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玉璧对判他死刑表示不服,要求上诉,毛主席:他贪污了多少钱?

陈海青沧桑史 2025-01-01 14:00:34

肖玉璧对判他死刑表示不服,要求上诉,毛主席:他贪污了多少钱?

1941年的一天,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来到毛主席的窑洞,手里拿着一封特殊的信。这封信的主人是曾经的革命英雄肖玉璧,如今却因贪污罪被判处死刑。

"主席,我浑身上下87处伤疤,为革命抛过头颅洒过热血,难道就因为这么点钱就要了我的命吗?"信中的内容让人唏嘘不已。这位曾经在战场上抱着四捆手榴弹冲向敌人的英雄,如今怎么会沦落到这般田地?

更令人费解的是,在被判死刑后,肖玉璧却坚持认为:"毛主席要是知道了实情,肯定不会让我死的!"这份笃定从何而来?他和毛主席之间,又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往事?

一、英雄末路:审判与不服

1941年2月13日,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的法庭上气氛凝重。身着灰色囚服的肖玉璧站在被告席上,面对检察官宣读的罪状,他的表情显得格外平静。

"被告人肖玉璧,身为张家畔税务分局局长,利用职务之便,多次贪污公款。其中单次最大数额达1200元,累计贪污金额高达3050元。"法庭上,检察官的声音铿锵有力。

面对这些指控,肖玉璧并没有否认。然而,当法官问他是否认罪时,他却大声说道:"我承认拿了这些钱,可是像我这样的老革命,不过是拿了一点工作费用,怎么能算贪污?"

就在一个月前,边区税务稽查组的工作人员在例行检查时,发现了张家畔税务分局账目中的重大问题。他们顺藤摸瓜,很快就查出了肖玉璧的违法事实。

更为严重的是,在案发前夕,肖玉璧还试图携带赃款和大量税票潜逃。这一行为直接触犯了边区《惩治贪污暂行条例》中的多项规定。

然而,让检察官没有想到的是,在听取判决时,肖玉璧突然情绪激动起来。他一改先前的平静,扯着嗓子大喊:"我要见毛主席!这件事情毛主席要是知道了,一定不会这么判!"

就在法警准备将他带走时,肖玉璧突然撕开上衣,露出满是伤疤的胸膛:"看看这些伤疤!我为革命流过血!你们怎么能这样对待一个革命功臣?"

这一幕让在场的旁听群众议论纷纷。有人说:"这个肖玉璧,还真是够狂的。"也有人叹息道:"想不到这样的英雄,也会走上这条路。"

审判结束后,肖玉璧被关押在延安的看守所里。期间,不少老战友前来探望。面对这些昔日的战友,肖玉璧反复强调:"我不服这个判决!这点钱在国民党那边连个科长都不敢动!"

就在这时,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来到了看守所。看到林伯渠,肖玉璧立即激动地说:"老林,你一定要帮我!让我给毛主席写封信,就说我愿意上战场赎罪,让我死在战场上!"

林伯渠沉默了许久,最终点头答应了肖玉璧的请求。他清楚地记得,就在不久前,边区政府刚刚通过了这部《惩治贪污暂行条例》,其中明确规定:贪污数额超过500元者,可处以死刑。

当天晚上,肖玉璧写下了那封历史性的信件。他在信中详细回顾了自己的革命历程,列举了自己的战功,恳请毛主席给他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这封信,很快就通过林伯渠的手,送到了毛主席的案头。

二、战场上的传奇人生

1933年春天,陕西清涧县马家村的一处田埂上,一个瘦小的身影正在放牧。这个名叫肖玉璧的年轻人,每天都要牵着地主家的马儿在这片土地上来回走动。没人能想到,这个默默无闻的放牧人,日后会成为令敌人闻风丧胆的红军指挥员。

那年4月,陕甘游击大队的一支队伍经过马家村时,肖玉璧毅然加入了革命队伍。初到部队时,战士们都对这个身材矮小的新兵有些轻视。有老兵开玩笑说:"这么瘦小的身板,能打仗吗?"

然而,仅仅三个月后,在一次武器训练中,肖玉璧就展现出了过人的胆识。当时部队缴获了一批新式手榴弹,许多战士都不敢轻易尝试。肖玉璧主动请缨,不仅成功掌握了使用要领,还创造性地提出了"双手同时投掷"的战术动作。

1934年夏天的佳县之战,成为肖玉璧军旅生涯中最辉煌的一战。当时,陕甘游击大队奉命攻打佳县城,但敌人在城墙上架设了多挺重机枪,火力凶猛,导致红军伤亡惨重。

战斗进入胶着状态时,肖玉璧作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决定。他从战壕里抱起四捆手榴弹,对身边的战友喊道:"掩护我!"话音未落,他就弯着腰向城门冲去。

