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时期著名画家法常(佛名)二十七幅传世经典书画作品赏析
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古人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古画中出现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结合古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画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西方画应该是西方之文明物,中国画应该是东方之文明物。我们都应该好好的,用心的去感受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灿烂文化,这些都流淌在我们每个人的血液中,舍不得也割不断。
——题记
南宋(公元1127年-公元1279年)是中国古代上承北宋下启元朝的朝代,由赵构创立,定都临安,与北宋统称为宋朝,共传5世9帝,享国152年。
南宋初期不断与金交战,绍兴和议(公元1141年)后,南宋放弃淮河以北地区,双方形成对峙局面。在宋孝宗时期有过数次北伐,都无功而返。后期蒙古崛起对南宋进攻,南宋抵抗多年后最终于1279年被灭。南宋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繁荣,对外开放程度较高的王朝,其灭亡的直接原因是漠北游牧民族对宋朝先进生产关系的毁灭性打击。
宋代绘画是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的高峰。南宋退至杭州以后,宗室子弟也随之退至杭州,宗室子弟多具艺术兴趣、禀赋、修养。南宋虽偏安江南,但在绘画上却依然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宫廷绘画仍是当时绘画发展的主流,江南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使南宋绘画别具自己的特色。山水画从北宋全景式的大山大水及松石,变成了用笔简括、章法谨严、高度剪裁的边角特写。人物画着重挖掘人物的精神状貌及动人的情节,注重塑造性格鲜明的艺术形象。花鸟画努力进行形象提炼,有着高度的写实能力。而千姿百态的西湖画更显示了南宋画的特色。此时的文人士夫画在主观的表达和笔墨效果的探索上亦有较大的贡献。夏圭、马远、李唐和刘松年并称南宋四大画家。以及扬无咎、林椿、李嵩和梁楷等四位大画家绘画赏析。今天我们欣赏南宋著名画家法常绘画作品。
南宋著名画家法常主要绘画作品有:《六柿图》《翡翠鹡鸰鸟》《松猿图》《五祖荷锄图》《虎图》《潇湘八景图之远浦归帆图》《潇湘八景图之烟寺晚钟图》《潇湘八景图之平沙落雁图》《潇湘八景图之江天暮雪图》《潇湘八景图之洞庭秋月图》《潇湘八景图之渔村夕照图》《潇湘八景图之潇湘夜雨图》《潇湘八景图之山市晴岚图》《布袋图》《半身布袋图》《松树八哥图》《竹鹤图》《达摩图》《罗汉图之一》《观音图》《龙图》《芙蓉图》 《荷叶图》《水墨写生图卷》《沈周题水墨写生图卷》《双鸠图》《芦蟹图》《柳燕图》《莲燕图》《花果翎毛图》《老子图》《三牛图》《竹雀图》《芦雁图》 《鸟荷图》《观瀑图》等。
