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非常不适合吃鸡的季节,尤其是今年春天。近些年气候多变,去年冬天特别暖,后来急速降温,大范围的寒潮雨雪天气,真的是“倒春寒”!
倒春寒带来的湿冷风寒,很容易把本应该生 发的阳气和本应该升发的气机郁结、闭阻,那样身体积攒了一个冬天的垃圾散不出去,特别容易上火。
这时候不适合多吃鸡,会火上浇油!
《本草求真》里也讲:“鸡肉味甘酸,性微温,善发风助肝火。”
鸡在五畜中属于木畜,鸡打鸣在丑时(凌晨1:00—3:00),我们还在睡觉鸡就开始活动了,这段时间刚好对应人体的肝,是肝气生 发特别旺盛的动物, 尤其是公鸡,起得早,喜欢打斗,助火很猛烈;
肝火有动的特性,又喜欢向上向外发散,很容易煽动身体埋藏的痰啊、热啊、湿啊,引起上面所说的“火情”!所以,在肝火相对旺盛的春天,吃鸡要慎重,以免招病,尤其是下面4种人!
一、肝火旺、燥热的人,少吃鸡,助火伤阴
肝火旺盛的人,通常:容易急躁,睡不好、口干、口苦,身体有时候会不自觉的抽搐;
如果你已经有上面这些问题了,一定不要吃鸡,免得鸡肉煽风点火,让肝火烧得更旺!
经常熬夜、睡不好的人、情绪不好的人、阴虚燥热、睡觉爱出汗的人,本来就肝火旺、阴津不足,再吃鸡肉助火耗阴,火更大;
血压高的人,也要少吃鸡,以免肝的阳气上升太多了,气血都飘在上面,血压更高。
如果需要补充营养,可以选其他的动物蛋白植物蛋白,比如牛肉、豆类、鸡蛋、牛奶等。
平时多吃一些清肝火、滋阴清虚火的食物,比如西红柿、枸杞菜、茼蒿、芹菜、菊花、菠菜、莴笋等。
吃鸡之后泡点桑葚水喝也很好,正好阴阳调和。
《随息居饮食谱》记载:桑葚滋肝肾,充血液,祛 风湿,健步履,息虚风,清虚火。
桑葚性寒凉,正好平衡鸡肉的温热之气,而且息虚风,清虚火,特别适合灭鸡肉动风助火之性,加上桑葚滋阴补 血,补足身体里的“水”,火自然就没了!
二、有反复发作、久治不愈的“宿疾”,吃鸡动风
有些人说春天发陈,把身体里的病邪发出来,不是很好吗?
那也得身体扛得住啊,有时候反复发作,发作起来异常难受,春天要想平安度过,对鸡肉要忌口。
鸡肉是发物中的“战斗机”,发散之性非 常强,清代名医王孟英是中yi食疗届的大咖,他在《随息居饮食谱》中也提醒到:
多食生热、动风, 凡时感前后、痘疹后、疮疡后、疟、痢、疳、疸、肝气、目疾、喉证、脚 气、诸风病, 皆忌之。
简单的说,就是感冒、溃疡、肝、眼、喉咙相关的,与热邪、风邪有关的问题,都不宜吃鸡。
三、咳嗽吃鸡,神仙难医
俗话说「咳嗽吃鸡,神仙难医」,话糙理不糙,意思是有外邪的时候,不要吃鸡。
感冒的时候,外邪入侵到身体里,我们首先要想办法把邪驱赶出去,而鸡肉助火又有补益之性,反而是助邪的,很容易把邪留在体内。
而且咳 嗽本是上焦心肺的问题,这时候吃鸡,助长肝火,肝火又引起心肺之火,所以咳嗽吃了鸡肉,晚上睡不好,甚至会加重;
我遇到好多这样的,觉得孩子生病需要补补营养,喝鸡汤吃鸡肉,问题立马加重,甚至发烧。
四、生机旺盛的小孩子,吃鸡更容易上积食
小孩子生不生病,都不要吃鸡过多。小儿纯阳之体,生机旺盛,鸡肉性热,吃完会加重火气。
古人认为5岁以前不宜吃鸡,容易遭受外邪引动,上火积食。且现在鸡肉大都速成,激 素饲料各种灌,对孩子的影响非 常大。
多动症越来越多见,也与鸡肉吃太多不无关联,多动也是风木太过脾土被制之象。更严重的是早熟。同事在跟诊的时候,亲眼看到九岁小女孩发育来月经。还有一个二十几岁的男孩子,胸部已经女性化发育了。
大多数孩子都喜欢吃炸鸡,经过辛香的调料腌制,又过油炸,火热之性更厉害,正常的孩子要少吃,长得干瘦干瘦的孩子尽量不吃;这样的孩子,肝气旺、脾气虚,吃了肝气更旺,脾气急躁、多动、容易积食上火!
五、什么样的人适合吃鸡呢?怎么吃好?
《饮食营养学》中说:鸡肉具有补脾益 气,温中养血,补精填髓。
简单概括一下:大病初愈、产后补养、气血亏虚的人可以吃,但补虚更适合的是乌鸡、线鸡或是老母鸡,炖肉喝汤,还可以和蘑菇一起炖,蘑菇的阴寒正好能平衡鸡肉的火性。
烹调鸡肉时,尽量避开辣椒,辣椒可以增强鸡肉的温热和升阳动风之力;不选择公鸡。
吃鸡上火了怎么破?
春节期间估计大家没少吃鸡,现在上火冒痘、喉咙难受,睡不着各种问题都出来了。这类风热的问题本就春天多发,再加上吃鸡动风生热就更闹腾了。
这时如果手头有桑菊饮,就会安心许多,一旦有些风热的苗头,泡一杯当茶喝,那种火热绕在头面的感觉顿时会烟消云散。
准备:杏仁6克;连翘4.5克;薄荷2.4克;桑叶7.5克;菊花3克;苦梗6克;甘草2.4克;苇根6克,有疏风清热,宣肺降气的作用,专门治各种风热初起的问题。吃鸡吃多了带来的风温问题,更是手到擒来。
这个春天,愿您心情美好、身体健康、财源广进,永远对生活充满热情,却不用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