在冲锋的过程中,敌人的子弹打烂了他的军帽,擦伤了他的肩膀,但他始终没有停下脚步。到达城门下后,肖玉璧迅速点燃了所有手榴弹的导火索,猛地将它们塞进了城门的铁栓眼里。

"轰隆"一声巨响,城门被炸开了一个大洞。爆炸的气浪将肖玉璧掀飞出去十几米远,当战友们找到他时,他已经浑身是血,失去了知觉。所幸的是,这位勇敢的战士最终挺了过来,并因此战功被提拔为支队长。

从此以后,肖玉璧在战场上越战越勇。在一次追击敌人的战斗中,他腹部中了数刀,肠子都流了出来。战友们赶紧用担架将他抬下战场,可他一路上还在喊:"放我下来,我还能打!"

这些年的战斗中,肖玉璧的身上留下了整整87处伤疤。每一道伤疤背后,都有一个惊心动魄的战斗故事。最严重的一次,是在一场遭遇战中,他被敌人的大刀砍中了后背,伤口深可见骨。

然而,这些伤痛并没有击垮这位坚强的战士。每次养伤期间,他都会抓紧时间学习军事知识,研究作战经验。他常对战友们说:"在战场上,光有勇气还不够,还得有智慧。"

1935年,当毛主席来到陕北时,肖玉璧已经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游击队指挥员。他带领的部队不仅作战勇猛,还善于运用灵活多变的战术,多次创造以少胜多的战例。然而,此时的他并不知道,命运的转折点即将到来。

三、延安岁月的转折

1940年的深秋,延安中央医院的一间土窑洞里,躺着一位频频晕厥的病人。这个病人就是从前线转业到地方工作的肖玉璧,如今担任着陕甘宁边区贸易局的副局长。

那天早晨,肖玉璧正在主持一场贸易会议,突然就倒在了会议桌旁。同事们赶紧将他送到医院,经检查发现他不仅营养不良,而且过去的伤口也出现了并发症。

恰在这时,毛主席来到医院看望伤病员。走到肖玉璧的病床前,毛主席看到病床上躺着的这个瘦弱的身影,立即转身询问随行的医生:"这位战士是什么情况?"

医生掀开被子,指着肖玉璧肚子上交错的伤疤说道:"主席,这些都是当年作战留下的贯穿伤。伤口没处理好,加上营养不良,现在消化功能出了问题。"

"怎么会营养这么差?"毛主席追问道。医生叹了口气,指着病历本上的记录说:"这个月他已经昏倒三次了,主要是吃不好。说实话,只要能吃上一个月的好饭,病情就能好转。"

听到这里,毛主席二话不说,就将自己每天半斤的牛奶配给证交给了医院,专门用来给肖玉璧补充营养。这份特殊的"礼物",让医院的工作人员都十分惊讶。

在医院养病期间,肖玉璧受到了特殊照顾。医生每天按时给他服用中药,护士定时送来温热的牛奶。半个月后,毛主席再次来到医院看望他。这一次,肖玉璧的气色明显好了许多。

看到毛主席来访,肖玉璧执意要坐起来表示感谢,却被毛主席轻轻按住了肩膀。"好好养病,你的伤口需要时间慢慢恢复。"毛主席的这句话,让肖玉璧眼眶湿润。

出院后,组织上考虑到肖玉璧的身体状况,决定将他调往家乡清涧县,担任张家畔税务分局局长。这个安排本意是让他能够得到家人的照顾,但肖玉璧却对这个职务安排十分不满。

"我当年在战场上出生入死,如今竟然只能当个税务分局长?"肖玉璧多次向组织部门提出申诉。组织部门耐心解释说,是担心他的身体吃不消更重的工作。

这个解释更加激怒了肖玉璧。"我这身体当年能抗住四捆手榴弹的爆炸,挺过七八把大刀的砍杀,现在还能打不了仗吗?"说着,他就直接冲到了毛主席的窑洞,要求毛主席给他一个说法。

面对肖玉璧的无理要求,毛主席语气严厉地说:"你要服从组织分配。"可肖玉璧却突然撩起衣服,指着满身的伤疤说:"主席,您数数我身上有多少个伤口!"

