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跳槽,仅是因为某件事没处理好,或不喜欢某人的工作方式。
觉得工作不顺心,换个环境就万事大吉。
其实我们换岗位或跳槽的时候,想一想这个岗位继续做下去,还有没有前途。
如果公司业务发展是向上的,工作内容也不讨厌,工作是能养活自己的,那这条路就不是断头路,至少是可以“跑起来”的路。
在这种情况下,工作上的不顺心,往往来自人际关系、领导风格、工作内容、工作时长或者其他情况,尽管具体情况各有不同,大体可以总结为:周围的人事物不是自己喜欢和舒服的样子。
因为不舒服所产生的摩擦,对职业人来说恰好是爬坡磨炼的时候。
翻越过去了就是进步,翻不过下次还会反复遇到。
所以,想要跳槽或离职前,先认真问问自己:离职是为了追求更大的挑战,还是在逃避不舒服。
如果现在的岗位还能够学到东西,就不要轻易的换频道。
虽然短时间看,跳槽可能是件好事儿,暂时解决了你的麻烦,但长远来看,跳槽不是一个最佳选择。
过五年、十年会发现,跳槽的人并没有比不跳槽的人得到更多更大的发展,有时候甚至还没有原来的公司好。
所以跳槽前,一定多问自己几个问题。
现在的工作我最讨厌的几件事是什么?
我最不喜欢的地方是什么?
下一家公司能带给什么?
对方的期望值是什么?
自己处于职业发展的什么阶段?
想通过这次跳槽得到什么?
......
一个人在职场上大概有三个阶段:打基础、上台阶、干大事。
在打基础阶段,学习最重要;在上台阶阶段,舞台最重要;在干大事阶段,机遇最重要。
学习、舞台、机遇是我们跳槽的参考因素。
什么时候跳槽合适?
“三要”“三不要”。
”三不要“:
一,不要在赌气的时候跳。大腿一拍,说”此处不留爷,自由留爷处”,拍屁股走人了。
二,不要因为逃避而跳,特别不喜欢某个人,或者特别不喜欢某项工作内容,不想面对,这种情况就算换个地方也不一定能解决问题。
在过往的职业发展与个人成长方面的咨询和辅导上看,这类型的客户偏多一些。
工作是解决问题、创造价值、自我发展的地方,而不是等待被服务的地方。
带着老板、同事、客户、工作成长性都要是自己理想样子的心态,无疑是“职场巨婴”。
要么解决职业方向问题,要没直面不喜欢的人和事,通过人和事锤炼自己。
三,不要因为单纯加薪而跳。
我说的是单纯加薪,工作内容、职位上没有变动,很多人忽略了“涨薪”背后要承担的风险:陌生环境、人际关系、晋升空间等。
“三要”:
要是补充型跳槽。目的是为了学一项自己不会的关键技能。
要是晋升型跳槽。新工作在待遇和职级上都要比现有的上一个层次。
要是事业型跳槽。是指找到一位与自己理想、价值观相符的事业以及事业合作伙伴。
所以,职业转换需谨慎,千万不要因为一时赌气,或者某个问题陷入自己的认知误区,或为了逃避某个人/某个问题而盲目跳槽。
真的知道自己要什么,而不是以为自己要什么。
另外,在去追求新可能性的时候,也尽量不要在当前工作"没做好"、"半吊子工程"的局面下离开。
职场里要么收获收入,要么收获平台背书,要么收获经验值,要么收获能力提升,要么收获职业作品。
每一段职业经历都要考虑到对下一段经历的影响,消耗职业人品信用的事情,尽量不要做。
所以,想要离职前,先认真问问自己:离职是为了追求更大的挑战,还是在逃避不舒服?
答案不一样,对应的解决方案也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