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对中国越来越警惕,为什么?

幼萱解析 2024-03-08 09:31:01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欧盟成员国对中国给欧洲带来的挑战 的评估出现了新的趋同。中欧经济关系缺乏互惠性,欧盟内部对中国在海外的强硬态度、日益感到担忧。总体而言,人们对中欧关系的未来走向越来越感到怀疑,这为欧盟在对华政策上采取更加 有力和连贯的政策提供了机会。在剩下的几个月里,作为欧盟理事会主席国的德国可以利用这一势头创建制度结构,以提高欧盟采取行动的能力。在这样做的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点是要缓解人们对法德主导中国议程的担忧,尤其是东欧和南欧国家,同时让所有成员国都能更多地参与到制定欧盟未来对华政策的这一过程中。就中欧关系的性质而言,各国政府希望看到什么样的结果?

数据还显示,在大多数成员国中,各政党对华政策存在普遍共识。这使得当前趋势的突然逆转相对不太可能,因而欧盟能够相对有把握地就该问题进行长期规划。欧盟成员国与中国的经济关系非常多样化,尽管很少有国家像德国那样与中国经济紧密相连。迄今为止,德国是欧盟中与中国经济关系中最具影响力的欧洲国家。

对于中国在欧洲的投资,各国政府的首选结果是什么?中国在欧洲投资的政府首选结果是什么?

本文以保加利亚、法国、意大利、波兰和西班牙为例,展示了在中美地缘政治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欧盟成员国如何应对短期经济收益与长期依赖之间的内在矛盾。本文借鉴了欧洲外交关系理事会与海因里希·伯尔基金会的合作,与这些国家的专家、行政官员和议员举行的一系列圆桌会议和访谈,概述了这些国家与中国的双边互动动态,以及它们在中欧关系中对欧盟的优先事项和期望。欧盟与中国的关系仍然非常微妙,充满了双边互动创造的各自优先事项。作为这些圆桌会议和访谈的结论,本文提供了一系列广泛的建议,以帮助欧盟为未来与中国的接触和竞争做好准备。欧盟成员国在中国问题上逐渐形成的共识反映了一种共同的经济不平衡感、失望感和不安感。欧盟成员国对该国不愿回报欧盟市场的开放程度越来越不满 ,

其中大多数国家(尤其是保加利亚、波兰和意大利)都清楚地意识到,尽管它们与中国签署了合作协议或加入了 17+1 等集团,但它们仍获得相对较少的中国投资。因此,他们的目标是通过建立公平竞争的环境,从中国经济中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但他们决心这样做,同时不增加对中国的依赖,尤其是考虑到中国的经济正以比欧洲更快的速度从流行病中复苏,成员国认为,只有欧盟更果断地运用市场力量,并表现出参与地缘经济对抗的意愿,它们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因此,欧元区的防御性经济措施是必要的,但还不够。除了这些经济上的疑虑之外,欧洲对中国的共识 还源于越来越多 的担忧 。成员国承认,中国越 来越善于主导与它们的双边关系,只有一致 的欧盟政策框架 和协调一致的行动才能 阻止或扭转这些 趋势。

尽管欧盟成员国辩称,欧盟应在对中国提出更多要求,但在气候变化或国际金融等领域,它们之间存在细微的分歧 ,对于德国和法 国在对华 政策上的明显主 导地位,其他成 员国的担 忧也日益 明显 。协商一致意见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承认第三国的重要性。多数欧盟成员国认为,欧盟可以通过自由贸易协定和安全伙伴关系等安排,加强与其他大国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重新平衡与中国的关系 ,然而,它们在优先事项方面存在差异。例如,波兰将美国视为欧洲在这方面的关键盟友,而法国目前尤其关注印度 -太平洋地区,西班牙是对中国在拉丁美洲日益增长的影响力保持高度警惕的少数成员国之一。这些分歧不一定会阻碍欧盟采取一致的做法 ,它们甚至可以转化为优势,使欧盟在不同成员国的领导下成为全球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

尽管参加圆桌会议和访谈的所有成员国都表示希望欧盟在对华政策上更加有雄心、更加自信,但它们有时会对彼此这样做的理由心存疑虑。例如,许多成员国担心,法国将欧盟视为自己地缘政治力量的工具,而德国在很大程度上根据国家经济利益来制定中国政策。 不管这些看法准确与否,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它们很可能仍然是达成共识的障碍,即使在冠状病毒时代,政治的不可预测性也是如此。因此,期望欧盟成员国在与中国有关的所有问题上实现完美的统一是不现实的,但它们在评估方面日益趋同,这为欧洲采取更加一致和有效的做法提供了新的基础。看来他们再也不能以缺乏协议为借口不采取行动了。

对欧盟政策的建议。2019 年 3 月,欧盟委员会发布了《战略展望》文件,为欧洲对华政策设定了方向。欧盟面临的挑战不是制定新的战略,而是利用当前的势头,重振和实施欧盟的政策框架。这不仅需要重新评估欧盟对待问题的规范方法,还需要建立机制,鼓励所有成员国参与和制定中国政策, 因为这日益成为一个“全社会的挑战”欧洲政策专家普遍认为,继续就全面投资协议进行谈判,加强与中国经济往来的法律基础,努力为所有欧洲企业提供更多进入中国市 场的机会,是非常重要的。但这需要中国做出让步,努力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鉴于这一流行病造成的混乱,双方能否就这些问题达成协议还很不明朗。 因此,欧盟需要为与中 国进行更为强劲的经济接触 创造出符合欧 洲利益 的替代途径,而不是 依赖中国的善 意,而是通过提高成员国 之间的恢复力 和合作 来加强其谈判地位,