下面我们一起欣赏南宋著名画家法常(佛名)绘画作品
法常(佛名)中国南宋画家。生卒年不详,僧人,号牧溪,蜀(今四川省)人。曾因抨击南宋□相贾似道而被通缉,在浙江一位姓丘的人家中避难。其艺术活动主要在13世纪60~80年代之际。善画龙、虎、猿、鹤、芦雁、山水、人物等。法常的绘画继承了石恪、梁楷之水墨简笔法画法而又有发展变化,元代有人说他多用蔗渣、草结作画,随笔点墨,意思简当,不费妆缀。但元代也有人认为他的画粗恶无古法,诚非雅现。从法常现存作品看,他画的猿、鹤、观音、罗汉等,其形象还是颇为严谨的,背景则比较纵逸,大体上是运用一种半工半写的画法,对沈周、徐渭、八大、“扬州八怪”等均有影响,法常的作品有些流传到日本,对日本的绘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被誉为“日本画道之大恩人”。
南宋著名画家法常《六柿图》赏析
南宋著名画家法常《六柿图》此幅静物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六个造型极为简单的柿子。
这六个柿子各具形态,有圆有扁,甚至还有偏向于方形的,形状各不相同,笔触简洁凝练。简单却仍能让人一眼就看出是柿子,可看出是遵循了现实中柿子的基本形态的。
这六个柿子的排列错落有致,墨色虚虚实实,有的用墨色涂满,有的适当地用水墨渗化,有的则全部留白,这里的白并不显得虚无,反而更好地突出了柿子的形态。
在这墨色浓淡的氤氲变化之下,有着法常所顿悟的禅宗思想的指引,使柿子的意象得到了自然的呈现,却又在简淡、虚实的刻画中表现出自然的张力,显露出意味深远的禅味。正如苏轼所云:“萧散简远,妙在笔墨之外”。
法常的笔触自由而简远,这是禅画独特的意象表现,日本人显然对法常的这种禅意的表现方式很是受用,而他们之所以能够欣赏,或者说喜欢法常的这种绘画风格,也和他们国内禅宗文化的发展有关。
南宋著名画家法常《翡翠鹡鸰鸟》赏析
南宋著名画家法常《翡翠鹡鸰鸟》横31厘米纵79.6厘米。法常继承了石恪、梁楷的水墨“减笔”法,所绘的画都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调。用甘蔗渣代替画笔皴、擦、点、染,纵情挥洒,创作了很多层次丰富、自然随意的作品,一洗刻意雕琢之气。
南宋著名画家法常《松猿图》赏析
南宋著名画家法常《松猿图》绢本,水墨淡彩,日本京都大德寺藏。
法常的《观音图》《松猿图》和《竹鹤图》三联轴被奉为日本国宝。《松猿图》被日本画坛尊称为“牧溪猿”。画面上一老松自右下至左上斜出,旁逸的树干上栖息着一对白面长臂的母子猿,他们神态安详而严肃地紧紧偎抱着,母猿面部毛发蓬松,臂、爪显现出肌肉灵活的柔韧感。
母子俩面部迎着秋风,眺望远方,深邃的眸子流露出一种超然的苍凉之感,这种正面对视的形象在古代动物画中非常鲜见。大片空白的画面,产生一种萧条寂寞的孤绝之感。这便是所谓的“无画处皆成妙境”。
画面所表现出的一种如梦如幻的气息以及生命化人的精神正是禅宗之精髓。虚堂智愚禅师曾作《法常牧溪猿图》赞云:“霜堕群林空,一啸千岩静。耿耿殊有情,劳生发深省。抱子攀危条,清兴在高远。一点钟爱心,业风吹不断。”
南宋时思想界理学和禅宗都十分活跃,而且理学与禅宗趋向互融,如理学大师朱熹与禅僧们就经常往来交流学问。这一时期禅宗南派也很繁荣,许多有学问、有气节的人不满当时王朝偏安江南一隅,纷纷奔赴寺庙当僧人以求精神上的寄托,寺院里的僧侣们耳濡目染,一批禅宗画家应运而生。
