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到底是不是继承了真正的罗马?

北街老酒 2024-08-17 14:58:55

在中文互联网的领域中,伏尔泰的那句“既不神圣,也不罗马,更非帝国”被广泛传播,而这句针对神圣罗马帝国的评价,也让这个国度伴随了众多的嘲讽与调侃。诚然,神圣罗马帝国在其后期的确呈现出一种奇葩的状态。

17 世纪时,哲学家塞缪尔将其视作畸变的怪物;18 世纪于美国宪法的大陆会议上,未来的总统麦迪逊更是直言不讳,称神圣罗马帝国犹如一具没有神经的躯体,既无力管辖自身的成员,也无力抵御外部的危险,其腹地战乱不断,帝国的历史俨然是一部强者肆意妄为、弱者备受欺凌、充斥着愚蠢混乱与苦难的大合集。

看起来,神圣罗马帝国似乎毫无可取之处,但上述的这些评价主要针对的是其晚期。我们不能只因一家公司近期持续亏损,就否认它曾经盈利的事实。在早期阶段,神圣罗马帝国当之无愧地成为西欧最为强大的国家,是十字军的“金主”,也是抵御蒙古西征的中坚力量,完全配得上这个国名。

本期,让我们一同来探讨组成这个神奇国家的三个要素:神圣、罗马以及帝国。提及神圣罗马帝国,您会想到什么?是皇帝亨利四世向教宗谢罪的卡诺莎之辱,还是因盔甲过重不幸在水中溶解的红胡子巴巴罗萨,亦或是奥斯曼围攻维也纳,帝国的存亡甚至需要波兰人千里驰援?

神罗的历史,似乎始终处于这种颓败与荒诞之间。 但您或许并不知晓,亨利四世在遭受教宗羞辱之后,卧薪尝胆数年,而后如闪电般归来,攻入罗马城,实现了酣畅淋漓的复仇。不善游泳的巴巴罗萨,将神圣罗马帝国的国力推向巅峰,在十字军东征意外溺亡之前,也是势如破竹,百战百胜。

在维也纳围城中,不仅有翼骑兵杀到,神罗境内的诸侯部队在战斗中同样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伏尔泰说神圣罗马帝国既不神圣,也不罗马,更非帝国,这是站在一个启蒙思想家的视角对一个已步入晚年的国家所作出的评价。而且,伏尔泰是法国人,是一个民族主义正在兴起时期的法国人。

德国与法国之间的关系,恰似我们的南朝与北朝之间的关系,相信大家对此都心知肚明。实际上,不管是从历史的角度,还是从宗教的角度来看,神圣罗马帝国都具备神圣性、罗马性,它当然也是一个帝国。 那为何伏尔泰的这句话会如此深入人心呢?

因为神罗的历史实在是太过复杂,且不提它后期碎成数百个邦国,连绘制地图都极为困难,即便只是研究这个国家国民的来源,都足以令人绞尽脑汁。在神罗的大多数时期,它通常仅被称为帝国,直至 1180 年,神圣、罗马和帝国这三个词才被串联在一起。接下来,让我们依照顺序来阐释这三个词语。

本期的灵感源自《欧洲之心神圣罗马帝国》,该书作者为英国历史学家彼得威尔逊。 “神圣”一词源自基督教的兴起。公元 312 年,君士坦丁大帝于米兰赋予基督教合法性。公元 391 年,狄奥多西大帝又促使罗马帝国将基督教接纳为唯一国教。原本归属于罗马皇帝的神圣性转而被赋予了教会机构,各地的主教、教宗趁势崛起,逐渐形成了五大基督教中心。

而随着阿拉伯帝国的崛起,其中的三大中心安条克、亚历山大和耶路撒冷相继沦陷,仅存的罗马教宗和君士坦丁堡牧首地位陡然升高。 公元 8 世纪,历经一系列政治军事事件,东罗马势力逐渐撤出意大利地区,罗马教宗实际上实现了独立。由于教宗实力孱弱,难以抵御近在咫尺的伦巴第王国,寻求外部援助刻不容缓。

公元 751 年,教宗萨加利亚为丕平加冕,使其成为法兰克国王,支持加洛林王朝取代了墨洛温王朝。作为回报,丕平及其子查理先后出兵意大利,将威胁教宗的伦巴第王国送入历史的尘埃,教宗国在丕平的支持下得以建立,此即史称的丕平献土。 为了将自身与法兰克紧密绑定,罗马教宗决定提供全套服务。

公元 800 年的圣诞节,法兰克国王查理来到罗马,在教宗的见证下加冕为罗马皇帝。其中最具宗教色彩的,当属耶路撒冷宗主教的使者向查理递上圣墓教堂的钥匙,这一举措意味着查理曼如同古典晚期的罗马皇帝那样,承担起了保卫基督教的重任。在罗马举行的加冕仪式,蕴含着教宗有权考察皇帝候选人的个人品格,拒绝认可亵渎神明者、被开除教籍者、独裁者、愚昧者以及异端分子成为皇帝的意义。

自此以后,直至公元 962 年奥托一世建立罗马帝国,即神圣罗马帝国,这一头衔几经辗转,最终成为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专属头衔,神圣罗马帝国的“神圣”二字便由此而来。 讲完“神圣”,我们再来谈谈“罗马”。或许有些观众会产生疑问,“神圣”还能说得通,可这“罗马”恐怕难以解释吧,东罗马帝国掌控着君士坦丁堡,一直存续至 1453 年,凭什么一个由日耳曼蛮族组成的国家也能称作罗马帝国呢?

