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兵的“不要命”咋来的?
在人类战争史上,日本军人的那种悍不畏死真不是盖的,简直到了让人瞠目结舌的地步。拿二战中的太平洋战场来说,1943年4月18日,日本海军中将山本五十六的座机——一架三菱G4M轰炸机,在布干维尔岛上空被美军的P-38“闪电”战斗机盯上了。

当时美军靠破译日军密码,提前锁定了山本的行程,16架P-38从瓜达尔卡纳尔岛起飞,飞了整整600多公里,就为了这一击。山本的飞机被打得凌空解体,坠毁在丛林里,这位策划了珍珠港偷袭的指挥官连跳伞的机会都没有,至死都还抱着“全员玉碎”的信念没松口。他那架飞机残骸后来被找到,烧得只剩个框架,座椅上还绑着安全带。
1945年的硫磺岛战役更是把日本军人的疯狂展现得淋漓尽致。栗林忠道中将带着2.3万守军,面对美军5万多人的登陆部队,硬是打得天昏地暗。硫磺岛这地方不大,21平方公里,火山灰地形却让防守变得异常顽强。

日军挖了无数地道和碉堡,美军每前进一步都得用火焰喷射器和手榴弹一点点清。战斗持续了36天,最后2.3万人里只有1083人活下来,阵亡率高达95%。美军这边也付出了不小代价,伤亡加起来接近3万,算是二战中少有的高损耗战役。栗林忠道最后也没投降,他在3月26日带着残部发动最后一次冲锋,之后就没了音讯,尸体都没找到。
还有那让人头皮发麻的“神风特攻队”,1945年4月到6月,冲绳岛附近海域成了日军自杀式攻击的主场,总共出动了1465架飞机,全是装满炸药的单程票。这些飞机大多是零式战斗机或者老旧型号,飞行员年纪小的才十八九岁,大的也不过二十出头。

他们起飞前会喝一杯清酒,系上白色头带,上面写着“七生报国”,然后就一头扎向美军舰船。美军舰队被这种打法搞得焦头烂额,光是冲绳战役,就有36艘军舰被撞沉,368艘被撞伤,伤亡人数超过9000。有一艘驱逐舰“拉菲号”,一天之内被5架神风飞机撞中,硬是没沉,成了美军口中的“魔鬼船”。
不过,日本人的这种狂热也不是没吃过瘪。1939年的诺门坎战役就是个大教训。那是在蒙古和满洲边境,关东军跟苏联红军杠上了。日军这边是第23师团为主,3万多人,带着轻型坦克和火炮,想试试“北进苏联”的路子行不行。结果对面来了个硬茬——苏联的朱可夫元帅。

他调来57军,带着几百辆T-26和BT-5坦克,外加飞机大炮,直接把日军围了个结实。8月底的总攻打响,苏联坦克像洪水一样冲过来,日军步兵拿步枪和刺刀根本挡不住。战斗持续了4个月,日军阵亡1.8万多人,伤亡总数是苏军的6倍,装备损失更是一塌糊涂。关东军被打得元气大伤,师团长小松原道太郎都自杀谢罪了。从那以后,日本高层彻底断了“北进”的念想,转头专心搞东南亚。
苏联红军的硬骨头有多硬?
说到硬气,苏联军人在战场上的表现真不是吹的。1942年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就是个铁打的例子。那年9月,雅科夫·巴甫洛夫中士带着24个战友,奉命守住伏尔加河边的一栋四层破公寓楼。这楼原本是个居民区,位置卡在德军进攻路线的中段,战略价值不小。

巴甫洛夫他们一进去,就开始加固工事,把窗户用砖头堵死,只留几个射击孔,还在楼顶架了反坦克枪和机枪。德军那边不含糊,天天拿炮弹和坦克轰,步兵一波接一波往上冲。可巴甫洛夫这24个人硬是扛住了,整整58天没让德军跨过门槛。战斗打到最后,楼墙被炮弹削掉三分之一,楼梯都塌了一半,可这栋楼愣是没倒,后来干脆被苏联人起了个名字叫“巴甫洛夫大楼”。到11月战役转折时,德军在这片区域耗了无数弹药和人力,愣是没啃下来。
整个斯大林格勒战场上,崔可夫指挥的62集团军更是拼到了极致。这支部队守在城西的伏尔加河右岸,面对的是德军第六集团军的重兵压境。德军有坦克、有飞机,天天轰炸,城里几乎没一栋完整的房子,废墟里全是硝烟和碎石。

62集团军的士兵们就窝在这些断壁残垣里,平均每个人的存活时间还不到24小时。有的阵地一天要换好几拨人,前面的刚倒下,后面的立刻补上。崔可夫把指挥部设在离前线不到200米的地方,带着参谋们直接在地下室里调度,头顶上炮弹炸个不停。士兵们用的是最基本的武器,莫辛纳甘步枪配上刺刀,手榴弹都不够分,可他们就像钉子一样,死死扎在河边阵地。德军想把他们赶进伏尔加河里,可62集团军硬是把防线撑到了1943年2月,最后还配合大反攻,把德军围了个结实。
要说硬角色,还得提朱可夫元帅,这家伙的战绩简直是个传奇。1941年底的莫斯科保卫战,他临危受命接手西方面军。那时候德军离莫斯科就剩几十公里,坦克集群都开到城郊了。朱可夫调来西伯利亚的精锐部队,还紧急征召了几十万民兵,把防线从城外拉到城内。