南宋著名画家法常《五祖荷锄图》赏析
南宋著名画家法常《五祖荷锄图》横36.1厘米纵87.6厘米,日本福冈市美术馆藏。又名《五祖像》、《五祖图》、《五祖栽松图》、《临济栽松图》无款,传为牧溪手笔。水墨纸本 纵87.5厘米横36厘米,日本福冈市美术馆收藏。
此画作是描写五祖弘忍前生的故事,弘忍大师前生原是破头山中的栽松道者,问法于四祖道信,四祖以年老而不许,遂投胎于水边洗衣的周氏女。七岁,随道信出家,道信卒后,继而为五祖。
以禅宗南派“顿悟”的思想参悟绘画艺术,作品大都寥寥几笔却深藏玄机,题材不拘一格却皆作禅理。“据《图绘宝鉴》记载,南宋士大夫、文人、僧人画家约有百人之多。其中花鸟画家(包括专长木石、梅竹、兰花、水仙等专项画)约近六十人,比北宋时期增加了不少,文人画风气之盛可见一斑。”
南宋著名画家法常《虎图》赏析
南宋著名画家法常《虎图》横55.9厘米纵123.8厘米, 美国克里夫兰美术馆藏。至元十八年(一二八一),法常在杭州天台山万年寺圆寂,遗像存于灵隐寺附近的武林长相寺中。圆寂后的法常,元代一些鉴赏家对他的绘画颇有微词。庄肃在《画继补遗》一文中说:“诚非雅玩,仅可供僧房道舍以助清幽。”汤垕在《画鉴》中说:“近世牧溪僧法常作墨戏,粗恶无古法。”
南宋著名画家法常《潇湘八景图之远浦归帆图》赏析
南宋著名画家法常《潇湘八景图之远浦归帆图》 横112.7厘米纵32.5厘米, 日本京都国立美术馆藏。
如同无数璀璨瑰宝中一颗蒙尘的珍珠。潇湘地区指潇水与湘水交汇的湖南零陵至洞庭湖一带。这里水域宽阔,湖泊众多,降水丰沛。法常便是以最为朴素的材料——水和墨,最大限度地利用二者所产生的变幻丰富的晕色,绝妙地展现了潇湘地区的湿润之气与空濛之光。
这是众多以“潇湘”为题材的山水画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这组画继承了董源,宋迪、二米的笔意,又有所创新。
图中的远山树木隐灭在江南朝起暮落的云霭之间,近处水岸边树影华滋,浓淡有致,从远方水,水面的云气中冲出两叶小舟,向岸边疾驰而来。此刻正是渔人暮归,丰收在望之时。
夏文彦在《图绘宝鉴》中说:“僧法常,号牧溪,喜画龙虎、猿鹤、芦雁、山水、树石、人物,皆随笔点墨而成,意思简当,不费装饰。但粗恶无古法,诚非雅玩。”实际上文人画和纯粹的禅宗画尽管互相交融,但还是有一些差别,法常的绘画笔法为南宋院画的变体,虽然有放纵的笔意,创造了鲜明的“逸格画”样式,但终不入文人体制,与元初文人的绘画审美观念有很大不同。
水国烟光映夕晖,谁家仿佛片帆归。翩翩鸥鹭西风急,凝盼沧洲眼力微。
南宋著名画家法常《潇湘八景图之烟寺晚钟图》赏析
南宋著名画家法常《潇湘八景图之烟寺晚钟图》轻蔼飘渺,雾锁群林,山寺隐现,杳然寂寂。悠扬的钟声仿佛穿透云烟飘然而至。画面正中一条微弱的光带拨开雾霭,这是黄昏时分的最后一线光亮。
轻烟罩暮上黄昏,殷殷疏钟度远村。略彴横溪人迹静,幡竿缥缈插山根。
南宋著名画家法常《潇湘八景图之平沙落雁图》赏析
南宋著名画家法常《潇湘八景图之平沙落雁图》江天空阔,亘古如斯,旷野平沙,芦荻丛丛,山到衡阳尽,峰回雁影稀。应怜归路远,不忍更南飞。
寂寞蒹葭乱晚风,江波敛滟浸秋空。横斜倦翼归何处,一点渔灯杳霭中。
南宋著名画家法常《潇湘八景图之江天暮雪图》赏析
南宋著名画家法常《潇湘八景图之江天暮雪图》此刻山河笼统,万籁俱寂,扑簌簌的雪声像是造化母亲对尘世的轻语呢喃;抚慰着客子扰攘的心绪;此刻风雪初霁,寒林漠漠,天地间素然抱朴,充盈着一股耿介孤高,遗世独立的雪香,何不踏雪寻梅去?
