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锚点越多,内核越稳。周轶君在一段视频中这样说:
“有时候听到年轻人跟我诉苦,觉得什么都没意思,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什么,内心找不到支点,于是也就缺乏去追求什么的动力。
如今人们的成长过程、人生目标惊人地相似,过度的单一。你内心真正的兴趣,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会慢慢消磨掉。
没有经历,就没有属于自己的自留地,属于自己的力量源泉,很难找到自己的支点。”
所谓“支点”,也就是“锚点”,指的是面对不喜欢的工作,遭遇不如意的生活时,仍然可以托举你的东西或者精神力量。
它具体是什么并不重要,随便什么。
它可以很宏大、持续一生的事物,比如理想、事业、或是一段珍贵的关系;
可以很细微,比如一个小小的期待,回家路上想见到的猫咪,还没有到来的演出,周末要去爬的山,今天要尝试的卤盐水鸭。
也可以是生活中的习惯,比如练字、做平板支撑、跟外教进行英语对话、阅读写作、画一幅水彩。
你理想的、向往的、感兴趣的、热爱的,可以是兴趣爱好,可以是日常烟火,无论什么,都可以。
一个可以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安心去做,帮你忘掉周围环境甚至时间的,帮你抚平心里褶皱,帮你找回最佳状态的事情。
生活和工作是我们的主线,很多事情的发生由不得我们控制。
一天的黄金时间都在上班,照顾孩子和家人,属于自己的时间都是零碎的边角料。
生活没有锚点,没有期待做的事情,没有固定的习惯,也就没有一个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自然就被烦恼、空虚无聊甚至孤独占满。
有生活的锚点,就能让我们感受生命的本质,和喜欢的事物在一起,找回自己最舒服的状态和感觉。
支撑你的锚点越多,你感受幸福的能力就越强。
被你滋养的时刻越丰富,你对生活的掌控力就越强。
这些锚点相互连结,织成了一张网,或者怎么形容,像户外运动鞋鞋底上密密麻麻的橡胶支撑点。
即使其中一个点发生变故,其他的也会顶上,这样你的生活才有源源不断的能量循环,带给你想做一切事情的底气和力量,能托举住你。
所以想获得蓬勃的生命力,就去找自己的锚点,一个,或很多个,让锚点去支撑你坦然面对生活中的各种不喜欢,不如意、迷茫与焦虑。
锚点一定要具体,不要陷入空洞的探索、寻找人生意义上。
这种锚点有很多,它们一直都在,只是你需要花些时间想起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