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悟空欢喜不已,也不忙着找什么唐僧、妖怪,随手把金箍棒捻作绣花针摁在耳朵里,腾出手把那牌子和香炉一并拿起,转身往洞外走去,一路上更是忍不住哼哼哈哈笑个不停。
将近洞口,猪八戒和沙僧远远就听见孙悟空笑声,各自收了兵器迎上去:“哥哥这般欢喜,想是救出师父了?”
孙悟空:“这下倒不需咱们费力,只问这牌子要人便是。”
猪八戒:“哥哥,这牌子又不是妖精,也不会说话,怎的问它要人?”
“你们自己看。”孙悟空把牌子放到地上。
沙僧近前看了一眼,只见牌上写着的“尊父李天王位”、“尊兄哪吒三太子位”,不解道:“这是何意?”
“这回我进去时妖精家里已人去屋空,只剩这牌子,想是妖精供养的。看这牌子之意,妖精应是李天王之女,三太子之妹,她思凡下界,假扮妖邪,把师父掳了去......你二人且于此把守,待老孙拿这牌位去玉帝面前告个御状,叫天王爷俩儿还我师父来!”
猪八戒:“哥哥哎,常言道‘告人死罪得死罪(明律:若是诬告,告他人死罪者应判死罪。同后文“越诉苔五十,诬告加三等”:越级诉讼,原告先鞭五十,若是诬告则鞭一百五。)’,须是占理了方可为之。况且这御状岂是随意便能告的?你先与我说说,怎么个告法儿?”
“我把这牌位、香炉拿去做个证见,再书一纸诉状。”
“诉状上你要怎的写?”
“告状人孙悟空,年甲在牒,系东土唐朝西天取经唐三藏徒弟。
告为假(借)妖摄陷人口事。
彼有托塔天王李靖同男哪吒太子,闺门不谨,走出亲女,在下方陷空山无底洞变化妖邪,迷害人命无数。今将吾师摄陷曲邃之所,渺无寻处。若不状告,切思伊父子不仁,故纵女氏成精害众。伏乞怜准,刑拘至案,收邪救师,明证其罪,深为恩变。有此上告。”
猪八戒、沙僧闻言不禁称赞:“哥哥,有理!有理!必得上风也!只是须得早去早回,稍有迟疑恐妖精害了师父性命。”
“多时饭熟,少时茶滚,即回。”
孙悟空执起牌位、香炉,纵身驾起祥光直至南天门。时值天门的大力天丁与护国天王远远见了孙悟空一个个都控身弓背,不敢阻拦。直至通明殿前,有张、葛、许、邱四大天师迎上作礼:“大圣何来?”
“老孙有纸诉状,来告两个人哩。”
四天师大吃一惊,暗道:“这个赖皮,不知要来告谁哩?”却也无奈,只得进凌霄宝殿启奏。玉帝准奏,孙悟空进殿把牌位、香炉放下,朝玉帝礼拜作喏,随后把诉状呈上。葛仙翁接过,转身铺展在御案上,玉帝仔细看过一遍,即把诉状改批圣旨,宣西方长庚太白金星领旨去云楼宫宣托塔李天王见驾。

《无底洞》——凌涛、刘锡永
孙悟空近前又奏:“望天主好生惩罚他父子二人,不然,只怕再生其他事端。”
玉帝再降旨:“原告也去。”
孙悟空:“老孙去作甚?”
四天师连连劝解:“万岁已降下旨意,你快快随金星同去。”
孙悟空便真就跟着金星同去,转眼至李天王府宅云楼宫。门首有童子侍立,远远看见太白金星即回府传报:“太白金星老爷来啦。”
李天王连忙出府相迎,又见太白金星手捧圣旨,赶紧吩咐童子焚香,随即请太白金星入府,转身时却见后边还有孙悟空跟着,当即大怒。
原来当年孙悟空大闹天宫之时,玉帝封李天王为降魔大元帅,封哪吒三太子为三坛海会之神。父子二人奉旨下界收降孙悟空,却屡战不得取胜,因此李天王对孙悟空有些恼意。只是此时在自家府上也不好随意生怒,于是转头问太白金星:“你赍(jī,拿)的是什么旨意?”
