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勤政的平庸皇帝——清仁宗嘉庆帝

弘毅世界文旅 2024-12-03 04:49:54

嘉庆帝是一个好皇帝,他虽没有乾隆的才华,但是他不爱虚荣,不爱游山玩水,一心想把国家治理好,他对臣下很宽容,不喜欢杀戮,关心民众疾苦,所以死后被谥为仁宗。

如果在太平之世,嘉庆应该可以做一个贤君,可是他从乾隆手里接过来的是一个危机四伏的清朝,当时需要的是一个大刀阔斧、锐意改革的皇帝,可惜这是嘉庆所不具备的,清朝也不可避免的在下坡路上越走越远。

皇位的交接

1760年11月13日,乾隆的皇十五子出生了,乾隆给小皇子赐名永琰,后来永琰登上皇位后将“永”字改成了“颙”,叫颙琰,因为永字用的太频繁了,为了避免因避讳而扰民,就改成了生僻字“颙”。

永琰是乾隆的第十五个儿子,按理应该轮不到他当皇帝,那么他是怎么登上皇位的呢?

乾隆一生共有十七个儿子,他最喜欢的是孝贤皇后所生的两个嫡子,早在乾隆登基的第一年,他就秘密立储,先后立了这两个嫡子,但无奈两个嫡子都早夭,此后二十多年间,乾隆都没再提过立储的事。

乾隆不提,臣子们却不能不想,在乾隆四十三年东巡沈阳时,一个锦州生员拦路呈词,要求皇帝尽快立太子。

乾隆大怒,他发布谕旨,说自己不是贪恋皇位的人,只做六十年的皇帝,还诏告天下,早在乾隆三十八年就已经秘密立储。

谕旨一出,民间又开始猜测谁是继承人的问题。

当时还在世的阿哥,四阿哥和六阿哥分别被过继给了履亲王允祹和慎郡王允禧为孙,失去了立储的可能。

八阿哥永璇文采不错,不过为人轻浮,又有脚病,仪表不佳,也不适合继位。

十一阿哥永瑆文艺天分更高,不过为人柔而无断,脾气怪异还很吝啬,据说有一次王府的马死了,他令王府不做饭,煮马肉吃,成了朝廷的笑柄,显然也不符合乾隆的要求。

十二阿哥因为母亲那拉皇后被乾隆所厌弃,也就失去了立储的机会。十七阿哥是乾隆儿子中最不争气的一个,他也没有继位的野心。

相比起来,十五阿哥永琰不是最聪明的一个,却是缺点最少的一个,他天赋平常,比较平庸,但是学习特别用功,还非常懂事。

乾隆唯一能选的就是十五阿哥永琰了,乾隆三十八年,永琰十三岁,被密立为太子。

从乾隆三十八年到乾隆六十年,永琰的表现越来越好,生活简朴、为人勤勉、待人宽厚,身体也一直很健康。

乾隆帝履行了承诺,只做六十年皇帝,1796年正月初一,举行了传位大典,永琰继位登基,年号嘉庆,乾隆帝做了太上皇。

太上皇当政

乾隆禅位只是个形式,他很早就说:新皇帝还有很多地方不懂,遇到军国大事自己还是要过问的,乾隆自称太上皇帝,嘉庆则称为嗣皇帝。

而且退位之后,两个年号还共存,宫廷之中仍用乾隆年号,地方各省用嘉庆年号,乾隆还是把权力牢牢的握在手里。

虽然退了位,但是乾隆还是处处昭示着自己是一国之主。

而嘉庆非常聪明,他明白自己的地位和角色,每天勤恳的阅读奏折,安分的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却不做任何决定,不发任何命令,所有事情都听乾隆处分。

就这样过了三年多,乾隆帝驾崩,嘉庆皇帝走到了政治前台。

嘉庆亲政,清算和珅

在乾隆后期,和珅逐渐受宠,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了,他任人唯亲,安插党羽,是历史上有名的贪官,而且他的府宅排场还有越礼的行为。

乾隆后期的朝廷越来越腐败,嘉庆亲政后要消除弊政,第一步就是要诛杀和珅。

在乾隆去世的第二天,嘉庆就免去了和珅军机大臣、九门提督两个职务。

同时嘉庆发出上谕,严厉痛斥四川前线将领冒功领赏,玩忽职守,趁机免去了福长安军机大臣的职务,命和珅和福长安到先帝灵柩前昼夜值守。

然后,嘉庆决定要正式动手了,他召来刘墉和恩师朱珪,让他们联合内阁一起弹劾和珅,嘉庆发布圣旨,将和珅和福长安逮捕入狱,查抄家产。

查抄和珅家产,抄出了珍宝无数,有些甚至连皇宫中也没有。

和珅下狱后,嘉庆就让各部门尽快给和珅议罪,最后嘉庆给和珅定了二十条大罪,然后福长安也跟着和珅遭殃,嘉庆给他定的罪是跟和珅朝夕相处,但是没有揭发和珅。

最后给和珅定罪凌迟处死,不过嘉庆念及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是额附,就退了一步,赐和珅自尽。

