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篇】凯特尔1:扮猪吃老虎

巴巴维维 2024-07-29 09:42:23
【人物篇】凯特尔1:扮猪吃老虎

德军将领中,能一直得到希特勒重用的人凤毛麟角。海军元帅邓尼茨是最成功的一个,尽管起点很低,但他凭借战功和始终如一的忠诚赢得了希特勒最后的信任,成为其死后的接班人。

空军元帅凯塞林是第二个,他是两栖元帅,既可以驾机升空,也能在地面排兵布阵。难能可贵的是他无论担任第2航空队司令还是南线德军总司令,都取得了不俗的战绩。

相比于海、空军,希特勒在陆军将领中很难找到能力突出又对自己绝对服从的人,他也走马灯似的更换着将领。1938年对外扩张前的“军官团”时期,他陆续撤换了布隆伯格、弗里奇、贝克和亚当。起因是他们反对“在没有做好准备的情况下,过早地挑起战争”。1938年至1941年底的“闪击战”时期,他撤换了布劳希奇、伦德施泰特、博克和勒布。起因是他们不服从自己的命令,反对坚守防线,擅自决定撤退。尽管伦德施泰特和博克后来又被启用,但希特勒对他们的重视程度也大不如前。

1942年至1944年初的“钢铁洪流”时期,利斯特、隆美尔、曼施坦因、克莱斯特先后失宠。希特勒给这些人打上了一个共同的标签“手向前伸、腿向后撤的逃跑将军”。

威廉·凯特尔在陆军将领中独树一帜。1938年1月,他被任命为新成立的国防军统帅部总参谋长,并一直在这个职务上待到战争结束。他依靠的并非能力,而是对元首的无条件服从。除了按照希特勒的意愿制定作战计划并监督执行之外,他还亲自签署了一系列导致战俘和平民被屠杀的命令。戏剧性的是“不倒翁”凯特尔在战后得到了清算,他是唯一一个被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判处绞刑的德国陆军元帅。

1882年9月22日,凯特尔出生在德国中北部下萨克森州的不伦瑞克。他的父亲曾是一名军人,但并不是很多人认为的普鲁士军官。凯特尔家族是地地道道的汉诺威人,他的爷爷曾经与汉诺威王室保持着密切的关系。父亲的确曾以普鲁士军人自居,得到的结果是被爷爷拒之门外。

凯特尔从小是在父亲的农场度过的,他是家中长子,所以可以顺理成章地继承一片占地600英里的农场。儿时的凯特尔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他也慢慢形成了终其一生的特征-智力一般,乐于服从。

在他青少年时期家里发生了变故,母亲去世后不久父亲再娶。1901年凯特尔高中毕业时,父亲为了不让子女过于依赖自己,将凯特尔送到自己曾经服役过的第46炮兵团,以候补军官的身份服役。大约两周后,日后的另一位陆军元帅京特·冯·克鲁格也加入该部队。

1902年,凯特尔被授予少尉军衔。他的能力并不突出,但为人随和而且精力充沛。20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德国军队很少能获得晋升的机会。与此同时,军营里的生活却并不枯燥,聚餐、饮酒、骑马、狩猎,他还在1906年进入一所军事马术学校学习,从此善于骑马跨越障碍。

1909年4月,凯特尔迎娶汉诺威一家酒厂老板的女儿丽莎·芳泰纳,二人共生育了6个子女。丽莎是一个不得不提的人,他后来成为希特勒的崇拜者,这对凯特尔的军事生涯产生了巨大影响。

1910年,凯特尔晋升中尉。1914年,他正在瑞士休假,在那里他听到奥匈帝国王储裴迪南大公遇刺的消息,随后他被紧急征召回国。8月,德意志第二帝国对协约国宣战,凯特尔跟随第46野战炮兵团开往比利时。

仅仅一个月后,他就在一次战斗中右臂受伤。伤愈归队的凯特尔被晋升上尉,在野战炮兵团担任连长。1915年,他调入总参谋部,后来又调往第15后备军军部。此后他的职务在后备军和总参谋部之间来回切换,直到战争结束。

凯特尔是平民出身,在一战中也没有立下战功,所以德国战败后他一度离开了部队,加入位于德波边境地区的一支“自由军团”。《凡尔赛条约》签署后,德国被允许保留10万陆军,且军官人数不得超过4000人。很有可能是布隆伯格从中起到了作用,凯特尔还是回到了军中。他先是在汉诺威骑兵学校担任了3年战术教官,然后于1923年调入第6炮兵团,不久晋升为少校。

