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作火头,一日闭却门烧满屋烟,叫云:“”救火!救火!”时,大众俱到。师云:“道得即开门。”众皆无对。南泉将锁匙于窗间过与师,师便开门。
——《景德传灯录》第十卷赵州从谂禅师
白话直译:赵州从谂曾经在当火头(火头:负责烧火做饭的和尚)的时候,一天他把自己反锁在伙房内,并烧出满屋的烟雾,就像着火的样子,然后大叫:“着火了,快来救火啊!”
众人听到呼喊声都赶了过来,准备救火。
却听赵州从谂隔着门说:“你们说一个有悟见的理由,我就开门。”
众人不知赵州从谂的用意,无言以对。
这时,赵州从谂的师父南泉普愿禅师过来了,二话不说,透过伙房的窗间缝隙递进一把钥匙给赵州,赵州于是就开门出来了。
提示:
参禅门公案,最好是读原文,反复去琢磨文字背后的意思。实在读不懂可以先看“白话直译”,暂时从字面上去解读。“鉴赏评说”则是脱离于原文的个人解读,尽量在对原文有一定理解之后再来看看,看个热闹就好了,别当真。
鉴赏评说:赵州从谂亲手“制造”了一个自己被困伙房的困境,暗示自己修行中陷入迷途,希望有人能指点一二,帮自己冲破迷雾,明心见性。
“救火”也就是救自己,所以赵州才搞出这么一出闹剧。
可众人“无言以对”,要么是没有搞明白赵州的谜题,要么虽然明白他的用意,奈何自己也还在“迷途”之中,也是爱莫能助。
还是师父了解赵州,也有办法,他“指引”赵州冲破了困境。
禅门公案如果只是从字面上来解读,是很难理解其中含义的。为什么说南泉指引赵州冲破了困境呢?他可一句话也没说啊!
每一则禅门公案都是一部情景剧,要明白其中禅机,就必须还原当时的场景,体悟每个人物当时的心境。
要知道,在古时候,无论是什么材质的门,从里面反锁就是把门栓一横,外面是打不开的。而从里面打开门只需要收起门栓,不需要钥匙,自己就开了。
南泉普愿把钥匙递给赵州,无论这把钥匙是不是伙房的钥匙,都起不到开门的作用。但这个动作“无声胜有声”,胜似千言万语:
“你看,我有钥匙,但是无法帮助你开门,因为门是你从里面反锁的。能帮里打开门的唯有你自己,从里面开门。”
这句话里的内容就很丰富了,值得仔细品品。
第一,拥有钥匙就象征明心见性。不管外面的人“悟没有悟”,能否说出有见地的话,都是无法帮助你的,就像这把钥匙一样,虽然我有,但仍然无法打开反锁的门。
第二,每个人的困境都是自己造成的。赵州反锁自己,烧出满屋的烟,都是他自己一手造成的。现实中的人们,工作的“累”、生活的“苦”、人生的“无助”、一切的好与坏、得意与失意......哪样又不是你自己在“认为”呢?
第三,反锁的门必须从内部打开。人生的困境就如同反锁的门,没有人能帮助你冲破困境,只有靠你自己了!“师父”仅仅只能“指引”一下,就像南泉对赵州,能走出来,必须靠自己。
第四,打开反锁的门还不简单?不需要钥匙,只要你自己想出来,随时都可以。其实,人们以为自己被困,只是自己不愿意出来罢了。本质上,没有谁能被困住,只要你不执于那个“我”。
有“我”在,就必然“贪”,有“贪”即被困,源头就在“我”,放得下那个“我”还有什么不自在的呢?
就好像三祖僧璨接引四祖道信的故事说的那样:
道信礼拜僧璨大师后,问道:“请和尚大发慈悲,传授解脱的法门。”
僧璨随即问道:“谁绑住了你?”
道信回答:“没人绑住我。”
僧璨大师笑着道:“既然没人绑住你,那又何必求解脱呢?”
南泉普愿递进来的那把钥匙,不是打开伙房的钥匙,而是解开赵州心结的密匙。于是,赵州自己就打开伙房的门,走了出来。
从此,世间又多了一位自在人。
如此筒单,当代为什么没有真开悟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