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一声凄厉的惊叫划破了清晨的宁静,让这个平静的村庄顿时陷入了混乱与恐慌。只见平日里温文尔雅的江青,此刻脸色惨白,瞪大了双眼对着地上的某物惊恐尖叫。
她苍白瘦弱的手指颤抖着指向地面,那里赫然摆放着三枚炸弹!这三枚被捆绑在一起的炸弹就这样可怕地出现在屋内,且离床上熟睡的毛主席只有几步之遥。
此情此景之危急,实在令人毛骨悚然......这三枚炸弹的来历,究竟又是何人所为?又有何人如此狠毒,欲置伟大领袖于死地?让我们挽回时间的长河,回到一切的起因,揭开这重重谜底......
1948年5月,正值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辽沈战役”期间,毛主席连日来忙于指挥部署,身心俱疲。为使毛主席得到更好的休息,中央决定让毛主席至安全系数较高的河北城南庄暂作停留。
于是,毛主席在江青与贴身警卫李银桥的陪同下,来到了平淡无奇的城南庄小村。
没想到,这一切的平静,很快就在5月2日清晨被打破。这天清晨,李银桥照常站在门外站岗,江青则在屋内照顾还在熟睡的毛主席。忽然,村子上空响起了刺耳的防空警报,预示着危险的降临......
警报声起,李银桥心中升起一丝不安——他意识到,这番天时地利之便,极有可能被敌人利用。于是他连忙叫来了负责警卫工作的阎长林商议对策,两人对站在门外焦急地来回踱步。
“主席还在睡,该怎么办?要叫醒他吗?”阎长林紧张地问。两人正犹豫之际,三架敌机已经在村子上空盘旋。
李银桥和阎长林屏气凝神地盯着那三架敌机,生怕它们对平房区域投下炸弹。幸而,敌机很快向东面飞去,警报也随之解除。
两个小时后,防空警报再次骤鸣。阎长林立即判断,之前的敌机只是在侦察,它们这回是冲着毛主席而来的!两人对视一眼,心有灵犀——必须立即行动,保护毛主席的安全。
“别管了,按彭老总的嘱咐办!”阎长林大喝一声,两人冲进屋内。熟睡的毛主席还没回过神,就被他们架起架向防空洞奔去。此时此刻哪还顾得上什么礼数,李银桥一路向毛主席连声致歉。
就在众人抬着毛主席跑出十几米时,三枚捆绑在一起的炸弹“轰”地砸在他们身边!“炸弹!快跑!”江青尖叫着,众人抱头鼠窜向防空洞。
就在这时,轰鸣声再起,毛主席的住所被炸得粉碎。好不容易进入防空洞,众人后怕不已。
“放心吧,他们的目标只是我的住处。”毛主席淡定地说。但李银桥还是战战兢兢,生怕有第二次袭击。
警报解除后,众人小心翼翼地返回毛主席住处查看。“啊,那三枚炸弹怎么还在这里!”江青惊呼道,“它们都没有爆炸!”众人这才明白,之前三枚炸弹并不是敌机所投,而是有人暗自放在这里的!
“看来一定有内鬼!”聂荣臻怒不可遏。他立即命令保卫部部长全力侦查,一定要找出幕后黑手!
很快,部长锁定了问题的突破口——叛变投敌的司务长刘从文。原来,他为了得到敌人的好处,暗中向敌机透露了毛主席的行踪。而三枚未爆的炸弹,也正是他所摆放的!
随后,保卫部在刘从文的帮助下,将盘踞城南庄的敌特小队全部捕获。谜底终于大白:身为毛主席贴身工作人员的刘从文,竟然与敌人勾结,企图置伟大的领袖于死地!所幸阴谋最终败露,危机得以解除。
最终,刘从文与其同伙都被缉拿归案。而毛主席也在事后得知了真相的全貌。
原来,刘从文本是一名潜伏很深的奸细。他先接近毛主席的贴身警卫以获取情报,随后又采用威胁利诱的手段,让司机和厨师也为他效力。最后,他选择在毛主席来到城南庄的最关键时刻下手。
那天清晨,刘从文趁贴身警卫不在时摆放好炸弹。正当他打算引爆时,防空警报响起,他只得临时改变计划,冒险亲自引导敌机轰炸。万幸的是,最后关头众人及时发现真相,将刘从文和其同伙一一缉拿归案。
“要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毛主席看着被押解而去的刘从文,轻轻叹了口气。我们也应当记取这一教训: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之心,这样才能及时识破敌人的阴谋诡计,从而保障自己与集体的安全!
这场阴谋,若不是毛主席的淡定与机智,恐怕后果不堪设想。我们不能因为环境的安逸就大意,更不能因为表面的和睦就麻痹警惕。正如毛主席所说,“要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刘从文的失败正是因为他错误地判断了形势:他以为毛主席深陷敌后无援,于是大意轻敌。但他忘了,伟大领袖背后永远站着人民,背后永远有党的力量支持。最终,他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
这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不要因为环境的改变就变得懈怠,要时刻保持戒备之心。因为只有做到防患于未然,我们才能及时发现问题,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最终取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