从而充分发挥 欧盟市场力量的潜力。为了解决 对法 德主导 中国政策的担忧, 并将该议题 的重 要性提 升到亚 洲大 洋洲工作组的既 定架构 之外 ,欧盟应成立一个中国特别工作组, 作为 一个特设委员会 ,有 明确的 任务和 时限目标, 直 皆隶属于欧洲 理事会 常驻代 表委 员会。该机 构 可 以 由一 些 工 作 组组 成 , 这 些工 作组 的 重 点 是 一些 关 键 议 题, 例 如 供应 链安全 、 加大对中国实 施 更 具 影 响 力 的气 候 政 策 的 压力 、 以 及 在 多 边机 构 中 追寻中国的影响力 ,同时参 与 各 种形 式 的与政 策 专 家 的 互 动( 包 括 在 成 员国 首 都 进行 的 讨 论 ) , 这 种做 法 将 加 强 所有 成 员国对 中 国 的 关 切 ,同 时 共 同 承 担起 主 导 对华 政 策 的 责 任 。鉴于 德 国 担 任欧 盟 理 事 会主 席 期 间 所经 历的 情 况 , 要 扩大 欧 盟 成 员国 对 中 国 的接触范 围 ,

以 形成 一 种 更 加统 一 的 方 式是 一项 挑 战 。 欧盟领导 人 定于 20 2 0 年 9 月举行 的 会议 ,本 应 减 少 与中国接触的 其 他形式 ( 如“ 17 + 1 ” ) 的依 赖。然 而 , 作为一 项 需 面 对面 参加的活动 , 它 的 推迟 使许多会 员 国 在一 定 程 度 上舒 了口气 。中方不太 可能就解决 欧洲在 贸易 、投资 、人权气 候变 化等领 域的关 切作 出 具体承诺,欧 方会 非常担 心,这 次会 议不仅 会 显示出成 员国 之间现 有的分 歧, 而且会向中国发 出信号 ,表明 欧洲 在其要 求 上并不认 真。 因此作 为代替 的是 ,理事会主席将 与委 员会成 员和主 席国 举行视 频 会议。 据报道,有人讨论了法国总统马克龙是否应该参与通话,虽然从领导层的角度来看,在中国问题上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法德阵线是非常有价值的,但这一举动将向那些认为法国和德国主导这一领域的成员国发出一个不好的信号,

鉴于委员会主席是德国国籍,这一点就尤为明显了,事实上,即便是对 这种形式的讨论,也会削弱一些成员国对欧盟进程的信任。尽管如此,各成员国仍需要在解决成员国代表性问题的同时,以确保欧盟机构发挥主导作用的方式,解决当前中欧高层交流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有几种方式可以通过修改后的机构设置来帮助他们做到这一点。 例如,他们可以让欧盟 -中国峰会恢复到由欧盟委员会主席、理事会主席和三驾马车( 包含上一届、现任和下一届理事会主席)的代表形式。虽然欧盟放弃了这种形式,以增强其 负责处理与中国关系的机构的能力,但双方之间的关系已经变得如此多层面和具有挑战性,而且常常超出欧盟机构的能力,因此,在这 一过程中直接让更多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参与可能是明智的,尽管 这是有限的和轮换的。

同时,各成员国可以用更多的时间以现有形式讨论与中国有关的战略问题。例如,他们可以同意,在未来两年中,欧洲理事会的一系列会议将只关注中国 ,这将使他们能够协调其政策和信息,并通过重新审视 2019 年理事会结论中规定的参数和任务来执行这些政策。另一 种选 择是 ,增加 欧盟 成员 国 对中 欧峰会 的 参与 ,而 不 必重 复计 划在 莱 比锡 举行的 欧盟 领导 人 27 +1 会议 的 形式 。这 些 会议 由 各自 的理 事 会主 席国 领导 , 可能包括 所有 国家 元 首和 政府 首脑 , 但每 年的主 要 峰会 将在 前 一天 没有 中国 人 在场 的情况 下在 欧洲 举 行。 这将有助于领导人协调他们的方式和信息,并重新审视欧盟 -中国关系的状态和它们运作的战略框架 ——这将为第二天的欧盟 - 中国峰会做好准备,因为届时只有欧盟机构的代表参加。中国可能会成为这种高层形式转变的根源,

但如果它能加强成员国的作用,同时保持欧盟主导的与 中国政府的精简谈判进程,这或许是一种值得采取的做法。成员 国不 能仅 仅 通过 联合 声明 来 制定 连贯一 致 的欧 洲政 策 ;这 样做 需要 联 合行 动和切 实 的 成 功 。 一 些 成 员 国 的 政 策 专 家 认 为 , 连 通 性 是 塑 造 世 界 的 一 个 关 键 工 具 ,在这 个世 界上 , 欧盟 与中 国和 其 他大 国争夺 全 球影 响力 。 欧盟 -亚洲互 联 互通 战略是 朝着 正确 方 向迈 出的 第一 步 ,但 它需要 更 广泛 的区 域 范围 和更 协调 的 资金 ,以应 对中 国 全球 层面 的挑战。 欧盟应将欧 -亚互联互通战略纳入全球范围,并进行必要的金融重组,以将不 同的经济合作、贸易和发展结合在一起。这应该以欧盟的规范和标准为基础,将相对有限和高度防御性的经济议程 发展成为一个能够制衡中国新的全球角色的议程。这项努力将把互联互通议程推向最高政治层面,

使其能够由委员会主席监督,从而加强机构的一致性。此外,尽管在互联互通方面的多边合作应保持包容性和开放性,但欧盟应确保中国参与这一进程受到明确条件的约束,这是务实和基于规则的欧洲做法的决定性特征。【未完待续】请继续关注下一期。

0 阅读:4
幼萱解析

幼萱解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