12月5日,他发动反攻,硬生生把德军打了回去,逼得对方丢下几百辆坦克和无数尸体。再往后,1942年列宁格勒解围战,他指挥部队撕开德军包围圈,给城里送去了补给,虽然没彻底解围,但让900多天的守城多了喘息机会。到了1945年,柏林战役成了压轴戏。
朱可夫带着第一白俄罗斯方面军,从维斯瓦河一路杀过去,200天推进了2200公里。4月16日总攻开始,苏联炮兵用几万门大炮轰了整整两天,柏林城外全是火光和烟雾。4月30日,红军攻进国会大厦,两个士兵爬上屋顶,把红旗插在了穹顶上。德军在这场战役里丢了上百万兵力,柏林彻底成了废墟。
中国军人的顶尖血性
中国军人在战场上硬碰硬的时候总能让人看到什么是顶尖的“不要命”。1952年10月19日,上甘岭战役打得正激烈,黄继光所在的志愿军15军135团正跟美军争夺597.9高地。那天晚上,部队冲锋了好几次都没拿下敌人的机枪阵地,眼看着伤亡越来越大,黄继光主动请缨,带着两个战友摸上去炸碉堡。他才入伍10个月,之前在四川中江给地主放牛,个子不高,手上还带着老茧。

靠近碉堡时,他扔出手雷炸掉了一挺机枪,可还有一挺火力死死压着部队。他爬到碉堡前,手上炸药包已经用完,身边两个战友也倒下了。就在这时候,他猛地扑上去,用胸膛堵住了那挺机枪的射孔,子弹全打在他身上,部队趁机冲上去拿下了高地。他牺牲时才21岁,尸体被抬下来时,胸前的军装已经被血染得看不出颜色。
同一个战场上,邱少云的故事也让人没法忘。10月11日,他所在的部队潜伏在391高地附近,准备夜袭美军。白天,美军扔下燃烧弹,一颗正好落在邱少云身边,火苗蹿起来,烧到了他身上。他当时趴在草丛里,手里紧握着冲锋枪,烈火烧了整整半小时,枪托都被烧得烙进了掌骨。可他一动没动,连哼都没哼一声,直到牺牲都没暴露部队位置。那场潜伏成功后,志愿军当晚拿下了391高地,打得美军措手不及。

往前看抗战时期,杨靖宇在东北的雪地里也干出了硬事。1940年2月,他在吉林濛江一带带着抗联小分队跟日军周旋,粮食早就断了,只能啃树皮嚼棉絮。日军出动几千人围剿,他身边的人越来越少,最后只剩他一个。2月23日,他在一条山沟里被日军包围,手里的步枪子弹打光了,身上中了十几枪才倒下。日军解剖他的尸体,发现胃里全是树皮和棉絮,连一点粮食渣都没有。
从古到今,血性没断过
中国军人的这种无畏劲儿,不是哪一代才有的,从古到今一直连着,没断过根。宋朝时候,岳飞手下的背嵬军就出了名的能打。1129年,岳飞带着这支精锐部队在江南跟金军干了好几仗。背嵬军人数不多,最多也就几千人,可装备精良,马步兵混编,每人配长矛和弓弩,单兵作战能力强得离谱。那年11月,在黄州一带,金军几万骑兵南下,背嵬军迎上去硬碰硬,愣是用步兵阵顶住了骑兵冲击,还反杀了几千敌军。金军主将完颜宗弼吃了亏,之后听到背嵬军的名号都得掂量掂量。

跳到几百年后,2020年6月,中印边境加勒万河谷又打了一仗。团长祁发宝带着边防部队巡逻,遇上几倍于己的印度士兵越线挑衅。6月15日晚上,双方在河谷的石滩上对峙,印军拿着棍棒和石头冲过来,祁发宝张开双臂拦在最前面,硬是没让对方往前一步。混战中,他头上被砸了好几下,血流了一脸,额头缝了十几针才保住命。
那场冲突里,陈红军、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四个人牺牲了,他们平均年龄才26岁。陈红军是连长,带着人冲上去掩护战友,被围攻时中了致命一击。陈祥榕才19岁,跟着部队反击时被砸中头部。肖思远守在撤退路线上,掩护到最后没回来。

王焯冉是最后一个牺牲的,6月16日凌晨,他在过河支援时被冰冷的河水冲走,尸体找到时还攥着拳头。这场仗打完,中国这边守住了每寸土地,印军退了回去。从宋朝到2020年,这股血性隔了几千年还在。
参考资料:[1]欧蓓.锻造人民军队的血性胆魄[J].前线,2019,0(6):30-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