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时,为何接连爆发永王李璘之乱,是唐朝内斗的延续

世界名人的过去 2025-01-24 02:58:51

公元756年,唐玄宗连夜带着杨贵妃和杨国忠逃往四川。然而,这一路上隐藏着一场惊天大阴谋。锡城到凤翔的路途中,马嵬坡变成血腥战场,禁军将士围住唐玄宗的銮驾,杨贵妃在将士的呼喊声中被缢死在一棵梨树上。

这一场血淋淋的事件实际上是太子李亨策划的一场政变,为了排除异己,李亨通过禁军将领陈玄礼实际操控局势,彻底拔除杨国忠的势力。在此之前,李亨已经带领一支人马提前赶往凤翔。此后不久,李亨就在灵武自行宣布即帝位,是为唐肃宗,改元至德,遥尊玄宗为太上皇。可以说,安史之乱加速了太子李亨登基的步伐,同时也为唐玄宗之后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唐玄宗在位四十余年,创造了国泰民安的开元盛世,晚年时,杨国忠的专权让太子李亨心生恐惧。李亨惧怕杨国忠势力的吞噬,明哲保身,他学会了装聋作哑,甚至将最亲近的韦妃都休掉,以此显得低调安分。而唐玄宗对于太子的恐惧心知肚明,故意制造李亨对自己的依附心理,以达到控制大臣臣子的目的。唐玄宗的这手好算盘在帝位传承上显得得心应手,不料李亨却在关键时刻倒戈。

至于李璘,他曾是玄宗派去江南募兵的得力使臣。安史之乱之后,玄宗虽称太上皇,但对权力的执念依旧未减。他下诏任命李璘为山南东道节度使,事实上是通过李璘在江南招兵买马。然而,李璘并未意识到自己成了父亲与兄长政治博弈的棋子,以致在后来被李亨视作威胁而被剿灭。李璘之乱本是唐玄宗最后的一张王牌,却因招数失败,导致自己与儿子李璘双双成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马嵬坡上一场激烈厮杀,撼动了整个唐朝的元气。不仅杨贵妃香消玉殒,连唐玄宗也被逼入绝境。李亨的灵武登基,使得这场父子之间的权力争夺战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唐玄宗试图通过蜀地的三位心腹——韦见素、房琯、崔涣去凤翔监视李亨,而李亨则摆出一副针锋相对的态度,派这三人到地方上去执行无关职务。被冷落的三位心腹只好打道回府,唐玄宗见此气极,开始在蜀地另立中央,形成两个大唐朝廷。

天宝十五年七月,李亨在灵武登基称帝,史称唐肃宗。他在灵武即位后,立即对唐玄宗的人进行大清洗,所有反对自己的势力均被罢免或贬谪。唐玄宗虽然身在蜀地,却屡次下旨企图掌控大权。这中间夹杂的一场权力斗争,使唐玄宗和李亨的父子关系陷入冰点。更可笑的是,李亨每次向唐玄宗下诏书时,开头都恭敬地写上“奉太上皇诏”,这让唐玄宗无奈地感受到自己的控制力在一点点丧失。

李亨开始表现出对父亲与宰相李林甫、杨国忠等权臣的隐忍态度。他甚至装病多日,只为让权臣们放松警惕。然而,作为潜在的继承人,他在权力角逐中逐渐显露出冷血与果断的一面。终于,在马嵬驿以杨贵妃缢死为代价,拔除了杨国忠势力,李亨成功踏上了皇位舞台。而这一切的核心乃是李亨对权力的渴求和对时局的敏锐判断。

唐玄宗尝试通过灵活策略夺回已失的皇帝之位,而太子李亨则在蜀地周旋于老父的心腹与朝廷大臣之间。随着时间的推移,李亨逐渐稳固了自己的地位,唐玄宗的夺权愿望也变得毫无可能。

0 阅读:0
世界名人的过去

世界名人的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