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赴死的汉奸朱大同,1949年被枪杀于上海,两次被追认烈士,其人到底是汉奸还是烈士?

晓张说 2024-10-19 13:56:00

对朱大同的争议,至今都没有停止过。

图中这位即将被行刑的人,叫朱大同,安徽萧县人。1949年5月11日,距离上海战役发起,还有一个星期,距离上海解放,还有半个月,这一天,也是他生命的终点。

背后的亡命牌上,写的是“令枪决通敌叛国犯朱大同”,也就是汉奸的另一种叫法。

匆忙撤离上海之际,国民党还不忘清理“汉奸队伍”,其中的隐情实在是耐人寻味。

朱大同,真的是汉奸吗?关于他的身份争议,为何又会持续半个多世纪?

朱大同,安徽萧县王寨李楼乡朱庄村人,1907年出生,1928年入党。

时间线很关键,1928年,是我党所面临的“白色恐怖”时期,说是生死存亡之际,也不为过。

我对“反革命政变”后的这两年入党的人,始终抱有一种无比崇高的敬意。他们,要远比1949年那些通电全国、改换信仰的人,要更加的光明磊落和伟大。

有些人手上沾满了烈士的献血,最后关头,说几句好话,就可以冠冕堂皇的坐上大会堂的椅子,而更多的人,干了一辈子革命,未必能见到最后的光明。

1928年,朱大同以教师的身份,回到张庄寨小学任教,并秘密在当地发展党组织,1931年,担任徐州特委巡视员兼萧县县委书记。

1932年8月,在王明等人的左倾冒险主义的影响下,萧县和永城被划成一个游击区,朱大同担任暴动大队大队长,负责组织和领导张庄寨暴动。

失败以后,朱大同等人从洪河集突围,准备前往永城县配合当地县委再次发动武装暴动。

途中队伍被打散,三人牺牲,两人被捕,朱大同的身份也因此暴漏,只好秘密转移到江苏连云港。

张庄寨并不太出名,但今天的张庄寨镇下辖的张老庄,在战史上却有一个非常著名的事件,它是杜聿明最终被俘虏的地方,淮海战役的终点站。

1934年,消失一年多的朱大同重新回到了江苏萧县,这一次,他的身份是中统徐州特务室视察员,两年以后任徐州特务室主任兼行动队长。

1936年,朱大同向中统递交了一份很有含金量的“投名状”,枣庄市一家叫同香堂中药铺的掌柜被抓。

这位掌柜的另一个身份,是中共苏鲁边区书记郭子化。

更微妙的是,当1931年朱大同担任萧县县委书记的时候,隔壁永城县的区委书记,正是郭子化。在1932年8月的那次武装暴动中,朱大同就是在带队前往永城县、准备配合当地发动暴动的途中被打散的。

郭子化后来历任苏鲁皖豫边区特委书记、华东局委员,支前委员会主任、华东局秘书长、山东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共和国卫生部副部长,1975年去世。

没错,郭子化并没有因此牺牲。

有了这份投名状以及各种并未明确计入史册的功劳,1939年,朱大同升任徐州特务室主任兼行动队长。

一年后他再上一步,被任命为国民党萧县县长兼国民党萧县党部代理书记长。

这个时间点,已经进入全面抗日阶段。

整个萧县地区,存在三个地方政权,一个是公开的日伪政府,另外两个隐蔽政权,一个是国民政府敌后萧县政府,一个是我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

这个关系微妙,有共同抗日,也有友军摩擦,公开层面的消息,朱大同担任的萧县政府,给我党根据地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但更让朱大同洗不清的是,1941年,他被日伪俘虏了。

根据某个当事人的回忆,朱大同在带队外出活动时,遭遇日伪军的唯独,最后在萧县的黄口到杨楼一带被俘。

接下来的事情就比较玄了,不久,日军在报纸上发布了一份声明,说国民党萧山县长表示“愿意和日军合作,一起开展反共行动”。

在当时的公开消息中,朱大同成了“汉奸”。

县长成了汉奸,那么接下来的罪名也就合乎常理了,杀害抗日军民,残害当地百姓等。

在我查找资料的时候,这样的说法充斥整个互联网,想要找找出处,却一个没有。

抗战胜利以后,由于朱大同在“反共”问题上的突出表现,他并没有因“汉奸”这个罪名被清算,而是继续留在萧县,执行反攻政策,然后在解放战争后期,此人又逃往江南,摇身一变,加入了“孙文主义革命同盟”。

只不过,这个“孙文主义革命同盟”,虽然属于国民党阵营,但它是反蒋反内战的。

更重要的是,“孙盟”在1948年直接选择了接受我党领导,并且在1949你那3月24日,策划 了国军97师师长王晏清等起义。

正是因为这件事,,“孙盟”被毛人凤盯上,1949年4月,“孙盟”主要成员方志农、王文宗、陈惕庐、张达生、朱大同五人被捕。

1949年5月11日,上述五人在上海闸北宋公园,被国民党上海警察局枪决。

以上,是朱大同留在历史上的公开信息,1928年入党,1934年加入中统,1940年加入日伪政府成为汉奸,1946年回归国民党,1948年加入“孙盟”,1949年以“通敌叛国罪”被杀。

反差这么大的四个身份,民国史上很难找出第二个,偏偏他在每一份工作上,做的都很“用心”很“成功”。

最可疑的是,既然朱大同“挖出”了郭子化,那么郭子化又是如何脱身的呢?

