规范不一,也就导致货币在市场上流通的困难下增大,不利于经济交易与发展。

铸钱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而为了巩固统治中央的财政大权必须掌握在统治者手里,在汉文帝私自实行自由铸币政策后,财政大权有所旁落,一些诸侯趁机铸币,如吴王和汉文帝宠臣邓通,富可敌国,诸侯实力大增为社会动荡埋下隐患。

《西京杂记》:“邓通得赐蜀铜山,听得铸钱,文字肉好,皆与天子钱同,故富作人主;时吴王亦有铜山铸钱改有吴钱微重,文字肉好与汉钱不异。”

在中央政府垄断铸币权时,制造出的货币一般钱质较好,中央政府的信用由此树立。在自由铸币后,一些诸侯在制造时为夺取中央政府的信用,会刻意模仿官方货币的品质和形态,长此以往中央政府信用被侵夺,中央集权也受到威胁。

在自由铸币的情景下虽看似平等,人人都可铸币,但因铸币成本较高普通民众一般不具有铸造的能力,他们只能充当劳动力参与到铸币过程中。商人和富人的处境就与其不同,他们拥有大量的铸币原料与钱财,依靠铸币变得愈发富有,而穷人只能受制于富人,无法自主铸币,于是生活也愈加贫困,由此自由铸币加大了社会贫富差距,激化了社会矛盾。

在汉文帝时期,社会已经经过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商业较为繁荣社会对货币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虽此时汉文帝实施了自由铸币政策,但因社会人口增长速度较快,人口众多,汉文帝又提倡借鉴,把大量的货币都收入国库中不对外流通,故此时即使国家实行了自由铸币政策,市场上货币流通数量仍然不能满足群众需要。

汉高祖和汉文帝都实行过自由铸币政策,促进了货币的发展,但因实施背景不同其而者带来的影响也不尽相同。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这种铸币现象的表面可看见其背后的货币思想。

三、洞见其本,自由铸币背后的货币思想

在汉文帝废除《钱律》实行自由铸币后,贾山首先提出反对。他对自由铸币政策进行批判,认为自由铸币不符合前代传统,他认为钱币是可以作为交换媒介的工具,可以与财富挂钩,统治者应当掌握铸币权从而把握国家财政巩固统治,这种财权如若分流他人之手,将会威胁中央集权。

《汉书·食货志》:“夫事有召祸而法有起奸今令细民人操造币之势,各隐屏而铸作,因欲禁其厚利微奸,虽黯罪日报,其势不止”。

贾谊同样对汉文帝的自由铸币政策持反对态度,他认为在自由铸币的条件下,人们容易被利益驱使,在铸币时偷工减料降低成本以此谋取利润,故自由铸币容易诱导人民走向犯罪的道路,不利于社会安定。

其次,自由铸币后货币规格大小不一,轻重不同,很难在市场上流通,也容易扰乱市场秩序使不利于经济稳步发展。再者,自由铸币和后许多人认为这是一个可以谋利的商机,故纷纷而来从而农业领域的劳动力减少,影响农业生产。

关于如何禁止人民铸钱,贾谊也有自己的观点。他认为简单使用法律的手段来禁止这一行为不甚现实,在利益的驱使下仍然有许多人闻声而来,要从根源上解决此问题,就必须垄断铜资源,使人民无铸币材料可寻。

国家如若垄断铜资源,人民就无法私自铸币,社会危害也由此减少;私人货币不再流通,市场中的货币渐趋统一也有利于市场交易;人民无法铸造货币,自然就返回到农业领域进行生产,有利于农业发展;在垄断铜资源后国家调控能力增强,有利于政治统治和打击地方势力。

从整体看来,垄断铜资源可带来诸多好处,然而此种思想并未得到统治者采纳。从贾山和贾谊的货币思想中,可看出汉文帝在此时实行铸币政策实不唯一明智之选,货币之于国家甚为重要,把握铸币权也是巩固统治的手段之一。

结语

货币的发展历史悠久,在夏朝时就以贝币的形态存在,在国家铸币能力提升后,贝币被铜铸币所取代。刘邦在楚汉战争中首先实行自由铸币政策,适应了战时社会需求,而后为促进农业发展、规范社会铸币行为,有颁布禁铸政策。

在汉文帝时期,自由铸币政策再一次被实施,此次铸币政策因与社会发展需求不甚相符,使中央财权有所分流,为七国之乱埋下隐患。

货币是市场中的交换媒介,起着重要作用。西汉社会统治者也根据社会发展情况对货币政策进行调整,对社会发展带来了莫大的影响。若要加强中央集权便不能忽视财权的存在,对货币政策进行调整时必须要考虑实情,符合社会需求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两汉的货币政策与货币理论》

《中国货币理论史》

《中国货币演变史》

1 阅读:37

维京晋州梦

简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