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美妈很帅
瑞典,这个位于北方边境的北欧小国,气候严峻,资源贫乏,总人口才一千万,也就我国二三线城市的人口数量,然而就是这样的弹丸之地,却成了GDP超过5万美元的高度发达国家。
在“2018年全球创新指数”的排行榜中,瑞典在众多国家之中排行第二,世界幸福指数排行榜中位居第七。
另外,根据历年PISA (国际学生评估项目)调查结果显示,瑞典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与科学能力一直排名前十。
这么傲人的成绩,不免让人好奇:到底什么样的教育,让这个诺贝尔奖的发祥地,拥有如此高的创造力?它的教育有何独到之处呢?
今天美妈就跟大家来聊一聊,瑞典的“神仙教育”!
01 假期多!在乡下长大的人都知道,土地频繁地耕种,会很贫瘠,来年再种农作物,就很难有收获。为此,农民会休耕半年甚至1 年,这样才有肥沃的土壤供农作物生长。土地尚有休耕,孩子也要喘息的时间,大脑才能维持高效的运转,才可以把所学的知识巩固下来。
瑞典人深知此理,所以学生的假期非常多,大至暑假(2个月)、寒假(3周),小到秋假(1周)、复活节假期(1周)、运动假期(1周),都是2学年制,他们每年的上学天数为178天。
瑞典的学生会充分利用假期,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比如阅读,到户外玩耍,到欧洲的其他国家旅行,亲近自然,感受不同国家带来的文化冲击。这些看似跟课堂知识不大相关,但其实对记忆力、创造力与注意力的提升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早在20世纪70年代,研究员就已经发现:当一个人持续学习一样的东西的时候,大脑的记忆力会变差,但切换学习新的类别,记忆力又会变好。
此外,假期时间宽松,孩子有时间看自己喜欢看的课外书,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探索各种新奇事物。孩子能够专注自己想做的事,轻轻松松就按下了大脑奖励系统的按钮,让其释放大量多巴胺,孩子的专注力也由此提升。
大脑就像一个资料库,里面所存的东西都是你过去的经验跟所学过的知识,你当下做的选择,对未来事物的判断,都是从现有的资料库中提取出来的。
孩子不断探索新事物,不断地阅读,就可以更新这个资料库,获得一个不一样的未来。因为背景知识庞大,可以调取的资料也多,创造力也会别人更胜一筹。
相比之下,我们的假期明显少了很多。可是,焦虑的家长还会在假期报各种各样的兴趣班、补习班,把日程排得满满的,生怕孩子落后于人。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一味地学习,没有空白的时间让孩子思考,孩子只能沦为一个只会考试的机器。
02 7岁才上学在我们这里,家人把孩子照顾到3岁就会把孩子送到幼儿园,6岁正式上学。在瑞典,夫妻双方都有480天的带薪产假。不休够90天的产假,爸爸想去上班?门儿都没有。
所以瑞典的孩子往往被父母带到1岁之后,再送到日托幼儿园,一直玩到五六岁。6岁后孩子可以享受学龄前的准备教育(相当于我们这里的学前班),然后7岁才开始正式上学。
7岁之前,家长跟老师给孩子的任务,就是专心地玩!为什么他们把孩子的上学年龄推到7岁呢?因为他们认为孩子的手部的小肌肉还没发育好,左右脑还没发育完善,晚一点上学可以减少挫折感,学习状态会更好。
事实上,瑞典孩子的竞争力一点也不输其他6岁上学的孩子,不然也不会常年霸榜“全球创新指数”了。
得益于瑞典的的高税收高福利,瑞典人上幼儿园是有补贴的,而且从小学到大学的学费都是免费的,包括所有的杂费。
03 下雪天把婴儿放在室外睡觉瑞典人有一个非常奇葩的育儿风俗,每天下雪天,宝妈们都会不约而同把小宝宝放在室外去睡觉。他们认为,室外空气新鲜,可以帮助宝宝睡眠。
他们很抗冻是真的,冰天雪地的冬天,成年人也喜欢把卧室里的窗户打开。但是小宝宝的的体温调节能力很弱,在放到室外之前他们会把保温措施做好,给宝宝穿上羊毛做的衣服、裤子、帽子、袜子,确保宝宝不会冻着。
其实,适当的环境刺激能促进大脑神经元的连接。婴儿出生时的神经细胞数量是一样的,孩子的智商分化跟突触(神经元的连接部位)有莫大的关系。
想孩子大脑更加发达,自然要想办法让神经元之间产生更多的连接,这样突触多了,信息传递得更快,孩子自然能成为“脑子转得快”的人。
所以,我们在育儿的过程中,不必把宝宝裹得严严实实的,这样不但没法自如运动,还少了寒冷空气的适当刺激。“若想小儿安,三分饥和寒”,老人说的话还是挺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