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动荡格局中如何表现
有莘小老虎呀
2025-04-13 04:39:38
什么是动荡格局?
动荡包括经济动荡和地缘冲突,凡是经济繁荣的反面都可以是,诸如通胀、滞涨、萧条。
先说一个定论,以长周期眼光看问题,以5年-10年为基本单位,大宗商品牛市往往发生在经济繁荣期甚至衰退期,在萧条期还会有一波反弹。这就注定了通胀、滞涨、萧条这些表象与大宗商品行情紧紧关联。
1. 黄金黄金是商品类的王者,可以这么说,只要环境处于经济繁荣的对立面,闭眼买黄金就对了。黄金一涨能持续10年,长期趋势是很难更改的。
黄金在通胀、滞涨、金融危机期间的表现是相当可观,在通缩环境下有抗跌属性但涨幅有限。
在前文《从近100年全球历次关税战得出的几点启示》我指出,高关税的后果,不管是对于发起国还是被加征国,衰退和通胀必居其一。这里的通胀指的是成本推升型通胀。所以,高关税环境下商品的最优解还是黄金,其他商品受到衰退预期的影响,而在成本推升型的通胀下其他商品弹性有限,因为需求不足。
归根结底,黄金的金融属性和避险属性超越所有其他商品。
以上只是笼统概述,具体细节可以参考以前的文章《黄金投资框架》、《黄金投研框架补充:央行购金》、《解构黄金的短期情绪方向标——租赁利率》。
2. 石油石油是工业血液,现代工业之母。地位在黄金之下,铜之上。
石油涨得最凶的两段历史,一个是上世纪1970s,一个是二十世纪头10年。1970s油价飙升源于供给冲击,2000-2010的大宗牛市源于中国加入WTO后的经济腾飞。
1970s,石油供给冲击与滞胀1970s给世人最深的印象是什么?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阿以冲突导致的石油危机、美国高通胀经济发展停滞。
根据历史经验,有些人简单的把商品牛市和滞涨链接起来是不对的。如果我们再刨根问底,问问导致这些表象的原因是什么?我们会发现1970s刚好处于康波的萧条期,深层次的原因在于生产效率下降,无节制的需求导致货币超发,世界从增量竞争转向存量竞争,才逐步演化为金融体系解体、地区冲突不断、石油禁运、通胀高涨的局面。正是这些深层次的原因,才逐渐显现为滞胀这个表象。
滞胀首先是胀。由于增量竞争难以为继,地区冲突和国际龃龉才越来越多。随着石油禁运,油价暴涨直接推高生产和运输成本,美国企业利润率从1973年的8.2%骤降至1974年的4.6%,被迫通过涨价转嫁成本。
由于美国自1960年代便超发货币,到1971年美元竞争力不足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美元指数暴跌,大宗商品自动迎来“价值重估”(参考zoltan的四种价格)。
石油危机叠加货币超发,使得通胀越来越顽固。
顽固的通胀之后带来了经济停滞。在强大的工会压力下,高通胀导致工资粘性,美国CPI居高不下。高生产成本和高工资导致企业利润率急速下滑,经济增长毫无起色。
经济停滞导致资本逃离股市(1973-1974年标普500跌42%),转而涌入黄金和石油对冲通胀,进一步推高商品价格。商品价格的上升又进一步限制经济发展,形成负反馈循环。
滞胀初期由“胀”驱动,后期“滞”占主导。简单总结滞涨的发展路径,大概是通胀侵蚀消费能力→需求萎缩→企业减产→失业率上升→政策被迫宽松→通胀再起。
总结历史,1970年代的石油价格飙升主要源于策略性的供给短缺和恐慌储备,而不是需求旺盛。即石油的金融属性占了上风。
1970年代康波萧条期带给我们的经验教训是:能源要自主(防止断供;反向看则是抢能源储备抬升了物价),货币甭超发(否则抬升能源价格中枢)。
