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段历史都是当代史,我们关注历史首先是为了未来。
敬请关注头条@不负人生优雅,为您讲述别具一格的历史军事故事。

华沙
不着边际的谎言
华沙起义,堪称二战中最具争议的事件。众多参与者里,除了德国人之外没有一个赢家:对于波兰流亡政府而言,起义的失败意味着它对战后波兰政治的影响力被极大削弱。波兰的民族主义者也因此而遭受重挫,看起来,似乎得到苏联政府支持的波兰共产党人获益最大,但他们和苏联人一样,从起义开始后不久,就一直遭受到严重的怀疑,起义军更是坚持一个看法,苏军顿足于维斯瓦河河畔,坐视波兰人被优势的德国人消灭。
除了苏联人,英国和美国同样被严厉指责,指责他们对斯大林过分姑息,没有在外交上坚决支持波兰流亡政府的“合理要求”。来自英美有限的空投支援,英国人不让波兰第一伞兵旅参战等行为,同样被起义军诟病不已。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没有结束时,上述的争吵只限于外交层面,而且很快就被平息。但是当冷战开启后,关于华沙起义的分歧最终最终却变成了苏联和西方交恶的重要转折点:
西方国家指责红军拒绝为起义提供及时的援助,而苏联人则指责反共的地下军的鲁莽、冒险和不配合。
华沙起义变成了东西方阵营意识形态交战的一个白热化的战场。
不知道大家发现一个可悲又可笑的事实没有——无论是苏联还是西方,他们是那么投入的互相指责和开展论战,却没有谁有精力和时间去指责真正的元凶——纳粹德国。
镇压华沙起义和故意摧毁华沙这座城市,其实和屠杀犹太人、对苏联公民烧杀掳掠一样,都是纳粹德国犯下的严重战争罪行之一。结果德国人仿佛毫无关系一样被动的从这个事件中被摘除出去了。。。

波兰的起义军部队
当苏联解体后,西方国家对于华沙起义的结论更是盖棺定论——苏联红军在斯大林的授意下,故意停止了进攻,好让德国人有时间去镇压由资产阶级流亡政府领导的民众起义。因为波兰国家军在苏军即将攻入城市前夕发动起义的目的,就是要在红军到来前从德国人手里解放这座城市,并掌握控制权。
这种说法在国内居然有许多人也深信不疑。
但这就是个漏洞百出而且根本站不住脚的谎言。我们可以举出很多实例,来证明在任何时候红军都没有主动放弃过夺取华沙的努力。即便反对者故意对红军经历了长时间作战后面临的困难视而不见,也不能信口开河的下结论,说斯大林会在德军消灭波兰起义军时故意袖手旁观。
相反的是,起义让斯大林更加决心尽快夺取华沙。因为当8月1日起义开始的时候,斯大林、波兰人甚至包括德国人自己,都根本没有想到它会失败;要知道,在1944年苏军发动了规模空前的“巴格拉季昂战役”后,德国人的阵地正在土崩瓦解,起义在这个时间发动,是有可能成功的。

华沙起义现场拍摄的照片
但是,起义成功的唯一条件,就是苏军能够迅速进入波兰首都。正因为华沙起义的领导者的反苏立场,决定了苏军应该尽快进入并夺取华沙,这才是合格的政治家和统帅会做出的决定。可能有人还会狡辩,说斯大林是担心苏军和华沙起义军发生流血冲突,让自己在国际上无法交待,就乐于让德国人替他镇压波兰人了——相信这点的才是最无知的人:
首先,苏联军队不是第一次和波兰国家军打交道,自从苏军在1944年初越过战前的苏波国境线后,两者就一直在打交道,有时是合作,但更多的时候是冲突,在拥有绝对实力的苏军面前,波兰国家军的下场要么就是从冲突地区撤离,要么就是被缴械收编,指挥官不老实的话,后脑勺上还会被喂上一发“九克药丸”。
所以,我很想反问这些阴谋论者一个问题:你们凭什么会觉得,拥有百万雄兵,数千坦克飞机大炮,身经百战、士气高昂的苏联红军,会害怕1-2万名缺枪少弹,没有任何重型武器,最多算是支半正规军队的波兰起义军呢?
最希望苏军解放华沙的,是起义者啊!
对于苏联下一步直捣柏林的攻势计划来讲,华沙无论从战略还是军事上来讲都非常重要,政治上的好处自然不用多说——解放华沙的苏军能够摆出一副真正的“波兰首都的拯救者”的样子,并在政治上加以利用。
从军事方面来讲,斯大林无论如何也不会放任华沙落入其他人手里。首先,攻占华沙后,除了奥得河这条德波界河,到柏林的地形就是一马平川,非常适合苏军的机械化部队高速推进;其次,稍微有点军事常识的将领,都不敢放任一个有敌对情绪的政府在背后掌控华沙这样的一个关乎补给线生死的战略要地啊。
华沙起义的领导者们同样很清楚这点,他们在8月1发动的起义,与其说是预计到苏军会占领华沙,不如说是想迫使斯大林优先考虑占领这座城市而不是绕过它。
这才是波兰人冒险发动起义的依仗。这恰恰说明了,波兰起义军并非毫无头脑,也不是被意识形态洗脑的机械人,他们的算盘打的很精。而爆发的起义的确让斯大林夺取这座城市的意愿更加强烈了——可惜的是,他当时没有能力做到这点。

