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雾中的《道德经》
杨章林文化
2024-04-10 02:21:43
——这样的译文无异于谋财害命,更要命的是,现在还逼不得已求“蹂躏”。
六、自私是人与生俱来的弱点
第十三章(原文)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人们为了求得荣耀,远离屈辱而使自己陷入惊恐不安的状态,这等于把大祸患看得像生命一样贵重。把荣辱这样的大患看得像生命一样珍贵。什么叫做爱慕虚荣、患得患失以至于惊恐不宁呢?看重虚荣本来就是卑下的,可人们一旦得到它,就为之惊喜,一旦失去它,又为之惊惧。这就是所谓的爱慕虚荣、厌恶屈辱以至于达到惊恐不安的程度。什么叫做把大祸患看得像生命一样贵重呢?我之所以有爱慕虚荣、患得患失的大祸患,是由于我有着一个有形的身体,假如没有这个身体,我还会有什么祸患呢?所以只有那种珍重自己的生命远胜于天下的人,才可以把治理天下的重任托付给他。只有那种热爱自己生命胜过爱天下的人,才可以把整个天下交到他手中“。(译文引自出版的”经典“)
东拼西凑也能成书“吆喝”?
1、“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人们为了求得荣耀,远离屈辱而使自己陷入惊恐不安的状态,这等于把大祸患看得像生命一样贵重,把荣辱这样的大患看得像生命一样珍贵”。
解析:(1)句子里边的“宠辱”不需要“求得”,也“远离”不了,因为TA就是假设性的叙述,何必担心?只要你不过分自私,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得失,就不会“陷入惊恐不安的状态”。
(2)谁会“把荣辱这样的大患看得像生命一样珍贵”?
(3)生活中有多少“宠辱”?伴随我们的大多是得失。惊:心起“波澜”。贵:看重。大患:灾难。身:自私。
译:得到失去都会心起“波澜”,过多地在意自身的得失是人们最大的弱点,甚至是一种灾难。
2、“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什么叫做爱慕虚荣、患得患失以至于惊恐不宁呢?看重虚荣本来就是卑下的,可人们一旦得到它,就为之惊喜,一旦失去它,又为之惊惧。这就是所谓的爱慕虚荣、厌恶屈辱以至于达到惊恐不安的程度”。
解析:“看重虚荣本来就是卑下的”,这句话应对的原文在哪?信口开河误了自己,累了别人。
“看重虚荣本来就是卑下的,可人们一旦得到它,就为之惊喜,一旦失去它,又为之惊惧”。“他”指什么?为谁惊喜”?又为谁“惊惧”?译者大人:你可否给我们一根盲人的棍子?
译:为什么说得失都会心起“波澜”?占便宜沾沾自喜,吃亏耿耿于怀,这就是宠辱若惊。(遇事无论好坏都心情浮躁,不能冷静对待)
3、“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什么叫做把大祸患看得像生命一样贵重呢?我之所以有爱慕虚荣、患得患失的大祸患,是由于我有着一个有形的身体,假如没有这个身体,我还会有什么祸患呢”?
解析:有身体就必须把“大祸患看得像生命一样贵重”?圣人看到如此译文但愿不要吐血。
译:为什么说过多地在意自身的得失是人们最大的弱点?是因为人与生俱来的自私。如果不自私,人怎么会有弱点呢?
4、“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所以只有那种珍重自己的生命远胜于天下的人,才可以把治理天下的重任托付给他。只有那种热爱自己生命胜过爱天下的人,才可以把整个天下交到他手中”。
解析:这是什么话?天下是块蛋糕?那个自私给那个?
译:如果用这种对自己“高度负责”的心态去面对所有的人,就可以赢得大家的信任。
小议:
(1)“贵大患若身”讲的就是:自私是人与生俱来的弱点。很多时候,过分的自私在现实生活中就是一种灾难。“身”的字面意思就是身体或者自身,如果这样翻译肯定是不通的,只能理解为自私。
(2)宠辱:得失。生活中被一点小事“闹”得五心不定的大有人在,不是一定要恩宠羞辱才“惊”。
(3)文中(宠为下)三个字好像没着落。
(4)老子在《道德经》第七章就表达过这样的观点:无私即大私。(待续)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