2000s,中国神龙再起后视镜看,这段石油大牛市源于中国这个新兴经济体进入工业化腾飞期,虽然此时基本到了康波繁荣后期,欧美对能源的需求并不大,但是中国工业化造成全球能源供需错配,造就了10年大牛市。
而且,此时全球经济发展模式也有了很大变化,以中国为代表的工业国消耗大部分能源,输出商品给以美国为代表的消费国,然后把赚的外汇以投资的形式储存在欧美,形成逻辑上的闭环。
这套模式,中国为世界消耗能源,中国也为世界扛下了通胀,这是2008年金融危机前“世界经济大缓和”最后的荣光。
因此,这段商品牛市的特点是全球通胀温和,但是商品价格飙升,因为有中国这个巨大的需求端和缓冲垫。
2025高关税下石油如何表现?上节其实已经说了,高关税背景下黄金最优,我估计石油是个上下拉扯的局面,在衰退预期和通胀预期间来回徘徊。
3. 铜铜与黄金、石油相比,金融属性更低,工业属性更纯粹,与经济状况强相关。
1970s,铜是追随者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石油输出国组织对西方国家实施石油禁运,油价从每桶3.11美元上涨到11.65美元,导致美国经济陷入滞胀,失业率触底反弹,制造业PMI和工业生产指数分别在石油供给冲击后三个季度跌破荣枯线、增速转负。
而此时的铜价并没有飙升,可以看得出投资者还是忌惮于需求端的疲软现实的。但随着油价的持续上涨和石油禁运的恐慌氛围,铜的金融属性超过工业属性,铜价开始上涨。从1973年到1974年,铜价从约0.6美元/磅上涨至约0.7美元/磅左右。
1974石油危机后,美国经济逐步复苏,工业生产指数和制造业PMI等指标开始回升,经济呈现温和增长态势。随着经济的复苏,铜的需求增加,工业属性占了上风,铜价在这一时期继续上涨,到1978年,铜价已上涨至约0.8美元/磅左右。
2000s,铜是领头羊再看20世纪头十年铜的表现。虽然此时已经过了欧美经济发展最快速的时期,但是由于中国的工业化需求,铜价于2002年率先启动,至2007年涨幅高达430%。而油价是自伊拉克战争后才奋起直追的,从侧方反映出铜的工业属性更强,对经济转暖的敏感度更高。
2008年欧美发生次贷危机,铜的需求端坍塌,流动性短缺也促使铜被大规模抛售换取现金,至2008年底跌幅高达65%。
随着2009年我国“四万亿计划”实施,铜和石油迎来V字型反弹,铜2年时间上涨150%。到了这个时间点,由于铜的大规模资本开支,铜供给明显过剩,再者作为世界经济加速器的中国基建调控导致需求端萎缩,美联储也退出QE支撑美元压制大宗商品价格,2011-2015是铜价的慢慢熊途,铜价下跌也是领先石油的。
至于在关税壁垒下铜如何表现,我是不看好的。因为铜的金融属性更弱、工业属性更强,这天然站在了高关税的反面。
几点结论:
1)金融属性:黄金>石油>铜;
2)工业属性:铜>石油>黄金;
3)长视角,在全球经济步入衰退甚至萧条期后,在各种商品中,买黄金是最明智的选择,尤其在滞胀/高关税环境下配置价值最高。因为黄金兼具金融属性和避险价值。
4)滞胀和关税摩擦背景下,黄金看避险价值、石油看供给弹性、铜看工业需求。
我的操作是:
黄金:一动不动,已经持有2年。
石油:前段时间刚清仓了中海油。高关税背景下估计石油波动会剧烈,但是上涨弹性不足。
铜:去年9月曾发文《铜价过山车跌回年初,后续如何走?》,10月、11月陆续清了铜仓位,在这之后铜还涨了一波,不后悔。此时此刻,我还是不看好铜,高关税背景下需求端今年上不来,供给端本来也不是很紧缺,供需情况支撑不了铜价长逻辑上涨。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