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淮西李希烈反叛,兵围襄城(今河南省许昌襄城县)。
一、李希烈是淮西节度使李忠臣的侄子。
李忠臣是个贪财好色之辈,好色到连手下妻女但凡长得漂亮的,他都不会放过。(忠臣性贪残好色,将吏妻女多被诱胁以通之,又军无纪纲,所至纵暴,人不堪命)
为了能尽情享受,李忠臣就把军政全部委任给妹夫张惠光。
张惠光是节度副使,原本就残暴不仁,有了李忠臣的授权,他就更加地横征暴敛起来,官员百姓都被逼得苦不堪言。
李忠臣又将张惠光的儿子封为牙将,这小子的暴横程度远超他的父亲。
淮西的百姓和官员,碰到这一家子得有多惨!
当怨恨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有人趁虚而入,这个人就是李希烈!
李希烈是李忠臣的心腹,善骑射,军中人缘贼好,都说他很有才华。就是这样有才华的一个人,突然在李忠臣背后捅了一刀。
李希烈利用百姓和将士们的怨恨,与大将丁暠等发动了兵变,杀死张惠光父子后,就将李忠臣给驱逐出淮西。
走投无路的李忠臣,只剩一人一马逃奔长安。
二、唐代宗一看,连个护卫都没有,可见李忠臣的人缘得差到极点。这样的人一旦失去了兵权,就跟废物没有区别!
不过,李忠臣好歹也是有功之臣,赏他个虚衔也能替自己攒些好名声,于是任命李忠臣为检校司空、同平章事,留在长安。(单骑赴京师,朝廷方宠武臣,不之责也,依前检校司空、平章事,留京师奉朝请)
至于李希烈,木已成舟,唐代宗也没有精力再去干预(两个月后唐代宗就驾崩了),下旨封李希烈为蔡州刺史、淮西留后(代理节度使)。
李希烈“鸠占鹊巢”之计得以实现!唐德宗继位后,就正式委任他为节度使,淮西军改称淮宁军。
成为节度使的第二年,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勾结成德节度使之子李惟岳、魏博节度使田悦起兵叛唐。
唐德宗下旨让李希烈讨伐,李希烈没有让唐德宗失望,很快就歼灭梁崇义叛军,梁崇义兵败自杀。
唐德宗很高兴,给了李希烈大量的赏赐,又拜检校右仆射、同平章事(挂名宰相),只是这些并不能满足李希烈的胃口。
李希烈想要的是梁崇义的地盘!
三、显然,唐德宗是不会给的。
刚灭了一个割据势力,不可能再培养出另一个更强大的割据势力。
不给就直接用霸占,李希烈大军早已进入襄阳,也就是梁崇义地盘的首府。已经形成事实上的占领,需要的只是获得朝廷的承认罢了。
唐德宗自然知道李希烈的心思,立刻委任李承为山南东道节度使,马不停蹄地前去接收襄阳。(甲子,以晋绛观察使李承为襄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观察等使)
李承没有让唐德宗失望,单人单骑独闯襄阳,拿出朝廷的委任状,让李希烈滚出襄阳城。李希烈自然不会那么容易妥协,各种威逼利诱李承,却没啥用。
李希烈眼看襄阳暂时拿不下,憋着一肚子火,就在襄阳城大势抢劫一番后,才带着兵离去。这事也让李希烈起了反叛朝廷的心思。
后来,在朱滔、李纳、王武俊、田悦等人都怂恿下,李希烈自号建兴王、天下都元帅,正式举起反唐的旗帜。
曾经有人告诉唐德宗,李希烈立功之后必定骄横不臣,到时必然需要朝廷用兵。当时唐德宗不信,还赞扬李希烈的忠诚。(初,李希烈请讨梁崇义,上对朝士亟称其忠)
现在终于信了!