长空暝色黯阴云,六出飘花堕水滨。万境沉沉天籁息,溪翁忍冻独垂纶。
南宋著名画家法常《潇湘八景图之洞庭秋月图》赏析
南宋著名画家法常《潇湘八景图之洞庭秋月图》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洞庭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孟浩然也说:“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潇湘地区的湿润之气与空濛之景在秋夜月光的笼罩下,变得冷寂与梦幻;空旷的湖面上,一弯渔舟在月光的辉映中,如游太虚,直与物齐。
秋霁湖平彻底清,沧浪隐映曜光轮。寒光炯炯为谁好,倚岸凭栏兴最清。
南宋著名画家法常《潇湘八景图之渔村夕照图》赏析
南宋著名画家法常《潇湘八景图之渔村夕照图》远处云雾弥漫,山峦、渔村,树木隐没于云雾之中,密云间有隐约光亮倾泻而下,画面正中摇荡着寥寥几笔勾出的一叶渔舟。夕阳余辉,山山水水,村落渔舟,朦胧唯美。
目断青帘在水湄,临风漠漠映斜晖。渔郎笑傲芦花里,乘兴回家何处归。
南宋著名画家法常《潇湘八景图之潇湘夜雨图》赏析
南宋著名画家法常《潇湘八景图之潇湘夜雨图》永州古称零陵,因舜帝南巡崩于宁远九嶷山而得名。因潇水与湘江在永州城区汇合,永州自古雅称“潇湘”。潇湘夜雨在永州市区南边湘水和潇水合流处,这里有苹洲、潇湘亭等,夜来落雨、一片岑寂。
“涔涔湘江树,荒荒楚天路。稳系渡头船,莫教流下去。”(元·揭奚斯)人在途中的苦楚。何人不在途中,何人不是人生旅途中的游子。千百年来,人们所钟情的不知是山河的夜雨还是心灵的夜雨?
岳麓甍檐苍莽中,萧萧江雨打船蓬。一声长笛人何去,蒻苙蓑衣宿苇丛。
南宋著名画家法常《潇湘八景图之山市晴岚图》赏析
南宋著名画家法常《潇湘八景图之山市晴岚图》紫气缭绕,岚烟袭人,云蒸霞蔚。一峰独立江边,秀美如刚出浴的仙子。山市晴岚在湘潭市东北方湘水东岸的昭山,湘水就从山脚流过,全无河滩,山崖自水中升起,水气缭绕,虽是晴天亦常有烟岚。
朝霞散绮仗天容,无际山岚分外浓。风土萧条人迹静,林蹊花木自鲜浓。
南宋著名画家法常《布袋图》赏析
南宋著名画家法常《布袋图》横30.9厘米纵77.2厘米, 日本京都国立美术馆藏。此是道释人物画的巅峰之作。
法常还有一幅《半身布袋图》横41.3厘米纵97.3厘米,日本九州国立美术馆藏。中的布袋和尚为半身“特写”像,法常具有照相机般瞬间捕捉人与事物的能力,人的一颦一笑能被他迅速地定格为永恒生动传神的画面,硕大的头颅,宽大的额头,开口大笑的憨态使得他的五官几乎拥挤在一起。额头、鼻子、口与下颌成『U』形,衣袍用笔简练,寥寥数笔,就将布袋和尚淡泊而又嘻笑于世的神态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文人画的萌芽始于北宋文学家苏轼(1037—1101年)等一些通过科举实现理想并掌握了话语权的士大夫们,他们在书画上随心所欲,寥寥几笔表达心中逸气,聊写心中丘壑。文人画家利用这样的程序语言来传达自己的思想,表达自己的生命智慧。禅宗画那种纯粹张扬个性、怪诞、狂放的绘画表达方式自然不被元代鉴赏家认同。
南宋著名画家法常《松树八哥图》赏析
