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城堵得苦,我有几个大招

黄埔圈圈 2024-03-28 03:56:14

前几天有粉丝留言说,黄埔区内部道路通达性不高,特别是科学城现在越来越堵,希望我们多发点关于道路交通建议的内容。去年区人大代表提出的《关于治理科学城附近交通拥堵点的建议》就非常好。

重要的议题呢,我们不会放过。但一般也不会随便敷衍几句了事。

01

开泰-开创大道快速化

今天刚好看到人民网上一条关于开泰大道快速化改造的留言。当中提到了一个吓人的数据:

目前科学城通勤车辆日益增多,而开泰大道红绿灯数量过多,从科翔路至连云路仅10公里,红绿灯高达23个,严重影响通行效率。

网友还提到,开泰大道与荔红二路交叉口高峰期,每次都要等几次红绿灯才能通行。

开泰大道的问题,去年我们也有提过:开泰大道一路密布的红绿灯,高峰期让司机们开得抓狂。

其中,开泰大道与荔红二路交叉口的拥堵,相比科学城其他路段,毫不逊色。

这个路口与开创大道香雪站路口,形成了“H”型拥堵,应该是科学城最严重的堵点之一,与广汕路-开创大道路口,不相上下。

香雪这个“H”型堵点,再过一两年,毫无疑问会更糟糕。

网友提到,荔红二路西侧正在建设保利华美香雪城和东侧的青年创业园,会新增不少写字楼、商业,车流量大幅增加。

但网友忘了一点,周边这几年新建多个楼盘,包括品秀星樾、时代天境、时代天韵、保利锦上、华甫旧改等等,居住人口猛增。

这些楼盘的业主,如要前往区府附近和科学大道-神舟路一带上班,或通过北二环高速外部通勤,这两个路口是必经之地,高峰期必然会更堵。

所以,开创大道和开泰大道快速改造,修建隧道或高架,成为火烧眉毛的重大民生实事。

不过,最近官方针对上面网友留言回复,仅仅提到信号灯调整优化,并未涉及最根本的快速化改造问题。

当然,这里面涉及两个部门。交通信号灯归交警部门管。快速化改造是住建部门的事。

关于信号灯调整,交警大队回复称:

开泰大道路段已设置全天信号灯联动方案,在正常车流情况下,可有效减少车流停车次数。下一步,将对开泰大道路段进行调研,增加绿波通行路段,有效减少车辆停车次数。

红绿灯波段优化调整,不能说没有效果,但在高峰期效果实在有限。

02

打通东西向次干路

治本,还得尽快实施快速化改造。

但也不要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要从更广的层面全盘梳理科学城现有路况,尤其是从产业与居住——职住通勤角度,进一步优化交通路网。

实际上,即便开泰大道全线快速化,恐怕也难承载高峰期巨大的车流,整体速度快不起来。

何况,短期三年五载,开泰大道全线快速化改造,也不太现实。一方面,沿线交叉口多,南北向通行需求大,不可能把所有路口都封闭。另一方面,全线改造,短期内也会加剧拥堵。

在快速化改造前,其实有必要打通科学城东西向的次干路、支路,疏解分流开泰大道、开创大道两条主干道的压力。

需要看到,科学城从最西端的天河交界,到东端云埔片区、增城交界,直线距离长达约14公里。

但纵贯科学城东西向的主干道,仅有2条:开创大道、开泰大道-科学大道。

还有半条光谱路,仅从大观路修到新桂路,临近北二环高速火村立交,就成了断头路。

严格说来,开泰大道-科学大道并不顺直,也还要通过红绿灯转换衔接。

更为糟糕的是,除了这三条主干道,东西向的次干路和支路,就更少了。除了一条香雪大道、汇星路,其他长度超过1公里的次干路和支路,几乎为0!

而香雪大道科学城北侧,两端是大山,并未与主干道贯通,对于疏解科学城高峰期交通压力微乎其微。

这几年,科学城南北纵向道路,倒是规划、修建了几条快速路,包括开放大道、创新大道、科知快速通道、开达路南延线接入开放大道。

反而东西向道路建设严重滞后。而恰恰东西向的交通流量,比南北向更大。

因此,确有必要加快谋划实施东西向道路的建设。

除了开泰大道、开创大道快速化改造,这几条次干路和支路,建议加快打通:

1、沿广深高速两侧,修建两条纵贯科学城东西向的主干路、次干路。

一条是光谱东路向东穿过火村立交向东延伸,经火村旧改南侧高速绿化带,接入东明一路。

同时,拓宽东明一路现状双向两车道为双向四车道;并借助广深高速萝岗立交改造契机,将东明一路向东打通开创大道萝岗立交,与云埔一路、宁埔大道实现贯通。

这一段长约2公里,若能打通,将极大分流云埔、新塘陈家林居住区业主,往科学大道-光谱路沿线商务办公、南翔路产业园,以及天河东、科学城西片往云埔各大产业园区的通勤需求。

