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学习,到底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还是家长的事情?”这本身其实算不上是一个问题,相信很多家长在心中早有明确的答案:“读书当然是孩子的事情了,这还用问吗?”
毫无疑问,读书,当然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了,换句话说,读书,应该是孩子自己要去承担的责任。
看起来,这样的问题是多余的,但在现实中,是不是真的就是家长们所说的一回事?大多数孩子真的就完完全全承担起了读书这个责任吗?真相永远和想象有着相当大的差距。
02 在要不要介入孩子的读书学习问题上,有三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在古代,秀才读书,身边总有一个小书童在陪伴秀才读书。在当代,孩子读书,身边可不止一位家长在扮演小书童的角色来陪伴孩子读书。
但我们认真对比一下,古代的小书童只不过是在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为秀才准备笔墨纸砚等而已,唱主角的只有秀才自己;在现代,家长所扮演的角色要远远比小书童复杂的多,在读书这件事上,谁应该唱主角,到底是孩子还是家长?观点常常模糊不清。
正常情况下,孩子才是读书学习的主角。学得好,应该是他们自己感到最高兴,最有成就感;学得不好,应该是他们比父母还着急,更难过。如果家长的责任心与得失心要比孩子来得强烈,不管怎么说,这样的投入都必定是大有问题的,此时,我们真的要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投入方式是否得当。
家长到底要不要介入孩子的读书?要介入到多大程度才比较合适?要介入到几岁为好?等等,这些问题其实不仅深藏在很多家长的心中,是家长们最感困惑的问题,同时,也是家长们亟待想要答案的问题。
在现实中,在要不要介入孩子的读书问题上,有三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第一种是认为孩子一进入小学,学习就应该是他自己的事情,为了让孩子学会自我负责,家长完全用不着介入孩子的学习,百分百由孩子自行安排和决定自己的读书事情。这样的家长算得上是相当有个性的,只不过,在现实的教育竞争压力之下,这样的家长终究只是少数。
第二种是完全无视孩子才是读书的主角,对孩子的学习介入得过深。网上流传的“家长陪娃写作业陪出高血压”就是这种情况的真实写照。这样的家长其实在我们身边很普遍。
第三种是在尊重孩子独立人格的前提下,对孩子的读书学习只保持适度的介入,不过度干涉孩子的读书学习,既满足了孩子的自由成长空间,又充分调动了孩子的学习能动性。这是我们所要倡导的家长态度。
03 在孩子读书学习过程中,家长不是主角,孩子才是主角在有形无形的现实压力之下,不少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介入得过深,其目的不外乎是希望孩子能赢在起跑线上,能考上一所名校,能有一个看得见的好未来。
在孩子读书学习这件事上,总有一群过于投入的家长,他们比孩子还着急,生活几乎是围着孩子在转,“转“到孩子都几乎没有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空间。
孩子本该是读书的主角,但家长们却喧宾夺主,俨然把自己当成了读书的主角,孩子反而成了配角。孔子讲,过犹不及。家长如果无视孩子为学习的主角,最大的问题就是孩子不把读书学习当作一回事儿,对读书学习很被动,进而产生读书学习是为家长而读的错觉。
当孩子缺乏自主学习的动机与乐趣,最终我们会看到这样一个结局:无论家长付出多大的努力,买最贵的学区房、上最牛的学校,请最好的家教等等,都难以改变孩子不爱读书的现实。
每个孩子都具有独立人格,在读书这件事上,他们同样享有自主学习的权利,家长不能因为自己的焦虑而赤膊上阵,把孩子的这种权利给剥夺了,造成欲速则不达的遗憾。
我自己在女儿的教育过程中,特别注重培养她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不横加干涉,不随意评判孩子的学习行为,但保持必要的沟通和反馈,从不吝啬对孩子的激励等等。培养了孩子在没有外部力量的情况下,借助内驱力也能保持读书学习的热情。
家长对待孩子读书这件事的情绪应该让步于孩子。孩子读书读得好,他要比家长更高兴;孩子读书读得不理想,最忧心不安的应该是孩子自己,而不是家长在旁边着急上火。
04 自主学习不等同于独自学习,家长完全放手是下策我们现在强调孩子要自主学习,这是大家一致认可的,但在这里面有一个概念要弄清楚。很多家长会把自主学习当成是让孩子独自学习。自主学习真的等同于独自学习吗?这两个看似相近的概念,其实完全是不搭杠的两回事。
有教育专家认为:自主学习不等于独自学习,家长完全放手是下策。
我们只有搞清楚这两个不同的概念,才能在孩子的教育上更加行稳致远,不至于出现无可挽回的大的偏差。
按照专家对“自主学习”定义的解读: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在这么一大段的文字中,有一个关键句,即“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确凿无疑地表明孩子才是读书学习的主体。还有几个关键词也需要我们加以消化和理解,比如“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等等,强调是孩子要在读书学习过程中发挥主动能动性。
我们可以根据这两个关键点来判定孩子是否是自主学习:一是孩子在读书学习过程中是否是主体;二是孩子在读书学习中是否发挥了主动能动性。这两点恰恰是“独自学习”所不具有的,也是这两者之间本质上的区别。
持有“独自学习”观点的父母之所以会把学习与课业等完全交由孩子自己负责,大都是出于一种对孩子高度自律和自我调适的自信,以为家长对孩子不管不顾,就是在培养自主学习习惯。
但孩子就真的就如这些家长们所想的那样,只靠自己就能做到自我负责吗?这种做法真的能让孩子进步吗?