南宋著名画家法常《松树八哥图》横39厘米纵78.5厘米,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该画为立轴,水墨纸本。画面描绘一只八哥鸟,正栖立株老松上俯首梳毛的情景。浓黑的头部一半隐藏在淡墨的胸腹后,一只空勾的眼睛闪闪发光,直摄人的心魄。浓墨画成的背脊与尾羽,淡墨画成的胸腹与背脊的浓墨呈自然的衔接过渡。
此图画八哥鸟立干松干之上,笔墨简练,动态自然,淡墨写出的松干和富有变化的藤枝虚实相映,堪称逸品的典范之作。
自然留岀的两支白色翅翎,造成墨色层次的变化,构成和谐而又生动的对比。破散的渴笔斡旋出松毛树皮斑驳的老松。萧疏的松针、垂落下的松果,使整幅画的生命空间都在上升。法常以追光韬影之笔,写出了禅家的通天尽人之怀。对清代画家八大山人给予重要的影响与启示。八大山人的多幅八哥图似乎继承了法常的衣钵,也或许与法常不谋而合。
南宋禅宗的流行促成了水墨画的兴盛,同时也催化了空寂幽玄美意识的形成,而水墨画又以直观的画面表达了禅思,映现了空寂幽玄的美。三者之间形成了一种环环相套、交错互动的关系。法常的水墨画不着痕迹地集三者于一体,处处渗透着禅机,并且隐含着与空寂幽玄相通的艺术因素,因此便具有了一种内在的深度和神秘的魅力。
南宋著名画家法常《竹鹤图》赏析
南宋著名画家法常《竹鹤图》此图上的一只白鹤仰首向天,且鸣且行,意态优雅,气定神闲地信步于幽深空灵的竹林中,墨色的浓淡幻化出雾气朦胧的诗意。鹤的轩昂,竹的清逸,表现得十分清幽雅致。用粗笔撇捺绘成的竹林,竹干之间的前后穿插,虚实掩映,朦朦胧胧地隐没在一片水气之中,与广大的空无寂寞相融合,具有一种如梦如幻的美感。法常的《观音图》《松猿图》和《竹鹤图》三联轴被奉为日本国宝。
南宋著名画家法常《达摩图》赏析
南宋著名画家法常《达摩图》横33.7厘米纵94.9厘米, 日本天龙寺藏。“佛家修净土,以妄想入门;画家亦修净土,以幻境入门。”人世间的一切都是幻象,非幻无以见真。
此幅画略施淡彩,以朱色点染鹤顶。画家只是客观自然地表现天地间的生灵,无悲也无喜,将自然原原本本地呈现出来,反映了法常心如止水、波澜不惊的内心世界,唯有如此心境才会有如此画境。从画法上讲,背景之竹用笔潇洒,而主体形象的鹤却格外工致。这种工写兼用的画法成为法常花鸟画的一大特色。
南宋著名画家法常《罗汉图之一》 赏析
南宋著名画家法常《罗汉图之一》 横52.4厘米纵105.9厘米,日本静嘉堂文库美术馆藏。法常是位具有文学气质的画家,他的绘画创作,是善于诗与禅的手法,把故事意象的感染力量同水墨画的表现结合为一。
南宋著名画家法常《观音图》赏析
南宋著名画家法常《观音图》横97.6厘米纵172.2厘米,日本京都大德寺藏。此图描绘的是端坐于巨石上冥思的观世音菩萨的的形象,菩萨面容端庄虔诚,衣纹墨线粗劲流畅,与头部的细致描绘形成鲜明对比。背景以水墨渲染出云雾缥缈之状,山石的厚重坚实衬出观音素袍清影的姿态。
法常的《观音图》《松猿图》和《竹鹤图》三联轴被奉为日本国宝。日本美术史家矢代幸雄在其所着的《水墨画》中称这三件作品“几乎整个征服了我的心灵”,法常本人则更是被称为日本的“画道大恩人”。
法常(牧溪)的杰作,也是我们可以比较有信心的鉴定为其所画的作品,是现今保存在京都最大的佛寺大德寺的一副三连画,三连画都不是潇洒的“墨戏”,而是精思熟虑的构图。左右两幅描绘着一只鹤和几只猴子的作品可能原属一对,而中央的观音像可能是一幅单独的作品,但是今天三幅竟然合而成为一组,实在是有幸的事,三幅并列,和谐之至。