指挥第一次进攻华沙的朱可夫元帅(左)和罗科索夫斯基元帅。
任何一次重大军事行动的成败,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会起到很关键的影响。而苏军大本营做出迅速攻占华沙的预测,是基于德国国防军在白俄罗斯战役中被粉碎的事实,但是谁也没有想到,退守维斯瓦河防线的德国人会在短短一个多月里全面恢复了实力。
而进攻的苏军却因为长时间作战,导致人员和技术兵器都损失很大,拉长的补给线不仅无法及时补充损失,就连基本的进攻所需的物资都很难保证。而更加关键的是,快速推进的苏军已经超出了野战空军掩护的范围,德军重新夺取了战场上的空中优势。所有的这一切,都导致了苏军速胜的希望化为了泡影。
的确,斯大林可以下令,调动其他战线的部队,集中所有可以用的部队来夺取华沙,但即便这样,谁能保证就能够在很短时间里拿下目标呢?要知道,德国人不可能坐以待毙,以华沙为重要防御节点的维斯瓦河防线也是希特勒要力保的,苏军需要大量时间来调动部队,准备进攻物资,德军同样可以搜刮兵力来加强防线。
更何况,1944年8月夺取华沙的计划,只是苏军在长达1000余公里战线上的重要作战计划中的一个,大本营不可能去损害和夺取华沙同等、甚至是更加重要的其他目标。而最重要的一点是,苏联人认为没有必要采取这种极端的行动。他们认为,他们在华沙地区的军队足以在数日内而不是数周内拿下这座城市。
和华沙起义的情况类似的就是发生在1944年8月19日的巴黎起义,法国的起义者用同样的举动迫使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改变了既定的进攻方向——按照盟军最初的方案,他们是不愿意背上巴黎这沉重的后勤负担的。
波兰的流亡政府自己堵死了所有出路

我们不会否认,斯大林对国家军、对起义本身和对伦敦的波兰流亡政府的反共反苏立场抱有很明显的敌意,因为这种敌意会威胁到他设计的战后安全战略——战后的波兰应该是一个对苏联友好的国家,并充当防御德国可能的再次进攻的最西部屏障。
再说了,哪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会为一个没有任何实力的敌对势力而委曲求全呢?不动手收拾他们也就算了,连脸色都不能给,凭什么?
无论西方的史学家如何贬低甚至是抹杀否认华沙起义过程中苏联的努力和支援,但所有人都无法否认的是,直到华沙起义前,斯大林对战后波兰的政策都是:
只要能够维护苏联的利益并确保苏联战后在波兰的政治影响力,他愿意在满足了苏联的硬性条件的前提下和国家军以及波兰流亡政府和解。
最具讽刺意味的是,就在8月1日起义爆发时,波兰流亡政府的总理斯坦尼斯瓦夫·米柯瓦依契克就在莫斯科。他当时好不容易才能和斯大林坐下来谈判,协商签订恢复外交关系的苏波协议。
恢复外交关系只是次要目标,主要目标还是要商谈战后波兰的国境线划分问题。早在德黑兰会议期间,美国和英国已经原则上同意了斯大林提出的战后波兰边界线要求——波兰的东部边界将沿寇松线(它和苏德两国在1939年9月划分的界线非常接近),并用在西部获得的德国的土地来补偿它的领土损失。
而最具争议的地区,就是1939年9月后才“自愿”加入苏联的西白俄罗斯和西乌克兰。如果坚持“自古以来”的理由,苏联政府无疑对该地区的主权要求更为合理,因为上述地区在过去的200年里,都是俄罗斯帝国的领土。一战后才再次独立建国的波兰,是在苏联建国初的衰弱期,从苏联手中夺取的。
苏联政府一直以来,都声明支持一个强大而独立的波兰,一个在东边以寇松线为界,西边以从德国重新获得的“波兰自古以来的土地”为界的波兰。另外,在西白俄罗斯和西乌克兰,苏联也愿意把任何以波兰居民占多数的地区转让给波兰。