然而,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就在他被杀半年以后,1950年,上海市人民政府追认其为烈士,授一等红星勋章。

理由不详!

1981年,朱大同再次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由于很多信息并未公开,所以一方面是朱大同的烈士身份毋庸置疑,另一方面关于他履历上的罪名,似乎铁证如山。

1999年,河南电影制品厂离退休干部处印刷了一份书籍,名叫《深切的缅怀(纪念朱大同烈士殉难50周年)》,书中引用朱大同生前同事、友人、警卫员的讲述,帮助我们解答了当年的诸多疑云。

根据朱大同当年的警卫员侯兴胜讲述,1941年,朱大同带队外出,被军队包围,除了一部分突围出去,朱大同和剩下的人被包围在一个大红薯窖中,其中还有几个刚加入的学生兵。

于是朱大同跟大家安排好说辞,独自出去跟日军交涉,声称地窖中的都是农民和学生。

事后朱大同被捕,先是被关押在徐州,后来被软禁在萧县。

侯兴胜则因为一身农民打扮,被作为民夫送往萧县县城的澡堂子,在那里烧水和清洗澡堂子。

接下来的故事就充满了谍战色彩:

“经过很多周折,我打听到了朱大同被软禁的地方,并且和他取得了联系。”

“他告诉我,别忘了自己是个中国人,并且让我设法逃出去。”

“日子久了,我了解到经常给澡堂子送柴禾的,是城外十几里的老宅子村人,因我听说朱大同在那个村有亲戚,于是设法让送柴人帮我联系到了他亲戚家”

(注:这个地方今天还有,属于安徽省宿州市萧县龙城镇老宅子,地图可查,实际上朱大同的亲戚在城外黄口镇的郝瓦房村,地图可查)。

“我和朱大同商量好出逃计划,并和送柴人一起出城,通过朱大同的亲戚,联系到了城外的游击队,告诉了他们逃跑计划,并且弄到了一支短枪和一颗手榴弹,然后返回城里静待时机。”

“送柴人帮了我们很大的忙,可惜我不记得他们的名字了。”

八月十五日,趁着日军过中秋节,侯兴胜接应朱大同逃出监房,来到城墙下,朱大同踩着侯兴胜的肩膀爬上城墙,准备用绳子将侯兴胜吊上去的时候,城内枪声大作,紧接着步兵摩托兵出动,侯兴胜决定留下掩护,朱大同翻墙逃脱。

不过日军只是出城追逃,并未留意到侯兴胜。

几天以后,侯兴胜跟随送柴人出城,到了他们约定的见面地点——31集团军副总司令、鲁苏边区游击总指挥王仲廉部!

在这里,他终于见到了朱大同,才知道当晚后来发生的情况:

朱大同翻墙以后,跳入护城河,随后逃到郝瓦房村亲戚家,最后通过游击队接应,辗转抵达王仲廉部。

朱大同逃脱以后,日军为了遮掩事实,同时为了离间朱大同和抗日力量的关系,登报发表了那份朱大同投敌声明,于是才有了朱大同被俘以后,成为汉奸的公开消息。

实际上,根据《深切的缅怀(纪念朱大同烈士殉难50周年)》的记载,朱大同此后依然活跃在抗日战场,1942年,朱大同任苏北挺进第七纵队司令,在敌后跟日军交战44次,击毙日伪军574名,俘虏伪军136人,共击、击伤、俘虏鬼子汉奸710人。

第七纵队由原国民党江苏省保安第三旅改变而来,属于国军阵营,隶属于苏鲁战区。

苏鲁战区,既有国军,也有新四军。

双方不仅抗日反扫荡,彼此间的摩擦也非常频繁,甚至出现双方在打鬼子的路上相互攻击的事情,因此很难启齿畅聊。

大家现在去搜“挺进第七纵队”的历史,一半是抗日,一半是摩擦。

而朱大同作为经常跟新四军发生摩擦的国军的将领,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公开消息中,只能被保密。

因为,如果朱大同是我党安排在国军中的卧底,那么这段经历很难解释,就像电影《风筝》中的郑耀先一样,即便已经确认身份,也不能公开报道。

郭子化最终以“被蒙蔽”为由被释放,很有可能也是来自朱大同的暗中帮助,电影中郑耀先没有救下的药铺掌柜陆汉卿,在现实中拥有了另一个圆满的结局。

朱大同担任第七纵队司令的时间并不长,1943年,他被调任安徽宿县县长,兼清乡队大队长,1944年进入王仲廉亲手创办的国立第二十一中学任校长(今太和中学)。

所以也就好理解,为何在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朱大同并没有被作为汉奸清算,因为他从来就没有做过汉奸,不仅如此,做校长的这段经历,也让他成功离开前线,以一名公开的国民党身份,进入“孙盟”从事第二战线的策反工作。

只有到了1949年4月,朱大同的真实卧底身份,才被毛人凤等发觉,而5月11日的那次处决所背负的“汉奸”罪名,也不过是国党为了掩饰自己颜面,借用的一个借口罢了。

2003年,上海地方志办公室在《上海地方志》中闸北区志烈士名录中披露,“朱大同牺牲时的单位职务为孙文主义革命同盟江苏支盟委员、中共地下工作者”!

入党时间为1928年。

怕死才做汉奸,一个微笑赴死的人,怎么可能是汉奸?朱大同虽然不能辩解,但他在就义之前的笑,就是最好的答案。

0 阅读:33

晓张说

简介:资深历史人,定期分享历史知识,复盘历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