凯特尔和布隆伯格在1914年相识,后者比他大四岁,也是他的贵人。1933年布隆布格发迹后,他没有亏待凯特尔,可布隆伯格没想到凯特尔忠厚的外表下,藏着一颗薄情寡义的心。

1924年,凯特尔得到一个锻炼机会,他被部队局组织处处长伊彭堡上校召入自己的部门。二人也相识于1914年,当时他们一同进入总参谋部举办的第10培训班。凯特尔起初并不能胜任这份工作,可上司和同僚都认为他很可靠。在之后的3年里,他和布隆伯格、弗里奇、威廉·亚当和布劳希奇等人逐渐形成了一个小圈子。这个圈子将主导德意志第三帝国最初4年的军队事务。

1927年,凯特尔回到第6炮兵团担任营长。1929年2月,晋升中校。10月,他二度调入部队局担任陆军组织处处长。此时凯特尔已经对这里的工作很熟悉,加上之前积累的人脉,他在任上的工作非常出色。

凯特尔参与了几项秘密工作,包括筹划将陆军规模从10个师扩充至30个师。他还跟随时任部队局局长威廉·亚当一同秘密前往苏联,视察正在那里训练的德国部队。凯特尔在那里领略了苏联广袤的领土和丰富的资源,对苏军的纪律严明和五年计划经济印象深刻。

1931年底,凯特尔晋升上校,这是对他过去两年工作卓有成效的肯定。但长期繁重的工作损害了凯特尔的健康,他在1932年查出患有动脉栓塞和血栓症,右腿出现了严重的静脉炎。由于他身材高大魁梧,所以对病情并没有予以重视,直到有一天他在步行上班的路上引发心脏病,并伴有双扇肺叶发炎,他才不得不放下工作去疗养。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掌握了政权,同日凯特尔的好友布隆伯格被任命为国防部长。凯特尔此时在捷克斯洛伐克的一处山地疗养院休养。

1933年10月,凯特尔出任驻柏林的第3军区司令兼任第3步兵师师长。次年3月晋升少将。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凯特尔的父亲病逝并把那座农场留给了他。成为一名农场主是凯特尔儿时的梦想,这一次是他能触及这个梦想最近的一次,于是他向陆军人事局递交了辞呈。

好友弗里奇得知此事后出面挽留了他,前者告诉凯特尔扩军计划即将开始,一批新的步兵师将很快完成组建。弗里奇承诺只要凯特尔肯留下,他将得到更多的晋升机会。凯特尔的妻子也反对他辞职,丽莎已经是希特勒的崇拜者,凯特尔也在现场聆听过希特勒的演讲,他当时也被深深地打动了。

凯特尔后来写道:“我的妻子无法和我的继母、姐妹住在同一个房子里,我无法解决这个问题……这是我的宿命决定。”他收回了辞呈,随即被调到第6军区担任司令,同时负责组建第22步兵师。

1935年10月,陆军总司令弗里奇提名让凯特尔出任国防部国防局局长,原因他不喜欢投机钻营的现任局长赖歇瑙。国防局是国防部长布隆伯格的参谋机构,该局核心部门包括战略策划处、军事指挥处和国防处。同时还负责国防部内部所有通信、情报和行政方面的事务。

凯特尔一开始打算拒绝这个职务,他坦言自己无法胜任,关键时候他的妻子丽莎让他下定了决心。1936年1月,凯特尔晋升中将。20个月后,他又晋升上将,跻身国防军重要将领之列。

凯特尔上任后就极力主张组建一个统帅三军的联合指挥部。这是一个敏感问题,国防部长布隆布格实际能掌控的只有陆军,雷德尔的海军和戈林的空军都对布隆布格不太感冒。成立三军联合指挥部的想法很可能来自布隆伯格,他想借这个机会把三军的控制权都牢牢抓在自己手中。

不出所料,雷德尔和戈林都表示反对,就连陆军总司令弗里奇也不赞成,此事也只好暂时搁置。这件事对凯特尔的触动很大,他意识到自己的上司实际上无法掌控军队。于是凯特尔转而无条件支持希特勒,他不想当老大,但既然要效忠一个人,最好还是找一个有决定权的人。

凯特尔讨厌政治,他不愿意出任国防局局长的根本原因是基于此,他打算辞职当一名农场主也是基于此。但他并非不善于搞政治,实际上他内心有极深的城府,只是他以忠厚示人,让其他人没有看清其本来面目,至少布隆伯格没有看清。