实际上,人家自然是有其依据的。神圣罗马帝国所继承的罗马名号,并非整个古罗马帝国,而是源自已经消逝的罗马帝国西部地区,或者说就是所谓的西罗马帝国。从查理曼时期开始,直至神圣罗马帝国时期,其与东罗马帝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以兄弟相称。自戴克里先时代起,罗马世界的东西分支便已深入人心,神圣罗马的统治者们认为自己是西部罗马帝国的继承人,这完全在情理之中。

那为何后来神罗皇帝乃至西欧诸国,会将东罗马帝国称为希腊帝国,将东罗马皇帝称为希腊皇帝呢?这件事还得从查理曼说起。当查理曼在罗马城接受教宗加冕时,东罗马帝国正经历一场特殊的内乱,帝国皇帝君士坦丁六世被自己的母亲伊琳娜废黜,伊琳娜由此成为欧洲历史上首位女皇。

要知道,在此之前从未有过女性皇帝的先例。 神圣罗马方面的帝权转移理论就此应运而生,他们认为既然罗马帝国的帝权能够从罗马迁移至君士坦丁堡,那自然也能够再度从君士坦丁堡迁出。希腊方面让出了皇帝之名,因为希腊人拥立女性为帝,伊琳娜之后再无罗马,你们这些只会说希腊语、连罗马城都没有的东方岛屿,怎敢自称是罗马正统。

从此,罗马皇帝这一名号就只属于查理大帝了。 至于说君士坦丁将西部地权转让给教宗的说法,君士坦丁连自己的儿子都无法容忍,又怎么可能容忍教宗与自己平起平坐呢,这种说法显然是无稽之谈。以上便是神圣罗马帝国“罗马性”的来源,尽管存在争议,但西欧民众对其是有认同感的,教宗和神罗皇帝有合理程序,东罗马人已无力收复故土,所谓帝位有两个,而帝国只有一个,也只能无奈承认与法兰克人共享一个罗马帝国。

这个罗马的合理性相比绿罗马、奥斯曼帝国或者第三罗马俄罗斯帝国可要合理得多了。至于这罗马的名号能否被接受,那就因人而异了。 在中世纪的欧洲,邦国林立,但能被称为帝国且得到普遍承认的,仅有神圣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其他的政权,如英格兰、法兰西,都只有王国的头衔。能够被称作帝国,神圣罗马的统治者必然拥有高于一般国王的地位。

首先,神圣罗马帝国是西欧单一的基督教世俗领袖,对其他国王与领主具有一定的领导权,皇帝的身份认同有些类似于万王之王。在中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神圣罗马帝国都是基督教世界中领土最为辽阔、国力最为强盛的政权,并且包含多个王国,如意大利、波西米亚、勃艮第等,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古罗马帝国的普世性和多元化。 这一帝国概念也逐渐变得抽象化,成为超越个体和君主个人生命的存在。

简单来讲,英格兰王国失去英格兰地区后,就不能再被称为英格兰王国了,但神圣罗马帝国不会受到特定领土的限制,在意大利可以是神罗皇帝,在德意志也可以是神罗皇帝,这一点与罗马帝国颇为相似,即使丢失了罗马城,依然能够自称为罗马帝国。只不过这种抽象化随着历史的演进逐渐受到挑战,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质疑了神圣罗马帝国缺乏文献支撑,又冲击了罗马教宗的权威。

最终,启蒙运动和民族国家概念的出现,彻底葬送了神圣罗马帝国的立国理念,又恰逢神罗内部四分五裂,其最终的灭亡早已注定。以上便是神罗的帝国性。 一直以来,神圣罗马帝国的历史都未受到足够的重视,不仅是由于其复杂性,还与其抽象性有关。

神圣罗马帝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核心区域,没有广受认可的首都,没有权力集中的政治机构,更没有所谓的主体民族。在如今神圣罗马帝国曾经的领土上,矗立着十余个民族国家,他们都曾团结在同一面旗帜之下,这面旗帜既神圣,又罗马,更是帝国,只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一奇特的政权最终还是走向了衰落。我们在调侃拿破仑解散非法组织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这样一个非法组织曾经走过了 800 个春秋。

0 阅读:22

北街老酒

简介:简简单单的小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