尚在成长中的孩子由于心智上存在天然的不足,对个人发展缺乏远见。他们不一定能意识到在当下好好读书会对自己将来的人生有什么帮助,眼里只看到读书学习的无聊与压力,自然就不会自动产生强大的内在驱动力去读书、去学习,在没有家长的正确引导下,孩子就有可能在读书学习上偷偷懒,逃避学习责任,等到他们长大成人之后,早已错过了最佳发展期。
在此,我们做家长的还能说,完全放手是在培养孩子自主学习能力吗?家长的责任就在于给孩子耐心的引导、监督和激励等,但又不逾越边界,剥夺孩子自主成长的权利。
05 孩子要健康成长,离不开家长的悉心指导有一个当教师的朋友曾经分享过一个案例:
军军是个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很多学科都不及格,于是老师除了在教学上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之外,也和孩子的父母进行沟通,希望他们能够配合老师在家里对孩子的学习进行督促和引导。
但几个月时间过去了,军军的成绩依然落后,这是因为老师交代的事情,军军的父母一样也没有落实,他们告诉老师,孩子只要靠自己的努力就能把学习搞好。他们始终相信孩子自己会得到教训,自己会想办法,自己终究会有所突破。
如果孩子确实是有高度的自律、也确实是个学习上的小天才,那军军父母的想法和出发点都是好的,但问题在于大多数都是普通孩子,天才儿童是少之又少。对多数孩子而言,若是父母对孩子的学习不管不顾、完全放手,孩子成功的概率就微乎其微。不能说军军不努力,但事实也证明,光靠军军自己的力量,不但没有丝毫进步,反而越来越落后。
在知乎上曾有一个话题:给孩子“自由”的教育方式是否真的那么好?网友最高赞的回答是:对待孩子学习上的短板,一味相信“自由”,“由他/她去”,显然孩子不容易自己搞定,若不能及时给予帮助,孩子对这门功课就容易失去信心,进而兴趣全无。
就算是高徒也要有名师的指点呢,孩子要成长,同样离不开父母的悉心指导,父母不一定要具体指导孩子要怎么学,但可以教给孩子学习方法,可以不断激励孩子,还可以不断和孩子沟通学习上的事情,直达孩子内心深处等等,这些做法都要比盲目信任孩子、完全放手要好上不少。
某位知名作家回想起自己的成长经验也感叹道:“……如果让我自己做主,(我)是绝对不会念书的……”他说当时他完全不了解“为什么必须念书”的道理。而家长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唤醒孩子那颗向上的心。
06 家长愿意配合老师的孩子,各方面表现都要好过家长不愿意配合老师的孩子教育孩子需要家长和学校老师之间的合力,家长对老师最大化的配合,才能有强大的教育力量,也才能收到最好的教育效果,才能让学习落后的孩子追赶上来不至于掉队太多。
家长配合老师最常见的情景是家长关注孩子的成长。这里以读书学习为例,只有家长进入到孩子的学习状况中,才知道怎么帮助孩子;只有家长对孩子细致入微的观察,才能真实地了解孩子的学习状态,采取的教育方式才是有的放矢。家长为孩子创设理想的成长环境,本身就是在积极配合老师的教育工作。
可以说,在孩子的成长中,父母起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父母来说,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的休闲娱乐活动,要比陪伴孩子成长更重要。
在现实中,家长愿意配合老师的孩子,无论是在学业还是在人际关系上,大都要比家长不配合老师的孩子强。
07 家长可以陪伴孩子成长,但要给孩子适度的成长空间,不过度干涉说了这么多,这些问题其实可以归结为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家长要如何拿捏好“度”的问题。
“度”拿捏的不好,比如父母过度的介入,就等于是在剥夺和弱化孩子自我成长的能力,要知道,家长无法代替孩子的成长,终有一天,孩子会因为家长这一教育方式付出代价;还有家长对孩子不管不顾,过于相信孩子的自律和自我调整的能力,同样也会造成孩子的成长问题。
每个孩子的个性都不同,家长需要陪伴孩子读书的方式与目的也就不同。
散漫的孩子若由家长稍加权威式的主导,或许能有明显的进步,但不见得学得会自我管理;顺从的孩子会乖乖遵循家长所有的安排而毫无怨言,但一旦离开家长的实现,也许就变得毫无自我主张;而个性强烈的孩子则根本不愿意顺从家长的任何一个指导。
这些问题的症结,都在于家长在介入孩子读书学习之前,没有把孩子当成一个人格独立的人,当成读书学习的真正主角。
08 结束语最后给出一个简单总结: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陪伴,但父母的陪伴应该是在基于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把孩子当成读书学习主角的基础上。在孩子读书学习这件事上,父母们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要帮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好的学习习惯越早养成越好;
2、要帮孩子真正学会自我学习,实现以内驱力为主的学习方式;;
3、要让孩子充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与成就感,大幅提升他们的学习信心。
总而言之,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出能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负责、拥有清晰的人生目标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