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千古名相,也是势利小人;他功比周召,也过莫大焉。他辅秦王一统天下,废分封、置郡县、制典律、立皇威。一篇谏逐客书,文采飞扬;几笔大篆小篆,出神入化。想当年权倾朝野,一展人杰本色;叹结局英雄末路,血洒咸市。他煊赫与落寞相交,赞誉与毁伤俱存,他就是大秦帝国的丞相李斯。
“牵犬东门,岂可得乎”,这李斯最后老泪纵横的感叹,直让人沉思。当我们为这上蔡的农民因奉行“老鼠哲学”,发迹做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时候,会为他心术不正,妒杀老同学韩非而愤慨,更为他为了保住既得利益,成为“沙丘政变”帮凶而不齿时,应该探究一下其背后更深一层的缘由。
李斯少年时家境贫寒,后被任命为管粮仓的小吏,当他看见厕所和粮仓的老鼠境遇大为不同时,悟出了“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的道理。意思是一个人有没有出息就如这老鼠,关键在于能不能为自己找到一个好的环境,一个平台。这就是著名的“老鼠哲学”。
如果李斯没有受到这样的启迪,他尽可享受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幸福,吃个泡馍,喝个小酒,听听河南梆子,讲讲荤段子,那过得多么悠哉闲适。但是,他却偏偏要一头扎进这险象环生的官场,选择了这么一个他认为是最好的平台,而且凭着自己的能力和聪明才智,真真地成功了,他环顾天下,洋洋自得,傲视群雄,大有试问天下谁主沉浮之概。
然而,他奉行的老鼠哲学毕竟是对平台的一种选择,一旦认准了这个平台而乐此不疲时,为确保既得利益便会有奶就是娘,把一已之私放在首要的位置上了。于是这“沙丘政变”助赵高弄权,矫诏逼死扶苏,最终也自食其果,想牵犬东门而不得,不但成为有史记载的第一个被腰斩之人,还被灭了族。从而结束了他那城府甚深的“宫廷老鼠”的人生。他的死也让人们看到了名利场的残酷性以及做老百姓的真实快乐。若将生命放在历史和宇宙这样的时空中来俯视,则何种惯性不可掌控?
“牵犬东门,岂可得乎”成为悔之晚矣的传世名言,聪明的人,不一定就是理智清醒的人;能干的人,不一定就是行事正确的人。司马迁对李斯实际上也很是看不起的,称之为“为郡小吏”,并把这“老鼠哲学”刻意地加渲染,以此来说明自古以来这城乡差别,以及受教育程度不同的素质差异,也就是所谓“鄙儒不如都士”的道理。
不过,我还是觉得,他老人家对李斯还是有偏见的,怎么说这李斯也是个很优秀的人才,他的能力在他当政的过程中也展现得很是优异,总不能因为他来自乡下而有偏见吧,看来,这司马公门第观念还是很强哈,难怪对最后的贵族项羽,地痞无赖之刘邦,在着墨上爱憎是如此的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