“孙悟空告你父子的状子。”
李天王本就烦燥,只听一个“告”字便雷霆大怒:“他怎的就告我父子?”
“告你假妖摄陷人口之事。待你焚香谢恩,自己打开看看便知。”
李天王怒气冲冲回身摆了香案,望空拜谢。礼毕,赶忙展开圣旨查看一番,气得拍着案桌直叫:“这个猴头!他错告我!他错告我!”
太白金星劝解:“李天王且息怒。现有牌位、香炉于御前为证,只说生事的是你亲闺女哩!”
“我只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大儿名唤君吒,一直侍奉如来,做个前部护法。二子木叉,于南海跟随观世音做徒弟。三子哪吒,一直在我身边,早晚随朝见驾。女儿名唤贞英,年方七岁,人事尚未知晓,怎会下界做妖精?不信抱出来你看看!——这猴头着实无礼!莫说我乃天上元勋,本就有先斩后奏之权,便是下界小民,也容不得他人随意诬告!律法有云‘诬告加三等’!”李天王越说越气,回头招呼手下:“来人!拿缚妖索把这妖猴绑了!”
“李天王!可莫要闯祸呀!我在御前与他一同领的旨意来宣......你那仙索不凡,万一把他绑坏了,阁气(斗气、生事)。”
“金星且坐,似他这般诬告搅扰,我怎能容他!待我取砍妖刀砍了这个猴头,再与你一同见驾回旨!”
太白金星见李天王竟如此动怒,转头对孙悟空言道:“差了!差了!御状岂是轻易能告的?你也不访个实信儿,似这般胡乱生事,反倒自伤性命,如何是好?”
孙悟空全然不惧,呵呵笑道:“老倌儿且放心,丁点没事儿!老孙做买卖一向如此,定要先输后赢。”正说着,李天王已抡刀砍来,只是还未近前,哪吒三太子抢身上前拿斩妖剑架住:“父王息怒!父王息怒!”
李天王一愣,随即大惊失色。
平常父与子若有刀剑相争,为父者呵斥一声也就了事,为何李天王会大惊失色?
原来当初哪吒出生之时,左手掌有个“哪”字,右手掌有个“吒”字,因此取名哪吒。哪吒三岁时就下海闯祸,踏倒水晶宫,捉住蛟龙抽筋剥皮,李天王知道后大惊,恐生后患,欲杀之。哪吒恼怒,执刀割肉还母,剔骨还父,只剩一丝魂灵径往西天极乐世界找如来佛告状。时如来正与一众菩萨讲经,闻听幢幡宝盖外有“救命”之声,拿慧眼观望,已知是哪吒之魂,便拿碧藕为骨,荷叶为衣,念动起死回生真言救回哪吒性命,而哪吒也因此身怀神法,降服九十六洞妖魔。
只是后来哪吒回去找李天王报剔骨之仇,誓要杀个你死我活。李天王无奈,也去找如来求救,如来以和为尚(同“以和为贵”),赐他一座玲珑剔透舍利子如意黄金宝塔,又劝哪吒以佛为父,方解去父子冤仇。
也正是因此,李天王又称“托塔李天王”。
今日李天王闲赋于府,不曾托着宝塔,忽见哪吒持剑格挡,以为他又有报仇之意,自然大惊失色,于是赶紧回房取出黄金宝塔,这才问哪吒:“孩儿,你举剑挡我刀势,为何?”

《四探无底洞》——贾文涛、刘国珍、贾寅
哪吒也知自己多有冲撞,当即弃剑叩头:“父王,你是有个女儿在下界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