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陀思妥耶夫斯基《地下室手记》的隐喻意义

儒雅湘水送余波 2025-01-17 21:00:31

陀思妥耶夫斯基于1864年创作的《地下室手记》是陀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什么是“罪”,什么是“罪人”,是他一以贯之的神学思想的再现。

光到之处,黑暗退去。而陀翁笔下的“地下室”本意是太阳照不到的地方,比喻灵性的盲目——拒绝上帝之光和爱的心灵角落。

小说开篇开门见山用第一称说:“我是个病人……我是个凶狠的人”,开篇已奠定小说基调。

小说上半部分“地下室”,作者借主人公挑衅、愤恨的语气口吻,滔滔不绝、口若悬河的独白将人类中每一个个体生命的“罪性”描摹得入木三分、淋漓尽致:冷酷、恶毒、凶狠、庸俗、荒谬、放荡、醉酒、嫉妒、愤怒、仇恨、生性多疑、气量很小、撒谎成性……

在上半部分第二节里,作者借主人公直白说“主要的是,无论怎样琢磨,结果是我在所有方面都成了第一个罪人,最难堪的是我是无辜的罪人,可以说是由于自然的规律而成了罪人……”

作者在上半部分论及了人类个体生命的罪性,团体组织的罪性,如血性的屠戮、战争。通过言及19世纪法国拿破仑多次发动的战争,以及北美1861—1865年的美国南北战争。作者深有感触的说道:

……怎么谈得上文明使我们变得温和了呢?文明不过是在人的身上培养出多重复杂的感觉……别无其他,而通过这一多重复杂性的发展,人甚至还会落到在血腥中寻找快感的地步。要知道,这样的事已经在人的身上发生过了。你们是否曾经注意到,那些最最嗜血成性的人却几乎无一例外都是些最文明的先生们,……以往,人们视流血为正义,心安理得去消灭那该被消灭的人;而如今,虽然我们也认为流血是丑恶的勾当,可我们仍在干这勾当,甚至比以前干得还多。哪种情况更坏呢?你们自己去评判吧。

小说的下半部分“湿雪纷飞”,作者描述了一群地下室人的状况,也就是其罪性,

彼得堡冬天的寒冷、潮湿、雨雪纷飞正是罪人阴沉、晦暗、胆怯心理的写照,而地下室阴暗、潮湿、隐喻一个被罪恶捆绑、被魔鬼撒旦掌控的世界,其中的每一个人都活在暗无天日,漂泊无着落的日子里,他们追求的所谓“幸福、财富、名誉、地位、自由、安宁”不过如空中楼阁,可望而不可即,因为他们终身在罪中打滚兜转,所热爱一切“美与崇高的事物”也不过如过眼云烟,这群身处地下室的个体、群体找不到生命的方向。

很多当时的评论家感觉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地下室手记》笔触阴沉、晦暗、压抑,这是被罪捆绑之人的不正常心理的投射。

陀翁笔下的“地下室”隐喻这个罪恶的世界,地下室人隐喻这个世界的罪人,他们见不到光,常年生活在黑暗忧愁、罪恶捆绑、撒但手下,是一群被罪奴役的人。

“地下室”是关于人类生存环境的现代隐喻,“地下室人”的处境,也是我们每一个被罪捆绑之人的处境。

而真理必使人得以自由,那就是道——上帝,就是从上帝来的光和爱能使我们得以自由。陀翁是一个虔诚的东正教信徒,他一辈子力践躬行其信仰。

0 阅读:1
儒雅湘水送余波

儒雅湘水送余波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