四、被打脸了,怎么也应该打回去,更何况是年轻气盛的皇帝。
唐德宗立刻任命李勉为淮西招讨使,率军一万人救援襄城,他要在襄阳城下好好教训下李希烈,又派刘德信率诸将家应募的三千人助战。
李勉是唐朝宗室、宰相,李渊第十三子郑惠王李元懿曾孙。
李勉为官廉洁,性情淡泊,因此受到皇帝身边宦官们的排挤,被安排到烟瘴之地当岭南节度使。
后因政绩突出,被任命为永平军节度使。在永平镇八年里,他以素有德望,不威而治,关东诸藩镇十分敬重。
李希烈叛乱时,李勉临危受命,前去救援襄城。
不知道是缘分,还是唐德宗有意为之。
李希烈被任命为淮西节度使时,李勉同时被兼任汴州刺史,增领汴州、颍州二州。两人貌似跟汴州很有缘,李希烈后来就是在汴州称帝的。
唐德宗给李勉的旨意是,带着人马火速驰援襄城。
然而,李勉觉得直接派兵救襄城,无异于以卵击石,他想要来招“围魏救赵”。
五、李勉觉得李希烈精兵都在襄城,许州(今河南许昌)空虚,如果袭击许州,断了李希烈的后路,李希烈必然要回师救援,到时襄城之围自然就解除了。(勉奏:“李希烈精兵皆在襄城,许州空虚,若袭许州,则襄城围自解。”)
这样的想法显然违背了唐德宗的旨意,虽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得看是谁当皇帝。
李勉显然不想得罪皇帝,便将自己的想法写成奏折发往长安。
左等右等,迟迟得不到皇帝的回复。
李勉有些着急了!
他可以耐心等,战机却不等人,敌人也不会让他等。一旦让敌人得知他的想法,必然会做出防范,到时“围魏救赵”之计就不成了。
李勉决定不等了,他用“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安慰自己,便不等朝廷答复,就命部将唐汉臣与刘德信攻袭许州。
这事很快就被唐德宗知道,他这次反应非常迅速,用了八百里加急,终于在二将还差几十里就到许州时,就将两人拦下。
皇帝派去的宦官当面宣读圣旨,将二将骂得狗血淋头,斥责他们竟然敢违背诏书。
二将其实挺委屈的,他们也是听上司李勉的命令行事,怎么也想不到皇帝竟然会越级指挥。
虽说心里很不爽,却也不敢表露出来,只能是狼狈带领士卒返回。(未至数十里,上遣中使责其违诏,二将狼狈而返)
六、《孙子兵法》曰:“将能而君不御者胜。”大白话就是,将领很能干,君王又不干预者能胜。
李勉根据战场情况想出了一招“围魏救赵”之计,并且派人实施了,却被皇帝中途打断。
其实,唐德宗也是有苦衷的。
襄城位于许昌市的西南,西北方向就是东都洛阳。
一旦襄城失守,则洛阳腹部受敌,洛阳要有失,长安的麻烦就大了。
所以,不怪唐德宗那么紧张,他必须要保证所有兵力全都开赴襄城。
而“围魏救赵”之计,是需要分兵的,这是唐德宗无法接受的!
于是,奏折递上去,唐德宗就压着不表;得知李勉私自行动后,他竟然能及时派太监来阻止。
都快冲到敌军跟前了,突然鸣金收兵,这不是拿士卒的命开玩笑吗?
这事导致的后果非常严重!
七、李希烈很快就得知李勉派人偷袭许州的消息,当场吓出一身冷汗;紧接着,他又得到官军突然撤退的消息,即惊喜又疑惑。
“李勉这是玩什么把戏?”李希烈一时摸不清对手的用意,却不妨碍他趁火打劫,他立刻命李克诚在官军撤退途中埋伏。(希烈以兵绝其后)
撤退的官军像群无头苍蝇,只想着赶紧撤,也不知道派出探子看看前方是否有埋伏。(二将狼狈而返,无复斥候)
结果,就在扈涧遭到敌军埋伏,很快就溃败,辎重兵械全部丢失。
李希烈已经让官军损失惨重,他却不想就此罢手。
李勉给李希烈使了招“围魏救赵”,李希烈觉得来而不往非礼也,于是也打算送一招“声东击西”给李勉。
李希烈派游兵一路抢劫到伊阙(距洛阳南约十公里处),做出要攻打东都的架势。
李勉担心东都危急,赶紧派出四千人马前去助守洛阳,这正中了李希烈的计谋;李希烈派军截断其后路,四千人马瞬间溃败。
李勉败了,襄城自然守不住,很快就失守。(汴军由是不振,襄城益危)
过了几个月,李希烈再接再厉亲自率军围攻汴州,李勉只能闭城坚守待援。守了几个月,都不见援军的影子,李勉只能集中全部兵力突围而出,东奔宋州(今河南商丘)。
汴州就这样落入李希烈手中!
李希烈占据汴州后,野心就更加膨胀,直接在汴州称帝,国号为楚。
八、自唐代宗起,宦官在军队中的影响力是越来越大。皇帝宁愿相信太监,也不愿意相信军中将帅的忠诚。
这就导致,不懂军事的太监各种瞎指挥、瞎干预。
运气好打胜仗了,他们就居首功;要是打了败仗,他们拍拍屁股走人,且还不会受到处罚,依然能够获得升迁。
这就形成一种怪现象,明明是胜券在握的仗,却经常莫名其妙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