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日复一日,吃饭上班。
有的人把日子过的单调灰暗,死气沉沉;有的人把日子过的绚烂多彩,生机勃勃。
前天写文说,生活锚点越多,内核越稳定。
所谓生活锚点,就是一个可以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安心去做的事情。
这个事情可以帮你忘掉周围环境甚至时间的,帮你抚平心里褶皱,帮你找回最佳状态的事情。
它可以是宏大的,也可以是细微的,可以是兴趣爱好,也可以是日常烟火,无论什么,都可以。
过去四年中,有4种爱好一直陪伴着我,支撑着我,给我带来稳定感和能量。
一起来感受一下吧。
1、阅读
熟悉我的朋友知道,在19年之前我是没有读书习惯的,一年读完一两本都是极限了。
19年从“日读一页书”开始养成习惯,到今年稳定每天有1.5个小时左右阅读量。
从只读专业书,到大量乱读,什么都读,再到现在可以带着目的去读。
读书为我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
在一个个故事中,遇见不同的灵魂。
读书是性价比最高的旅行,拓宽了视野。
认知、思维也慢慢提升,开始对世界有一些细微的洞察和发现。
2、烹饪
我爱美食,爱做饭,从小就爱。
小学的时候,因为觉得放学回家路上老奶奶卖的蛋白肉串串好吃,就在家自己做。
花椒八角,泡好的蛋白肉,放在小奶锅里一起煮,捞出蘸上甜面酱。
能模仿个七八成吧,就是那个味儿,反正小小的我,是很满意的。
在烹饪中可以观察自己。
我做菜一直发挥不太稳定。
心无旁骛时则稳定,各种食材能碰撞出火花,融合在一起。
心里存事儿时就不稳定,做出来的菜没有灵魂,一吃就能吃出来。
时间久了,老吴会通过一口菜,来判断我今天在不在状态。
做饭的过程专注,也是一种正念。
专注的摘、洗、切、炒,观察它们的颜色,摸它们的手感,闻它们的味道。
菜品的呈现,就是你当下整个人的状态的精准体现。
今年做菜发挥稳定多了,从水煮系列,到近两个月痴迷老家的大席菜、老味系列,我享受这种创造的乐趣。
周末,打算做个盐水鸭腿,第一次做,试试看喽,期待。
3、运动
我不怎么运动的,准确说,不怎么剧烈运动。
怕漏气(阴虚火旺,一动就大汗,一出汗不就漏气了么)。
主要还是懒懒懒得动。
但有两项是一直坚持的,一个是散步,一个是下蹲。走路的过程中眼睛是愉悦的,可以观察到很多有趣的人和街景。
看一个打扮清新的姑娘,闻一碗小店飘出的牛肉面香,听公园里大爷滴滴答答生涩的唢呐声。我喜欢这种感觉。
当然,你也可以游泳、跑步、瑜伽......
定期运动会让你身体充满活力,心情更加愉悦。
4、旅行
疫情前多是出远门,到外地,到别人生活的城市走走看看。
疫情后我开启了“微旅行”。
“微旅行”是我给起的名字,就是在自己生活的城市或者周边1小时车程范围内的城市走走。
不做任何计划,不抱任何期待,想往哪里走往哪里走,跟着感觉走,让感觉指引你。
随机感受城市最真实的样貌,老街、新城、公园,或人文、或景观,总能在不经意间发现许多美好和惊喜。
新奇的体验,不一定要车马劳顿去远方。
也可以在家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