它们同时也指出了两种通常被认为距离遥远的世界一一人世与超世、动物与圣明世界之间的关联。观音以白衣仕女的形象出现在这里,合目静坐。母猴紧抱着小猴,直看着我们,眼光坦白清明得一如禅宗的偈句。众猴栖息的树枝以潇疏的笔触画成,墨色澹淡,好像王庭筠的笔法,没有雕巧之痕,题材也不炫耀外烁之美。
南宋著名画家法常《龙图》赏析
南宋著名画家法常《龙图》法常以禅宗画闻名,徐复观先生《中国艺术精神》认为:“山谷(黄庭坚)自谓因参禅而识画,此或为以禅论画之始。”中国古代的禅宗,本以印度的佛教为基底,但到了华夏之后,便很快与中国土著的道家庄学相“嫁接”,从而形成了一种“释迦其表,老庄其实”的新的哲学。
这种由震旦文化和天竺文化交会融通而产生的新的哲学,给中国文化以深刻的影响,翻开一部中国绘画发展史,随处可见禅家的活跃身影。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文人画运动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得益于禅家哲学的精神乳汁。
南宋著名画家法常《芙蓉图》赏析
南宋著名画家法常《芙蓉图》在中国本土,法常作品的艺术成就也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如明代的项元汴即谓法常“状物写生,迨出天巧,不惟肖似形貌,并得其意象”评价。
南宋著名画家法常《荷叶图》赏析
南宋著名画家法常《荷叶图》法常的绘画风格是简逸豪放,自然清净,空灵淡泊,不论是造型、用色、用笔、运墨,都能摆脱形似的束缚,以率真的笔意,单纯的墨色,追求形象之外的意境创作,表现了简洁凝鍊的风格。法常绘画,从淡彩到淡墨到一片空白,所表现的另一种风格是淡泊。
南宋著名画家法常《水墨写生图卷》赏析
南宋著名画家法常《水墨写生图卷》纸本墨笔,手卷,纵47.3厘米,横814.1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画描绘了折枝花鸟、水果蔬菜和荷塘鱼虾等,其中果实类包括石榴、来禽、梨、芦桔、菱;花卉类有荷花;蔬菜类有茭瓜、蔓青、茄子、竹笋;鸟类有燕子、野鸭、鸳鸯;鱼虾类有黄鳝、鲑鱼、虾、蟹、蛤、螺;另有竹石、水草等。该卷是法常的一副写生随性之作,却又高度写实、生气灵动。该卷无作者款印,沈周定为“真宋物也”。徐邦达先生认为,沈周题跋中“牧”字有挖改痕迹,是“似牧非牧之画”(法常号牧溪)。
南宋著名画家法常《水墨写生图卷》之一
南宋著名画家法常《水墨写生图卷》之二
南宋著名画家法常《水墨写生图卷》之三
南宋著名画家法常《水墨写生图卷》之四
南宋著名画家法常《水墨写生图卷》之五
南宋著名画家法常《水墨写生图卷》之六
南宋著名画家法常《水墨写生图卷》之七
南宋著名画家法常《水墨写生图卷》之八
南宋著名画家法常《水墨写生图卷》之九
此画所绘折枝花果、禽鸟、鱼虾及蔬果,笔墨简淡,平平常常,在画幅上随随便便地摆放在一起,看来就是最为常见的与我们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景象,但是卷中墨色的氤氲、排列的错综、变化的神奇,却又分明深蕴着禅机。这些平常物象的背后是不着笔墨的大片空白,这种“知白守黑”、“计白当黑”的处理,使得画面中本不相关联的事物各自相对独立又可合而为一,画意更为完整而富于张力,给观者以想象的空间,正所谓“于无画处皆成妙境”。
