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吴国有个叫韦曜的人,酒量不好,每次赴宴,孙权总是偷偷地叫韦曜喝一杯。南北朝时期,王肃逃到了北魏,但还是有喝茶的习惯,一喝就是一大杯,被洛阳的读书人称为“漏壶”。在一次晚宴中,孝文帝曾对他说:羊汤和鱼汤相比如何?干酪和茶的比起来怎么样?”王肃说道:“绵羊是陆地上最好的食物,鱼也是最好的食物,只是每个人的喜好不相同。
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们的生活与旅行也有一定的改变。室内家具最大的改变就是普及了“胡床”。胡床是一种被牧民带到内陆的可折叠的座椅。在此之前,汉族人民一般都是双膝跪地,或者盘着双脚,但有了这个座椅,他们就可以像我们一样,把脚放到地上。另外一项重要的改变是,在人类的旅行和交通工具上,出现了一种叫做“马蹬”和“项圈”的东西。在秦、汉时代,骑乘在干里城的人,都是依靠双脚托着马肚来驾驭战马,后来他们向草原人学习了如何利用马镫。从最近几年长沙发现的一批西晋兵马俑来看,最起码在这个时代就出现了一种类似于“马蹬”的东西。在两宋时期,有了马鞍,可以让骑士们在马背上保持稳定,即使遇到激烈的战斗,也不容易从马来摔下来。如果是一般人,带着一双带着鞍具的脚蹬,上马和下马都会变得更加轻松,驾驭起来也更加得心应手。马颈圈是一种用于牵着马儿的装置,它围绕着马儿的颈部,压迫着它的肩膀,这样当它拉动马车时,就可以利用它的胸和肩膀的力量。
在西汉后期,战争爆发之后,大量的马死去,于是,以牛为主要运输方式。牛肩很宽,可以把马鞍放在它的肩膀上。根据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图画,可以看出,由于牛车的出现,对车架产生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并逐渐对车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到了两宋时期,已经有了完整的项圈套,这就极大地增加了载重。五百年后,这种技术流传到了欧洲,当时欧洲人都是用马脖子来拉车,后来又从中国引进了这种技术。于是,马颈圈成为了欧洲人在中世纪时最具影响力的一项创造。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人民的心灵世界也不是一片黑暗。漫长的战争并没有让这个世界陷入彻底的黑暗状态,反而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这个时代的科技水平,是人与大自然抗争的结果,它仍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在算术、天文学、历法等方面。曹魏时,数学家刘徽运用“割圆术”,将其计算至小数点后四个位数。
刘宋时的大学者祖冲之,发现了一个新的数字,叫做圆周率。这个发现领先于欧洲大约一千年。祖冲之的儿子祖暅,同样精通数学,曾在圆球上,找到一个方程式,用来推算圆球的大小。汉代在经历了漫长的时间后,其缺陷逐步显露出来。在东晋时期,虞喜就曾观察到,每个星辰年和日月年并非一模一样,大约50年就有1个度数的差异。这种对岁差的发现,使历法学家们能够编写出比以往更加精确的新日历。之后,祖冲之又根据这个结果,写下了《大明历》,将一年定为365.2428日。此后七百多年,《大明历》仍然是世界上最精确的历法。北魏末期,张子信用了三十多年的时间,一直在孤岛上观察天空,推算出太阳、月亮、星星的运动轨迹,最后修正了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