"我不识数。"毛主席冷冷地回了这么一句。这句话像一盆冷水,浇在了肖玉璧的头上。最终,他只能带着满腹的不甘,回到清涧县上任。这一次的转折,成为了他人生轨迹改变的重要节点。

四、人性的蜕变与诱惑

回到清涧县后的肖玉璧,已经不再是那个冲锋陷阵的英雄形象。在张家畔税务分局,他经常以"老革命"自居,对下属呵斥责骂。"你们这些人,懂什么是革命?我当年可是拿命换来的这些功劳!"这样的话语,常常从他的办公室传出。

1940年的一个深秋夜晚,肖玉璧刚准备下班回家,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了办公室门口。来人是他儿时的玩伴李德芳,如今在当地经营着一间布庄。"老肖,好久不见啊!"李德芳热情地打着招呼。

这次拜访看似寻常,实则暗藏玄机。原来,李德芳的弟弟在国民党军队里当了个师长,手里有一批价格低廉的布匹要出手。"老肖,你在贸易局有人脉,能不能帮着引荐一下?"李德芳说这话时,还特意从怀里掏出一包大洋,放在了办公桌上。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好意",肖玉璧起初还推辞了几句。但当李德芳提到这批布匹的价格只有市价的六成,而且数量充足时,他的态度开始发生了变化。"这样吧,我明天去趟边区贸易局,帮你问问。"

第二天,肖玉璧果然找到了贸易局的老战友,以"支援边区建设"的名义,促成了这笔交易。交易完成后,李德芳如约送来了100块大洋,这成了肖玉璧收下的第一笔贿赂。

尝到甜头的肖玉璧很快就在税务工作中找到了更多"机会"。他开始利用职务之便,在税收征缴中做起了手脚。有时是少收税款,有时是开具虚假票据,甚至还私自更改了税务记录。

当地的商人们也很快发现了这位税务分局长的"特殊爱好"。每逢节日,总会有人送来"节礼"。起初还是些土特产,后来逐渐变成了现金。肖玉璧也从最初的推辞,到后来的欣然接受。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肖玉璧还创造了一套"双簿记账"的方法。他在正式的税收账簿之外,另设了一本私人记录。通过这种方式,他将克扣的税款精确地记录下来,以便日后核对。

到了1940年底,事情开始显露端倾。一次例行检查中,稽查人员发现了账目上的异常。数月的调查后,他们掌握了确凿的证据:肖玉璧累计贪污公款3050元,其中最大一笔达1200元。

眼见东窗事发,肖玉璧竟打算趁夜潜逃。他收拾了赃款和大量税票,准备连夜离开清涧。然而,就在他收拾行李的时候,专案组的同志已经悄悄包围了他的住所。

在搜查现场,专案组的同志们发现了令人震惊的细节。在肖玉璧的皮箱夹层里,不仅藏着大量现金,还有一本详细记录着行贿人姓名、数额的小册子。这些物证,成为了后来法庭审判的关键证据。

五、最后的裁决

1941年的一个寒冷冬日,林伯渠带着肖玉璧的上诉信,走进了延安宝塔山下的一间窑洞。毛主席正在灯下批阅文件,见到林伯渠,立即放下手中的笔。

"老林,你今天怎么这么晚还来?"毛主席问道。林伯渠将那封字迹工整的信递了过去,说:"肖玉璧让我把这封信转交给您。"

毛主席打开信件,仔细阅读起来。信中,肖玉璧详细叙述了自己的革命历程,从1933年参军入伍,到佳县城下的英勇战斗,再到身上的87处伤疤。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对往日功勋的眷念。

看完信后,毛主席沉默片刻,问道:"肖玉璧到底贪污了多少钱?"林伯渠拿出一份调查报告,回答说:"经过核实,累计3050元。"

"他的态度如何?"毛主席又问。林伯渠说:"他在信中恳求您给他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愿意上前线,战死沙场。"

这时,林伯渠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份统计材料:"根据我们的调查,目前边区干部队伍中贪污腐化的犯罪率已达到5%,这股歪风必须要刹住。"

毛主席站起身,走到窑洞门口,望着远处的宝塔山。良久,他转过身说:"你还记得黄克功案吗?"林伯渠点点头。1940年,黄克功因枪杀妻子刘茜,被判处死刑。当时有人请求毛主席网开一面,但毛主席坚持依法办事。

"这次和那次一样。"毛主席的语气坚定,"我完全拥护法院的判决。革命者犯了法,更要依法处理。"

林伯渠离开后,毛主席又重新翻开了肖玉璧的信。当年在延安中央医院,他曾亲眼见过肖玉璧身上的伤疤,也把自己的牛奶送给他养病。但如今,这位曾经的英雄却走上了歧路。

1941年12月,一个寒风凛冽的早晨。在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的院子里,肖玉璧见到了前来送行的林伯渠。他说的最后一句话是:"请转告毛主席,我对不起他的牛奶。"

就这样,这位曾经在佳县城下抱着手榴弹冲锋的战斗英雄,这位身上有87处伤疤的革命功臣,最终因为贪污罪被执行了死刑。这一判决,在延安引起了强烈反响,许多干部纷纷表示要引以为戒。

几天后,延安《解放日报》发表了一篇评论员文章。文章指出:不论是普通战士,还是立过战功的将领,都必须遵纪守法,否则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这篇文章,成为了当年延安整风运动中一个重要的教材。

0 阅读:45
陈海青沧桑史

陈海青沧桑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