同时光谱东路在火村立交与南北向的开放大道接驳,也能承担一部分永和、永宁进入科学城西片区上班的通勤需求,不再去开泰大道添堵加塞。

另一条,加快打通石化北黄埔新材料产业园规划一横路、东吉路-规划二横路,实现东捷路、姬火路与科丰路、南翔一路贯通。

这条次干路,可解决云埔、永和、增城永宁居住区业主进入科学城南翔路产业园的通勤需求,缓解开泰大道、光谱中路的压力。

2、打通大田山路,向西贯通至天河珠吉路。这条路有助于疏解云埔、新塘陈家林片进入天河金融城的交通压力。

3、还有一些断头路、折角路,也需要打通、拉直。

比如,新瑞路东段还有550米断头路,亟需尽快打通,同时拓宽小塱村道,接入开放大道,疏解开泰大道路口压力。

科林路东段与石化路接驳处,尚有一个400多米的拐角,也需要拉直。

最终形成一条由开放大道-石化路-科林路-悦景路组成的东西横向主干道。

03

科学城拥堵根源

开泰大道和开创大道之所以拥堵,根本原因在于科学城职住功能布局不合理、不平衡——

科学城可以根据两条纵向主干道——科丰路-水西路、开源大道(开放大道),划分为西、中、东等3个片区;

又可根据广深高速-光谱路、广惠-广佛肇高速,划分为南、中、北三个区域。

从功能布局来看,科学城西区(科丰路-大观路)、中区(科丰路-开源大道),主要为商务、行政办公区,住宅偏少,尤其是科学城西区,住宅更为稀缺。

居住功能区主要放在科学城东片区和北片区(开创大道以北至永顺大道长岭居)。

简单讲,相对于科学城中心区,居住区整体在外围,由此导致了职住分离的“钟摆”现象。

加之科学城东西向轨道交通密度极低,又无快速路,外围进入产业区的路网衔接又不顺畅,上班族严重依赖小汽车出行,高峰期路面交通不堪重负。

04

科学城职住规划演变

科学城目前这种职住分离的功能布局,并非一开始就有的。

实际上,科学城早年在科学大道沿线以及南翔路一带,规划了不少住宅用地。

1998年,广州科学城奠基,并同步开展《广州科学城总体规划(1998-2020)》编制。

总规明确将广州科学城打造成为集产、学、住、商一体化的多功能、现代化新型城区。

科学城总规提出“一河两岸、双轴发展、五个中心、六个组团、六个环路、保留十四峰”的总体空间结构。

即以乌涌贯穿科学城南北,以五山-云埔规划40米干道作为东西发展轴,以珠吉路作为南北向发展轴,西、北、中、南各建一个组团,东部建设两个组团。

每个组团根据地形条件形成环路,除了中西组团公建一个中心外,其他4个组团分别建设一个中心,最后保留山林地中显著的十四处山峰。

在科学城首期控规实施的同时,科学城二期控规开始编制,以全面推动科学城的开发建设。

2004年,广州科学城二期用地控规,总用地36.82 平方公里,确定了以高新技术制造业为基础,推动科学城研究和开发,最终发展为产、学、研综合体为目标的多功能新城区。

二期控规显示,南翔路产业园、萝岗万达、开创大道南侧岭南医院地块,在当时规划为住宅用地。

同期编制完成的《萝岗区区域发展规划》,对广州科学城定位为:

以科研中试、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生物工程及新材料、新能源制造为主导的现代化多功能产业区。规划形成“一个中心+五个组团”的空间功能格局。

其中,科学城中心区是集管理、信息、会议、博览、金融、商贸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区,规划建设会展中心、宾馆酒店、办公楼等商务设施,并在周边布置相关科研中试机构。

五组团包括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园、环保产业园、光机电一体化技术产业园、其他高新技术产业园。各组团根据自己的产业定位重点发展相应产业。

随着广州城市发展空间格局的进一步明晰,科学城原有控规已难以满足地区实际发展诉求。

2012年,广州开发区首次开展《科学城、永和、东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提出了“聚核”“扩容”“转型”和“提质”等规划思路。

聚核:规模化打造公共服务中心地区;

扩容:依托轨道交通完善生活居住空间;

转型:结合产业升级趋势调整用地功能;

提质:提升地区空间环境品质。

此次控规修编,以“产城融合、平衡发展”的理念,明确了“两轴、两主中心、四次中心及十片区“的规划结构。

规划形成国际创新产业研发生产基地、高端制造产业基地、行政公共服务中心、生态休闲健康住区四大职能,以科技服务为主导,形成生物医药、信息技术与能源材料三大支柱产业。

也正是这一次修编,科学城整体规划调整最大。

当中最大的变化,是减少科学城中心区居住用地,同时大幅增加商业用地。

修编后,科学城中心区居住用地调整为153.5万平方米,大幅减少56.5万平方米,减幅高达5.6%。

而商业用地增加了292.6万平方米,相当于增加了3倍。

其他公共配套和道路用地相应有所增加。

正是这次控规修编,基本形成了科学城今天的城建格局。也可以讲,今天科学城的利与弊,大抵源于这次修编。

广州市城规院在梳理总结广州科学城的经验和教训时,如是指出:

科学城规划的变迁,其土地利用结构存在较为明显的演变趋势:

从早期工业主导的用地结构逐步向以工业为基础、多元城市功能并存的方向转变。

但是,广州科学城的生活空间仍显不足,总规和两版控规都没有在科学城范围内规划独立的居住组团,未能满足本区域就业群体的居住需求。

公服配套方面,虽已规划建成了一些大型设施,如广州国际羽毛球中心、广州国际网球中心等,但对于人们日常生活需求更加强烈的社区基本服务设施数量及分布仍有不足。

道路规划方面也是按照一般新城的做法,采用大街区、宽马路的路网体系,未能形成良好的生活氛围,未能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导向。

0 阅读:3

黄埔圈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