整幅作品充满着一种宁静、自省、淡泊的内在精神,使观者有“万物静观皆自得”的会心感受,耐人寻味。牧溪的绘画,写生功底极深,此幅亦是“肖似形类,并得其意”的形神兼备之作。
南宋著名画家法常《沈周题水墨写生图卷》赏析
南宋著名画家法常《沈周题水墨写生图卷》最早发现法常绘画中的真正价值和革命性意义者,则为吴门画派的领袖沈周。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法常水墨长卷《写生蔬果》上,有沈周的一则长跋,题跋释文:余始工山水,间喜作花果、草虫,故所蓄古人之制甚多,率尺纸残墨,未有能兼之者。近见牧溪一卷于大匏庵吴公家,若果有安榴、有来擒、有秋梨、有芦桔、有薢茩;若花有菡萏;若蔬有菰蒻、有蔓青、有圆苏、有竹萌;若鸟有乙舄、有文凫、有脊梁;若鱼有鱣、有鲑;若介虫有郭索、有蛤、有螺。不施彩色,任意泼墨渖,俨然若生,回视黄筌、舜举之流,风斯下矣。且纸色莹洁,一幅长三丈有咫,真宋物也。宜乎公之宝藏也欤。
南宋著名画家法常《双鸠图》赏析
南宋著名画家法常《双鸠图》沈周的《写生蔬果》题跋是真的,是“后来给人拆开移配在这个摹本”上的。由此可见,沈周对法常的画法的确非常赞赏,且受其甚深的影响。“不施彩色,任意泼墨渖,俨然若生”,法常画风“皆随笔点墨而成,意思简当,不费妆饰”的概括完全相符。因此,法常的这一画法,无疑是沈周写意花鸟画的渊源之一。而又由于沈周乃文人写意花鸟画的开创者,故而,亦可将法常视为文人写意花鸟画的启导者。
南宋著名画家法常《芦蟹图》赏析
南宋著名画家法常《芦蟹图》法常将这一特色发挥得淋漓尽致,并且更以余白反衬出一角的存在,突出了视觉效果,也深化了内涵,正所谓“无画处皆成妙境”。这种“一角”式的笔法也中蕴涵着禅宗的理念:借一角残山展现大自然的雄伟与壮阔,以一片空无寓意无限深邃的意境。崇尚“和、敬、清、寂”的日本茶道,也是要以极为狭窄的空间和极其简朴的装饰寓意“无边的开阔和无限的雅致”。
南宋著名画家法常《柳燕图》赏析
南宋著名画家法常《柳燕图》日本及欧美的学者在出版的有关中国绘画史的记载,或画家评论中,一致予以法常(牧溪)极高的评价,他们推崇法常(牧溪)为最伟大的画家,法常(牧溪)的观音、猿、鹤、渔村夕照等图,是我国自中唐以来所发展的水墨画中,艺术境界最高的结晶品,也是东方艺术史上罕见的杰作。研究禅画的学者,推崇法常(牧溪)是禅画大师,他的画室禅画中的极品。
南宋著名画家法常《莲燕图》赏析
南宋著名画家法常《莲燕图》法常绘画作品所创造的美,恰好满足了日本文化自身的发展需要,于是作为一种异质文化因素顺利进入到日本本土文化当中,并且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经过岁月的冲刷,最终融汇成为日本传统美的一部分。这正是法常在日本获得崇高地位的真正原因。
南宋著名画家法常《花果翎毛图》赏析
南宋著名画家法常《花果翎毛图》之一
南宋著名画家法常《花果翎毛图》之二
南宋著名画家法常《花果翎毛图》之三
南宋著名画家法常《花果翎毛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本件长卷以没骨法写花卉、蔬果及翎毛小景。画中禽鸟有八哥、环颈稚、珠颈斑鸠和群聚飞舞的麻雀。虽笔墨简率,但对物象观察深入,故能兼得自然生态灵动的趣味。款署“咸淳改元(1265)牧谿。”拖尾并有项元汴(1525-1590)、僧圆信(16世纪)、查士标(1615-1698)题跋,及多方明清文人的收藏印,是流传有绪的名迹。
