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陈假期时回老家和兄弟们聊天,听了不少他们和老家房子的故事。
他们普遍手里都有2-3套老家的房子,而除了自住以外的房子,大多都有的共同点就是空置且卖不出去。
今天咱就聊聊老家县城房子的故事。
第一位是阿腿,是一个95后小伙子,在老家有四套房子,其中两套空置了六七年。当年家中拆迁分得了三套回迁房子,一套商品房装修好后和爸妈同住,另外三套回迁房没有装修,闲置了六七年。
他自己说,一点购房焦虑都没有,毕竟家里房子多。
当年他家所在区域被当地征收,但拆迁时没有提供过渡房,他父母索性就在市里买了一套毛坯商品房,当时买房也没想过增值,就是单纯的为了家里人有个地方住。
而且经济实力允许,看房一周就定下来了。
因为家里就三口人,所以三套回迁房也用不上,就一直没管它们。
这三套房子分在了不同的地方。
第一套房子90平的三室,位置不错,距离市中心只有2公里。
周边商业、学校、医院配套齐全,生活氛围也浓厚。
本身县城占地面积也不大,开车一个小时就能逛一圈。
因为地理位置不错,后来这套房子还涨了一点,但也不着急出手。
另外两套房子位置就比较远,一套在距离市中心半个小时车程的镇子里,城市界面比较陈旧,周边设施也不齐全。
另一套位置也比较偏远,但旁边有市里的重点高中,学区价值摆在那。
后来我问他,三套房子都空着,怎么不“废物”利用呢?
阿腿说,之前家里嫌麻烦一直没动这个心思,不过最近准备把高中旁边那套进行简单装修,因为很多周边乡镇的学生会来市里上学,而其父母就会过来陪读,所以这套房子可以出租给有需求的人。
离市中心最近的那套房,先暂时保留不动,准备留着保值,待有需要时再出手。
而这几套房子也是留给他的,未来如果想出去看看,定居在某个城市,这些房子卖掉就是他的启动资金。
第二位是胖子,他名下有两套房子,一套在北京通州,另一套在老家的县城。他独自一人在北京打拼多年,当时无法确认是否会留在北京,就在2020年在老家县城买了第一套房子,准备做为后备手,待多年后回老家也好有个根据地。
当时买房加装修一共花了50万,咬咬牙全款买下来了。
但是后来在北京发展比较顺利,渐渐的也摸到北京房子的门槛,所以也断了回老家的念头。
在2022年贷款,买了通州的一个60平小套二,虽然房龄较高,但至少在北京有了一个窝。总价260万左右。
他也反思过,第一套房子买的太冲动,没有仔细衡量自己的计划。
老家的房子也从当初的35万降到了25万上下。
现在想要处理掉,要在这个基础上再自己降一部分,所以也不准备卖掉,毕竟亏的太多也没必要硬撑着卖房。
北京的房贷压力也能承受,所以这套老家的房子就先留给父母住,以后有需要再做打算。
最后一位不方便透漏称呼,虽然我俩不算太熟悉,但还是对买房的事情聊了很多。和很多人一样,老家有房子,但自己在大城市打拼,只有放假才会回去住上短暂的时间。
但和很多人不同的是,老家的房子是他父母在他大学毕业后给他添置的。他父母对房子的理解比较理性,他父亲说:“房子要当做资产来看待,兼顾住的同时也要有流通性,老百姓把钱放在手里没有渠道投资,那最稳妥的方式就是买房子,毕竟老百姓80%的资产都是房产。”
老家的房子并不算多贵,所以他父母也是全款买下的房子。
房子空置多年,老两口也并不打算出租,他妈妈说:“孩子如果回来,房子就留给他结婚用,如果他准备在别的城市发展,那再决定是否卖掉,在这之前就先这么放着。”
看着老家房价在下跌,二老多少也有些担心,但也只能接受。
其实很多人都会选择在老家县城先买一套房子,作为自己的退路。
但因为县城的工作机会、生活方式等原因 ,让很多年轻人都不愿留在老家,最后就会为当初买房的决定后悔。
大家有在老家买房吗,欢迎来评论区和我一起聊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