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5月王善堂与陶铸同时被捕,结局出人意料:
王善堂被捕后,随后叛变招供 ,出卖陶铸等党内同志,后来被国民党枪毙;
陶铸被捕后,不惧严刑拷打,大义凛然。被国民党当局判处无期徒刑,后来经周恩来、叶剑英营救出狱。
如此结局,让人不能不一探究竟。

一、王善堂曾任中共南京市委书记,从事兵运工作,先后两次被捕后叛变。
王善堂两次被捕入狱。每次被捕入狱自首之后又混入共产党内。
1932年2月,在王明左倾路线的指挥下,中共南京地下党组织的暴动被敌人镇压,军委书记路大奎、市委书记王善堂被逮捕先后叛变,供出了南京中共地下党员的名单,特委书记李耘生等5位领导人被杀害,致使南京地下党组织遭受严重破坏。
1933年,王善堂自首之后又趁机逃回,重新混入共产党内。中央局派他到福建国民党驻军刘和鼎部做兵运工作。而后接到通知到上海接受新任务。
五月十八日早晨,王善堂离开亭子间前往十六铺轮船码头,准备启程去江西。不料在码头上被特务认出被捕,旋即供出在亭子间同住等待上级指示的陶铸。
王善堂虽然叛变并有所表现,但国民党当局本来就对他不信任,两次反水反复无常,又在国民党军队里搞策反。为此对他十分恼火,为此对他实施秘密处决。
当时在参加政治犯审查小组工作的钱瑛、童小鹏对当时的情况有所回忆。其中有人提出这样的疑问,王善堂供出陶铸是中共福州中心市委书记,为什么还被枪毙?
刘顺元等人分析认为,王善堂两次被捕,招供之后已无利用价值,又被派到国民党军队里搞策反,有隐患。所以被处决。
二、陶铸被王善堂的出卖被捕,拒绝投降,被判处无期徒刑
陶铸1908年生,1926年黄埔军官学校五期生,同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29年担任漳州特委书记、福建省委秘书长等职。1932年1月,年仅24岁的陶铸担任中共福州中心市委书记。
1933年3月,当时主持中央工作的王明已决定调陶铸到江苏省委工作,主编江苏省委的内部机关报《精华报》。正在闽东指导武装斗争的陶铸到通知后,立即回到福州交接工作,市委书记一职由组织部部长陈之枢接任。
4 月 下旬, 陶铸化名刘育才匆匆赶往上海, 一道同行的有王善堂.也是重新安排工作去上海国民党军做策反。在当地交通站的安排下,陶铸、王善堂同住在上海四马路附近租的一个小亭子间里。
1933 年 5 月 18 日, 王善堂 前往上海十六铺轮船码头,准备启程去江西,被码头上巡视的国民党特务认出当场逮捕。
此时这已是王善堂第二次被捕。这次被捕没等动刑,即刻招供,首先供出陶铸。将敌人领到了他们共同租住的亭子间。于是 陶铸被捕。先被关押在上 海市公安局,后被转移到南京宪兵司令部拘留所。
历经刑讯逼供,陶铸铁骨铮铮;国民党中央党部派人劝降,叛徒王云程诱导, 一概拒之。
鉴于陶铸冥顽不化,三个月后,陶铸被移交国民党军法处,被判处无期徒刑,实行终身监禁。在狱中陶铸还建立秘密党支部,担任书记,在狱中与敌人展开不懈斗争。
全面抗战爆发后,1937年9月,周恩来、叶剑英就释放政治犯问题与国民党交涉,在中共中央住南京八路军办事处努力下,陶铸等人被营救出狱。
当时也在参加政治犯审查工作中有人提出疑问,陶铸没有自首,为什么没有被国民党枪毙?
刘顺元等人分析认为,陶铸毕竟是国民党黄埔军校五期生,当局还对他抱有幻想,有些法官出于正义感不忍心加以杀害。
三、陶铸的哥哥陶自强在1967年写信检举陶铸,这对陶铸打击很大。
陶铸父亲、伯伯参加过辛亥革命,1918年被反动军阀抓捕杀害。陶铸和哥哥陶自强在艰苦环境中成长,后来两人都进入黄埔军校,也都加入了共产党。
陶自强在1935年被捕后,革命意志不坚定,被迫脱党。
10年动乱中,有人为了整垮陶铸,收集他的黑材料,扣上“特务”的帽子 。追查历史问题。自然而这就找到了陶自强。
一些人为了达到目的,逼迫他举报陶铸。把 陶自强抓捕起来,大搞逼供信。给他造成了严重的心理、生理伤害。
陶自强生性懦弱。被逼无奈,只能按照居心叵测者要求,写了一封检举信給党中央,举报自己的弟弟陶铸是叛徒,曾经背叛革命。
这封举报信使陶铸的处境雪上加霜,亲人的背叛让他备受打击,他变得郁郁寡欢,身心受到极大打击。1969年11月30日,在合肥含冤病逝,享年61岁。
1978年底,陶铸恢复清白,陶自强请求原谅,参加弟弟的追悼会被拒绝,陶铸的妻子曾志难以释怀。侄女陶斯亮得知他身患癌症,回信表示不再记恨他,不久后陶自强在自责中去世。

参考:
童小鹏《风雨四十年》
杨立仁《钱瑛:中共一枝梅》及网上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