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八路被日军抓走,遭受严刑拷打,不料她一句话震慑了全体敌人

历年壹沫 2024-01-03 17:29:59

1944年11月的一个傍晚,日军大队长大西富雄正焦虑地在屋里踱来踱去。“该死的女人!已经三天了,就是不肯开口!”他一拳砸在桌子上,“我已经受够了!”

“报告队长!”副官吉村跑了进来,“那个女八路,还是一言不发。我们已经想各种方法逼她说话,她就是不配合!”

大西勃然大怒,一把抓起吉村的衣领大吼:“我之所以带你们来这里,就是让你从那女人嘴里问出杨国夫的下落!你们到底是在干什么吃的!!给我立刻把人带来!!”

1944年11月初,八路军司令员杨国夫在指挥作战时身负重伤,他的女机要员聂小凤在保护他转移时,不幸被追兵生擒。为了套问出杨国夫的下落,日军第43大队长大西富雄对聂小凤进行了多日严刑逼供,但聂小凤却始终嘴硬,一言不发。

聂小凤原本是杨国夫麾下的一名女传令兵,因为勤勉机敏,后被杨国夫提拔为机要员。这次任务本已完成,但为了掩护重伤的杨国夫撤离,聂小凤主动请缨引开追兵,结果不幸被俘。

“我绝不会泄露任何机密!你们拷问我吧!”聂小凤坚定地对日军说。为了守护机密,她准备承受任何酷刑折磨。

日军大队长大西对聂小凤的严刑逼供一招不管用,愈发暴跳如雷。他命令手下把聂小凤当成刺杀训练的活靶子,但聂小凤即使满身鞭痕,也丝毫不为所动。

“我已经受够这个女人了!”大西一拳锤在桌上,“就算打死她,也要套出杨国夫的下落来!”

于是,日军决定改变策略,先捉拿聂小凤的男性战友,然后在她面前杀害,以此要挟。他们很快抓到一名男八路军,聂小凤看着日军把他和自己带到荒野准备处决,心里害怕极了。

“别怕,聂小凤。”那名男八路军安慰她,“我们是为了人民而战的。”聂小凤咬紧牙关,握紧了他的手。

就在日军准备开枪的一刹那,聂小凤突然大喊一声“快跑”,然后猛扑向了持枪的士兵。那名男八路军趁机向草丛中逃去,日军急忙射击,可他已经不见了踪影。“混蛋!”大西一脚踹在聂小凤身上,暴跳如雷。

为了惩罚聂小凤,日军把她再次绑在训练场上,作为新兵们刺杀训练的活靶子。聂小凤已经奄奄一息,可在刺刀的反反复复捅刺中,她的眼中依旧透着坚定。

“报告队长,这个女人还不承认。” 副官吉村气喘吁吁地跑来。

“什么?!” 大西再也忍无可忍,抡起刀就向聂小凤砍去。

就在这时,聂小凤抬头看向了大西,她的目光如此清澈而坚定,让大西竟有些慌乱,下意识地收回了刀。

“你到底要不要活命?!” 大西逼问。

聂小凤沉默良久,终于开口:“我是八路军战士,你们想杀就杀吧,我决不会向你们低头!”

大西勃然大怒,一声令下,全体日军向聂小凤乱刀乱枪。聂小凤的身体在刀刃下剧烈扭曲,鲜血从她的身上汩汩流出,很快就染红了整片草地。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聂小凤抬起头,用尽了最后一点力气望向天空。她记起自己刚入伍时,杨国夫对她说的话:“我们的敌人似乎很强大,可他们注定是失败的。只要我们团结一心,人民力量是不可战胜的!”

是啊,中国人民一定会取得这场抗日战争的胜利。聂小凤心中涌起前所未有的力量,她大声朝日军喊道:“你们杀不死中国人!胜利一定属于中国人民!”

说完这句话,聂小凤便睁大眼睛倒下,以身殉国。而她临终时的这番话,如雷贯耳,深深烙印在每一个日军心里。他们骇然失色,不由自主地放下了武器,死一般的寂静。

聂小凤壮烈牺牲的消息很快传回了驻地,全军上下无不痛心疾首。杨国夫将军亲自为聂小凤披上军旗,组织了隆重的葬礼。

“聂小凤同志不惜一死,守护了机密,使我得以全身而退。”杨国夫在葬礼上致词,“她的英勇事迹和爱国精神,值得全军学习。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我们一定能战胜日寇,取得胜利!”

葬礼结束后,杨国夫来到聂小凤坟前,向她的灵位深深鞠了三个躬。

“聂小凤啊,我一定会带领大家,完成你的遗愿。请你在天之灵安息!”

消息传开后,民众纷纷前来聂小凤坟前献花、献联,久久不愿离去。聂小凤壮烈牺牲的精神感染和鼓舞了无数人,许多民众甚至主动参军投身抗战。

在不远的前线,日军大队长大西坐在帐篷里,脑海里萦绕着聂小凤临终前的话语,心神不定。外面风雨交加,阴沉的天色似乎在警示着什么。大西不禁深深惶恐——中国人民的力量,恐怕远比他想象的更加巍然不可侵犯。

这是一段发人深省的历史。八路军女战士聂小凤在日寇面前倔强不屈、死而不降的英勇事迹,折射出中国军民团结奋战、坚定抗日的爱国精神,令读者为之振奋。

聂小凤忠心机要、视死如归的形象让人钦佩。作者以细腻入微的笔法刻画了她面对敌人酷刑、屠刀的从容和坚贞,使她的形象跃然纸上,令人肃然起敬。尤其是在生命最后时刻,聂小凤仰望天空的神情和高呼口号的场景,直抵人心,令人热血沸腾。

“你们杀不死中国人,胜利属于中国人民!”这句铿锵有力的口号,最终点燃了中国军民抗日熊熊斗志。作者以聂小凤的牺牲来昭示中华民族必将战胜侵略者、夺取抗战胜利的定论,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教育意义。

5 阅读:905
历年壹沫

历年壹沫

读着别人的故事,悟着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