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关于周总理的外交传闻有很多,其中一个比较刺激我们自尊心的是:1954年周总理出席日内瓦会议时与杜勒斯握手,杜勒斯先与总理握手,后用手帕擦手,以此来表达对总理的蔑视。
消息传来,群情激愤,人们纷纷声讨杜勒斯的傲慢无礼。可是后来又有人质疑这个传闻的真实性,认为当时杜勒斯根本就没有与总理握过手,根本不存在用手帕擦手一说。那么哪个说法是真的呢?
日内瓦会议,是1954年4月至7月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的讨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国际会议,参会国家有中、苏、美、英、法等国。
4月19日,周总理率中国代表团抵达日内瓦。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国际会议,备受关注。总理在机场就发表书面声明,表示中国带着诚意来开会,希望会议能取得成功。
可是由于美国的阻挠,会议议程并没有那么顺利,关于朝鲜问题则没有达成任何协议。
被称为“冷战骑士”的美国国务卿杜勒斯甚至下令美国代表团成员,会议期间不得与中国代表团成员握手,以表达对中国的敌意。
当有记者问他,你除了在会场上与周恩来讨论问题外,还有没有其他正式或非正式的安排?
杜勒斯很无所谓地耸耸肩:“记者先生,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我的车和周恩来的车在日内瓦大街上相撞。”
这条禁令无疑是日内瓦会议的一大新闻,随后就传出关于总理与杜勒斯的小道消息。版本有两个:
一是周总理与杜勒斯握手时,杜勒斯却假装看不见走开了,让总理非常尴尬。
二是杜勒斯勉强与总理握了手,却立刻掏出手帕把手擦了擦,再把手帕揣进衣袋,以此来羞辱总理。总理看到后,立即予以反击:他也掏出手帕擦了擦手,接着把手帕扔进了垃圾桶。
总理的做法听着让人解气。不过经我国外交界资深人士熊向晖、陈浩、姚力、马列等人证实,这个传闻是杜撰的,是人们憎恶美国人傲慢无礼的一种内心表达。
但是这个想象却也并非空穴来风,有相类似的事件原型:
据外交元老回忆,日内瓦会议虽然长达40余天,但美国代表团从参会的第一天起,就铁了心不想让会议达成任何和解协议。所以杜勒斯只在日内瓦待了一星期就回到美国,留下副国务卿史密斯主持代表团工作。
史密斯军人出身,并非杜勒斯那样的职业政客。他不仅对中国没有很深的敌意,相反,还对美国政府敌视中国的做法持不同意见。据说他私下里还对杜勒斯禁止与中国人握手的命令表示不满。
随周总理参加会议的英语翻译浦寿昌说,在一次宴会上,史密斯主动端着酒杯来到他身边交谈。史密斯称赞浦寿昌英语讲得地道,并赞扬中国的古老文明,说了许多中国的好话。
浦寿昌回去后把事情向总理作了汇报。总理听了说:“好啊,既然他愿意也敢于与我们接触,那明天我找他谈谈。”
美国副国务卿沃尔特·比德尔·史密斯(Walter Bedell Smith,1895—1961)
第二天会间休息,史密斯独自走到吧台喝咖啡。总理也假装不经意地走向吧台,并“恰好”与史密斯相遇。四目相对时,总理装作要伸手与他握手的样子。此时的史密斯右手夹着雪茄,左手端着咖啡杯。
看到总理有要跟他握手的动作,他连忙把咖啡杯换到右手,并向总理表达歉意:“你看,我右手正拿着东西,不便和你握手了。”随后笑容可掬地和总理打招呼,还用胳膊碰了碰总理的胳膊,以示友好。接着,他又一次向总理赞扬中国的古老文化和壮丽山河,说家里陈列了很多中国瓷器,等等。
史密斯执行了杜勒斯不准与中国人握手的禁令,又“巧妙”地避免让总理尴尬,倒也算机智。此事成为后来杜勒斯拒绝与总理握手的原型事件。
会议快要结束时,史密斯还在非正式场合主动与总理攀谈,表示非常高兴能与总理相识。但这次交谈,他仍未与总理握手。
1972年尼克松访问中国,总理把这件趣事讲给尼克松等人,众人听了都哈哈大笑。
其实在去日内瓦前,总理就已知道杜勒斯对中国的敌视态度,因此曾告诫中国代表团成员:
我方工作人员在任何情况下遇到美国代表团的人,都不要主动去和对方握手;如果他们主动来握手,我们则礼尚往来,不要拒绝。