1945年2月,雅尔塔。
在美国和英国的劝说下,斯大林终于同意和坚持反苏立场的波兰流亡政府谈判,但莫洛托夫同时也表明了苏联的强硬立场:莫斯科愿意与伦敦的波兰人谈判,但前提是必须改组他们的政府,必须把反苏分子清理出去。
所以说,承认寇松线、改组流亡政府,这就是苏联在波兰问题上的一贯立场,没有任何妥协的余地。但可悲的是,波兰流亡政府同样在这两个方面寸步不让。
波兰人的硬骨头和傲气值得我们钦佩,可是国际政治交往从来都是以绝对的实力作为基础的。弱国无外交,曾经的中华民国就深受其害。而现如今的波兰流亡政府,却连当初的北洋政府都不如——国家被瓜分了,真正的政府首脑让一锅端了,一群二流政治家最终在伦敦安了家——所有的开销、包括那支小小的军队的军装、武器和一应补给,全都靠英国人提供。
更不用说美国和英国政府现在还有求于苏联,前者想让苏联出兵打日本,后者则是要让苏联同意将法国列入五常,以免未来在欧洲势单力薄。
摆在波兰流亡政府面前的选择余地并不大,他们也不可能得到英美两国的决定性支持:
第一个选择:同意苏联的国境线要求,这样至少还能够组建一个有相当数量的流亡政府成员在内的民主政权——苏联是真心诚意地接受一个包括流亡政府总理米柯瓦依契克在内的,能够和苏联合作并且基础广泛的政府。尽管成立一个完全左翼的政府对苏联来说非常容易而且吸引力极大,但是当时的波兰共产党不够强大,无法有效地统治属于坚定的民族主义分子的那部分波兰人。
第二个选择:流亡政府强硬到底,完全拒绝苏联提出的任何领土要求,天天在伦敦“强烈抗议”,试图用毫无实质性内容的道德绑架逼迫英美政府替他们做主。与此同时,丝毫不考虑自己被完全绕开的可能。尽管斯大林在1944年7月22日终于同意了波兰的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盟友成立波兰民族解放委员会,但他部分原因是需要一个地方政府机构来管理被红军解放的波兰领土。同时仍然对波兰流亡政府抱有耐心和容忍。
我们在此不用去讨论圣母们最喜欢的形而上的东西,比如著名的“虽然他们失去了国家,天天吃土吃炸弹,但是他们得到了自由”之类巴拉巴拉的。形势比人强,试问各位,换了你们处于波兰流亡政府这么个境地,你们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呢?
伦敦的波兰人最终还是选择了第二条路,他们成功地将斯大林本来就不多的耐心消磨得一干二净,还在和已经占据了波兰东半部国土,并成立了一支完全按照苏军模式打造的部队的波兰民族解放委员会谈判时坚持:
新的临时政府要以他的流亡政府为基础,同时还坚持由国家军收编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即波兰人民解放军第一集团军)。
如果大家不太理解流亡政府的要求,我来举个栗子——这就好比1949年即将“百万雄师过大江”时,打南京来了位高官,张嘴就要求双方成立联合政府,但是这个“联合政府”必须以南京政权为基础,共产党人只能得到一些次要职位,还没有什么发言权和决策权。
同时,被打得七零八落的国军部队还要收编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而这支“游击队”刚刚在三大战役中将国民党主力部队一扫而空。
这还有什么可谈的?但凡认真考虑一下这种提议都是对正常人的莫大侮辱。。。

苏联的坦克进入了德国。
正如罗科索夫斯基元帅在1944年8月底一次不允许公开发表的采访中对亚历山大·沃思(《战争中的俄罗斯1941-1945》一书作者)说的那样:
“你是不是认为我们即使有 能力这样做也不会拿下华沙?那种认为我们不管怎么说都害怕地下军的说法完全荒谬透顶。”
在战争中,苏联人花费了几年时间和数百万士兵的代价,才终于来到了华沙,为了夺取这座城市,他们还将再付出50万人的伤亡。试问各位,他们怎么可能鼓动起一次对自己有利的起义却又抛弃了这些华沙人让他们去送死呢?
本文为不负人生优雅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各位朋友们,都看到这里了,点个赞再转发一下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