和珅的党羽遍布,为了稳定局势,嘉庆表示只处罚和珅一人,不会株连他人,对福长安也从宽处置,判斩监侯,秋后处决。

嘉庆的吏治

嘉庆接手的清朝,乾隆盛世已经过去,开始走下坡路了,朝廷吏治松弛,贪污腐败严重,嘉庆亲政要就要整顿这种颓风,改革吏治。

嘉庆认为必须要从自己做起,身体力行,带头节俭,奖励清廉。

嘉庆下令禁止进献宝物,之前每到庆典佳节,各省官员都会进贡宝物,导致了极大的腐败,嘉庆下令要永远禁止。

乾隆六下江南,劳民伤财,嘉庆也表示要终止父亲南巡的传统。

嘉庆还下诏求言,鼓励大臣们献言献策,为了表明立场,去掉大家的思想包袱,他对乾隆朝因直言而获罪的人平反,加官进爵。

乾隆挥霍了大量的钱财,嘉庆继位时国库空虚,幸亏抄了和珅的家,得到了一笔钱财,乾隆后期社会矛盾就已经非常尖锐,百姓起义不断,到了嘉庆朝,起义更加频繁。

嘉庆虽然很勤政,但却没有开创性的改革远见和魄力,他把守成作为施政的最高纲领,对外方面,他还是延续了乾隆闭关锁国的政策,甚至更加保守。不了解世界,不了解外部形势,外来危机也日渐迫近。

白莲教起义

在陕西、四川、湖北交界处,有一片原始森林,叫南巴老林,这里山高林密,不见人烟。

但是,在乾隆中叶起,大批流民迫于生存压力,涌入这片原始森林,开荒种地,伐树建造房屋。

深山老林中地势险要,土壤贫瘠,本就不适合耕种,在这里生活是极为艰难的,但是还是不断有人来开垦,聚集的移民,有人说是有十几万,也有人说上百万。

流民杂居之地,就是宗教活动的温床,而对于贫苦的流民,这些宗教可以给予巨大的精神慰藉,于是,白莲教迅速在这里发展起来。

乾隆刚完成禅位大典,在嘉庆元年正月初七,就爆发了白莲教起义。

起义的烈火越烧越旺,迅速蔓延,乾隆太上皇这几年,几乎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镇压起义上。

乾隆去世后,嘉庆帝继续镇压起义军,前后花了九个年头,才把白莲教平定下来。

白莲教起义波及湖北、河南、陕西、四川、甘肃的一百多个州县,几百万人民,清廷镇压起义损失了提督、总兵等军官二十几名,副将、参将以下的军官四百多名,花费军费两万万两。

嘉庆朝起义频繁,嘉庆十八年,爆发了天理教起义,不止有起义,内部还有兵变,这些彻底动摇了清朝的统治根基。

闭关锁国

嘉庆时期,英国的工业革命已经进行了几十年了,生产力突飞猛进,而嘉庆对此却一无所知,他对西方的科学技术毫无兴趣,实行更加严格的闭关锁国政策。

其实,这个时候已经有了外患,1793年,英国与法国开始战争,一直打到嘉庆二十年。

嘉庆七年,英国的舰船开到了澳门,说是为了保护澳门,防备法国袭击,当时的两广总督很气愤,不过英国的兵船停留了五个月就走了。

嘉庆十三年,英国兵船又来到澳门,一个月后,英国兵船又进入虎门,向清政府挑战。

之后,在嘉庆二十一年,英国派遣使臣拜见嘉庆,想要建立正常的贸易关系,不过嘉庆要求使臣行三跪九叩大礼,英国使者不肯,由于礼仪问题,双方根本就没见面。

从此,清朝与英国的邦交更加恶化,而英国也逐渐探清了虚实,到了道光皇帝时期,就爆发了鸦片战争。

嘉庆二十五年七月,嘉庆带领众人前往热河避暑,二十三日到达喀啦河屯行宫,嘉庆感到身体有些不舒服,二十四日嘉庆骑马到达热河行宫,当天夜里就感觉非常不舒服,二十五日病情加重,之后就驾崩了,终年61岁。

嘉庆在位的前三年仍是乾隆以太上皇的名义当家,之后亲政,应该说嘉庆是一个好皇帝,他很节俭,勤政,他不像乾隆那样爱好虚荣,他不喜欢杀戮,对待臣子和百姓都很宽容,是个很好的守成之君。

可惜他从乾隆手中接过来的是一个十分腐化的清朝,当时需要的是一个像雍正那样敢于大刀阔斧改革的皇帝,所以尽管嘉庆很努力,但是还是无力改变清朝衰败的趋势。

0 阅读:163
弘毅世界文旅

弘毅世界文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