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本来是没有名字的,老子无奈,于是“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就是说,“道”只是个代称,“大”也仅仅是“强名之名”,都不是其真名。
之所以以“道”代称之,意在表达万物的所由来处,之所以强名为“大”,意在表达万物总源头的弥纶无涯。
其实,老子“论道”,并不局限于“道”,他会根据其功能作用,赋予“道”以不同的代称,比如表达它的杳冥深远就用“玄”,表达它的幽微不可得见就用“微”,表达它的混沦不可分开就用“一”,还有“始”“母”“谷”等等,分别指代它的初始之状、生养之功与虚空之性。
而在“孔德之容”一章中,则用“不去”来表达它的“恒在不去”。在本章中,“其名不去”并不是说他的“名字”一直在,而是说它的名字就叫“不去”。
本文除了探讨道的名字之外,还将对本章涉及的其他问题一并探讨,比如“孔德”是什么德?“众甫”是何物?“众甫之状”又是什么样子?为何有人把这些事物跟生殖崇拜联系在一起?
有大德之人,无所不容,故能“惟道是从”这样的解释对吗?上述那些概念远离我们的生活,看起来的确很神秘,如果不排除这些疑问,那么它会一直“玄之又玄”地神秘下去。
正因为人们赋予大道以神秘色彩,所以,从来都不缺以神秘文化的视角来解读《道德经》的人,就像南宋理学家林希逸所言:老子之所以难懂,道家(他指的是道教)的神化是内部原因,还有佛教思想的植入、儒家“异端邪说”的排斥,最终造成老子思想的神秘莫测或荒诞不经。
那么,上述那些概念到底作何理解呢?请看原文;
孔德之容,唯道是从。道之物,唯恍唯忽。忽呵恍呵,中有象呵。恍呵忽呵,中有物呵。幽呵冥呵,中有精呵。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顺众父。吾何以知众父之然?以此。
对于“孔德之容,惟道是从”的解释,虽众说纷纭,但归其大类,约有两说,其一:“孔”即是大,即是盛。“容”即是容纳、包容,意即有大德之人,无所不容。河上公、陆希声、李涵虚、南怀瑾等人持此说。它与“上德”“玄德”三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据南怀瑾先生考证,佛学初来中土也有“孔德”之说,后因孔子故,改“孔德”为“大德”,佛门现在尊依然称某某“大德”即是这一传统。因此,“孔德”即大德。
其二:对“孔”的解释不变,但“容”不是容纳,而是容貌、形态、样子。随机查了三十多家“老子注”,持此说者占七成左右,比如王弼、唐玄宗、苏辙、吕惠卿、林希逸、憨山德清、魏源等人。
略有不同的是,王弼虽将“容”解释为形态,但他把“孔”当作“空”,因此,孔德,即是“以空为德”,如此,方能从道而行。
两种解释相比较,第二种文通理顺,更为妥贴。而第一种解释,不符合原文文意:大德的包容,惟道是从,语法上就说不过去。
因为它的名字叫“不去”,所以通过它就能探知万物的真相有的学者从音韵学的角度认为,帛本“自今及古”合韵,传本”自古及今“不合韵,其实王弼本《道德经》原文也是“自今及古。这种争议意义不大,只要不影响思想表达,合不合韵不必太在意。
问题是“其名不去,以顺众甫”不好理解:大道无形无名,故云“字之曰,强名曰”,就是说这个所谓的名,只是一个假借,并非真名,既非真名,又岂能“自今及古,其名不去”呢?
原来这个所谓的“其名不去”,不是通常理解的“它的名字不会消失”,而是说:“它的名字就可以称之为‘不去’。”
这种理解可能就遭到不少人的反对,但是若不这样解释,就没法贯通“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顺众父”的全部意义。并且这样的理解也不是没有依据的,很多注解大家均有此意。
比如王弼说:至真之极,不可得名,无名则是其名也。自古及今,无不由此而成,故曰,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也——它没法命名,因此“无名”就是它的名字,自古以来,万物都是因为它而呈现,所以叫它“不去”。
这并非意淫,众多大家皆有此意,河上公就说“道常在不去”。苏辙、吴澄说得更清楚:苏云“古今虽异,而道则不去,故以‘不去’名之。
吴澄说:“不去谓常存也。自古及今不变灭而常存,故以‘不去’二字名之”——苏辙的“以不去名之”,吴澄的“以‘不去’二字名之”,直接点名了以老子实则以“不去”指代“道”。
另有唐玄宗、成玄英、陆希声、吕惠卿、王真、朱元璋等等,皆以“不去”名“道”。
虽不敢说这个思路就是对的,但本人赞成这一理解方向,也妨碍别的解读方向,只要能说服自己并让他人信服,就算不错的解读。
“众父”就是万物之父,这与生殖崇拜毫无关系本章最后说“吾何以知众父之然哉?以此。”简单理解就是:我是怎么知道万物来源的呢,就是根据那个一直存在而“不去”之物而知道的。
这里有个“众父”,而传本均写作“众甫”,那个更准确?
晚清朴学大师俞樾认为:“众甫”即是“众父”,与“万物母”“天下母”意同。而帛书甲乙本和汉简本《老子》的出土,证明俞樾的训诂是正确的。
这里还涉及到关于“父”“母”二字的比喻问题:为何老子喜欢用“母”不很少用“父”来喻道呢?
其实这两者在表达“万物根源”的意义上,其功能是一样的,只是在强调“道”的根本性同时,需要突出柔弱而能生的功能时才会选择用“母”字,有些学者认为老子有生殖崇拜和女性崇拜思想,那种观点没有依据。
因为“父”“母”二字虽都有“源头”“来处”之意,但在表达大道的柔弱、清静、处下、不争以及“生生不息”方面,“母”字具有更直接、更直白的优势,所以会选取“母”字。
同时,老子论道,是男人跟男人之间的对话,他所讨论的是大道的功能属性,为了方便直白的论述,他会选择更能体现他要论述思想内容的词汇,这与生殖崇拜扯不上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