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往事(448):情报假的,敌人在挖坑!

六十秒历史 2024-03-15 13:43:07
第二篇 盛世欢筵:权杖的游戏(240)

哥舒翰不想参与宫廷斗争,不代表他不想自保,这种两难境地,决定了他后面一系列举动。

而且,你说不参与就不参与了?借用伟人批评林彪的一句话:“所谓(军队)不介入是假的,早已介入了。”

古往今来都一样,天下大乱,军队怎么可能不介入斗争?哥舒翰既然当了这个前线总指挥,不可避免要介入。他听了王思礼的建议,除掉安思顺,就是介入。这个行为立刻引起皇上和杨国忠的不安,接下来,肯定也要有所动作。

“或说国忠:‘今朝廷重兵尽在翰手,翰若援旗西指,于公岂不危哉!’国忠大惧,乃奏:‘潼关大军虽盛,而后无继,万一失利,京师可忧,请选监牧小儿三千于苑中训练。’上许之,使剑南军将领之。又募万人屯灞上,令所亲杜乾运将之,名为备贼,实备翰也。”

经皇上批准,杨国忠在京城训练了一万多人的部队,由自己的亲信杜乾运掌管。这个举动,就是对哥舒翰杀安思顺的回应。

哥舒翰怎么办?

他可以选择不动。万把人、又是新兵,能掀起多大风浪?

但实际情况他没得选,必须动。

因为哥舒翰不是一个人,他背后站着千千万万的西北将士,面对杨国忠的行为,他不动就是忍气吞声。平时有皇上撑腰没办法,现在这个情况,朝廷安危全靠我们弟兄顶着,还能忍?

“翰闻之,乃表请灞上军隶潼关;六月,召杜乾运诣关,因事斩之。”

哥舒翰干了两个事:一是打报告,把杨国忠新组建的部队归自己指挥。

这种行为已经很不合适,哥舒翰可能用了一些借口,比如兵力不够、协防方便等等,朝廷这个时候完全靠他,只好答应。而且这里面有一点:哥舒翰只说指挥,没说调动。只要这支部队还在长安,那它是听朝廷的,还是听哥舒翰的?肯定听朝廷的。

不知道中间又经历了什么,哥舒翰干了第二件事:把杜乾运叫到潼关来开会,找个理由给杀了。

太过份了,简直是赤裸裸的威胁!

听到消息,“国忠愈恐,谓其子曰:‘吾无死所矣!’”意思哥舒翰这家伙,已经完全不受控制了,连哥舒翰自己也觉得有点过:“翰既斩乾运,心不自安。”

他不心安,皇上能心安吗?肯定更不放心了。

就在这时,前方传来一个爆炸性消息:

“会侦人自陕至,云:‘崔乾佑所将众不满四千,不足图也。’上大悦。”

朝廷有自己的情报系统,从陕州前线回来的情报员说:敌人兵很少,不到四千,根本不经打。

李隆基听到汇报很高兴,为什么高兴?说明安禄山兵不够用。郭子仪、李光弼打得不错,河北又义军四起,把叛军兵力消耗光了!

“上遣使趣哥舒翰进兵复陕、洛。”立刻给哥舒翰下任务:反攻,目标洛阳!

柏杨《白话资治通鉴》

哥舒翰反对。

理由很简单,情报假的,敌人挖坑让我们跳:

“禄山久习用兵,今始为逆,岂肯无备!是必羸师以诱我,若往,正堕其计中。”

另外他还提了三条:一是敌人远来,利在速战,我军据险,利在坚守;二是敌军作战不利,内部可能出问题,到时候可以不战而胜;三是我方部队还没集合完毕,应该再等等。

不光哥舒翰不愿意出兵,河北那边,郭、李也发来密报:

“郭子仪、李光弼亦上言:‘请引兵北取范阳,覆其巢穴,质贼党妻子以招之,贼必内溃。潼关大军,唯应固守以弊之,不可轻出。’”

这一招叫釜底抽薪,是对付叛军最狠的一招,这一招如果成功,后面就没安禄山啥事了,他的叛乱将成为历史中一朵小浪花。

另外,据说郭李二人还讲了一条:‘哥舒公老疾昏耄,贼素知诸军乌合,不足以战。’哥舒翰身体不行,部队管理散乱,这种情况打大仗、硬仗,不合适。

一线将领都反对出兵,讲的也很有道理,皇上听不听呢?

本篇修订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一分钟神思漫游’

0 阅读:1

六十秒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