南宋著名画家法常《老子图》赏析
南宋著名画家法常《老子图》纸本水墨, 纵88.9厘米 横33.5厘米,日本冈山县立美术馆藏。是法常用另一种造型夸张,不专规矩的“减笔”方法写成的。老子是道家的开山鼻祖。图中的老子,因鼻毛外露,被称为“鼻毛老子”。此幅老子硕大的招风耳、秃头、张着大口,牙齿分明,鼻毛直挂唇边外露,形貌奇特,有道是“奇人自有奇相”,真正仙风道骨,奇绝脱俗,状神写貌,尽得人物风流和神韵。我们看这幅画,不知为什么,焦点首先会落在“张大口”的局部上。
南宋著名画家法常《三牛图》赏析
南宋著名画家法常《三牛图》日本私人美术馆藏。法常是中国早期的禅僧,在中国并未受到重视。似乎是由于他的画多少有一些粗糙,在中国的绘画史上几乎不受尊重。而在日本却受到极大的尊重。中国画论并不怎么推崇法常,这种观点当然也随着法常的作品一同来到了日本。虽然这样的画论进入了日本,但是日本仍然把法常视为最高。由此可以窥见中国与日本不同之一斑。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1970年在台北市亚洲作家会议上发表了题为《源氏物语与芭蕉》的演讲,这位日本作家满怀深情地介绍了在中国辉煌的古典美术中几乎被埋没的法常。法常就是牧溪。
南宋著名画家法常《竹雀图》赏析
南宋著名画家法常《竹雀图》根津美术馆藏。此画契合了“冷枯”审美追求,其蕴藏于物体表象背后的朦胧美和半隐半现的寂寞,才是最富魅力、同时也是纯真而朴实的。至后世明末八大山人,现代画家齐白石,在他们的画作上依旧能够看到法常的笔墨意味。
南宋著名画家法常《芦雁图》赏析
南宋著名画家法常《芦雁图》日本群马县近代美术馆藏。法常的绘画,独能于平淡天真之中揭示生命意识的真谛。其画中幽远超然的留白,简淡的笔墨,平常花果,在画幅上随随便便地摆放在一起,便能化腐朽为神奇,画中墨色的氤氲、排列的错综,分明深蕴着无限禅机。
南宋著名画家法常《鸟荷图》赏析
南宋著名画家法常《鸟荷图》藏于日本。法常的画里,那无限的天地间,似乎只剩你与他笔下的一只蜻蜓、一颗萝卜、一只小燕.....生命原本就是这么简单,如此宁静、淡泊,使观者有“万物静观皆自得”的会心感受,不假妆饰,耐人寻味。
南宋著名画家法常《观瀑图》赏析
南宋著名画家法常《观瀑图》法常(牧溪)生活的年代,是日本镰仓时代,正是日宋贸易繁荣的时期。在1176至1200年间,有多处关于日本船只到达中国大陆的记录。随着贸易的发展,大量的中国陶瓷、织物和绘画输入日本。法常(牧溪)的大部分画作大约也在南宋末年流入日本,对日本美术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中国古代绘画发展到宋代,可谓登峰造极,宫廷画、文人画、民间画百花齐放,扬无咎极简的画风,画出的梅花可谓在当时独树一帜,他用简练的笔墨传达出了丰富的情感和内容,从而把写意画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使时人耳目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