凯特尔继续在布隆伯格的领导下高效地进行工作,他对帝国的首任国防部长言听计从,所有人都将他视为布隆伯格的心腹。二人还有另一层关系,凯特尔的儿子和布隆伯格的女儿相恋,而且已经对外宣布订婚,所以两个人是准亲家的关系。

1938年1月,凯特尔迎来了人生最重要的转折。布隆伯格在2个月前的“霍斯巴赫会议”上反对希特勒提前实施对外扩张计划,因此与希特勒渐行渐远。当布隆伯格新婚妻子的丑闻证据落到凯特尔手上时,也许他看出了这是一个精心策划的阴谋,也许他意识到这是扳倒布隆伯格的良机,也或许是他只求自保,总之凯特尔让举报人把这些证据交给了觊觎国防部长已久的戈林手上。无论是出于什么原因,有一点十分确定,他背叛了对他有恩的布隆伯格。

1938年1月27日,希特勒正式解除了布隆伯格的职务。在二人的最后一次会面中,希特勒向布隆伯格征求了即将设立的国防军统帅部参谋长的人选。布隆伯格没有正面回答,希特勒进而问他谁在领导国防部的参谋机关,布隆伯格这才讲出凯特尔的名字,但他随即否定了这个人选,因为在他眼里,凯特尔除了监督命令的落实情况,没有其他的能力。

希特勒则态度明确地告诉布隆伯格:“他正是我要寻找的人。”此言一语双关,即道出了布隆伯格被解职的真实原因,也解释了希特勒到底想要什么样的人来担任自己的军事助手。1938年2月4日,希特勒正式宣布自己亲自担任国防军总司令,设立国防军统帅部,并任命凯特尔为统帅部参谋长。

日后担任统帅部作战局国防处处长的瓦尔利蒙特曾这样评价说:“毫无疑问,这项任命需要凯特尔无条件遵从希特勒的意志,尽管他个人并不愿意承认这一点,但他还是将领袖的意志和指示原封不动地传达给了所有与此相关的人。”

希特勒并不是只喜欢听命于自己的人,曾经违抗过他命令或者顶撞过他的人也都得到了他的赏识,只是这种赏识要打上一个时间戳。他欣赏隆美尔,因为后者在次要战场上给德国带来了意想不到的胜利;他欣赏曼施坦因,因为后者虽然违抗了他的命令,但能给德军带来更大的胜利。

即便是在战争后期,希特勒也会表现出宽容的一面。1944年6月22日,苏军发动巴格拉季昂行动的当晚。希特勒在会议上指责了芬兰军队总司令曼纳海姆。而出席会议的驻芬兰第20集团军司令迪特尔上将马上用拳头砰砰地敲着红色大理石地图台,他认为希特勒的批评是完全不懂军事知识的典型的“坐办公室”的见解,并且他当即决定要飞往芬兰支持曼纳海姆的行动。当迪特尔离开大厅时,希特勒转向那些目瞪口呆的下属嚷道:“先生们,这样的将军我喜欢!”

对于隆美尔、曼施坦因和迪特尔,希特勒需要的是他们的才华。而他对凯特尔就不同,希特勒需要的是他的奴性,如果后者出现一丝的反抗就会招来元首严厉的警告。凯特尔也深知这一点,他甚至慢慢形成了一种观点:对希特勒下达的命令表达任何反对意见,都是一种类似叛国的不忠行为。他在战后接受审讯时也坦言:“我发自内心深处地忠实拥护阿道夫·希特勒。”

凯特尔执掌的部门有四个主要的分支机构,即作战指挥局、军事情报局、普通国防军事事务局和经济装备局。仅从机构名称上就可以看得出来,它几乎涵盖了除前线作战以外的几乎所有要素。

让凯特尔这样的人执掌总参谋部是灾难性的,整个二战时期,英国和美国的参谋长联席会议都保持了一定的独立性,尤其是布鲁克、坎宁安和波特尔组成的英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为了抵制丘吉尔的命令,不惜以辞职要挟。

即便是苏联的总参谋部,在扮演了一段时间的执行机构后,也从1942年夏天开始越来越受到斯大林的重视,这一点可以从斯大林赏识华西列夫斯基、安东诺夫和什捷缅科上得到体现。

相比之下,希特勒对国防军的驯养,则把一个虎狼之师最终调教成了听从主人的猎犬。而凯特尔就是希特勒手上的皮鞭。

2 阅读:310

巴巴维维

简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